陶志友
【摘 要】雖然我國已經實施新課改,但教師始終無法擺脫應試教育的影響。這導致很多英語教師在教學時以考試為導向,機械式灌輸知識。因此,整個英語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沒有一點活力可言。此外,英語語法知識本身有點枯燥,如果不增加一些“調味劑”,課堂教學效果將不盡人意。因此,筆者認為,應該有效設計語法教學活動,讓活動成為語法課堂上的“調味劑”。在本論文中,筆者以全新的教學理念為支撐,并結合外研版高中語法教學案例,解析高中語法課中教學活動的有效設計。
【關鍵詞】高中英語 語法課 教學活動 有效設計
課堂活動中的各種因素綜合決定了教學質量如何。因此,英語教師需要花費心思設計語法教學活動,以有效提高語法教學質量。筆者認為,教師所設計的活動需要突出學生的能動性,最好能激發學生主動探討,以發展學生的其他潛能。同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如趣味性、實踐性、多樣性原則等。這些原則并非單一存在,而是在教學活動中相互融合的。
一、高中英語語法課中教學活動的設計原則
語法課中教學活動的設計應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趣味性原則。教師所設計的活動應能調動學生學習語法的興趣。學生只有在趣味性強的活動中,才會快樂學習。這與新課程理念所強調的樂學是相吻合的。其次,實踐性原則。人類認知從實踐開始。教師通過設計實踐性強的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自感知知識,體驗語法知識學習的全過程,從而感悟出語法知識的規律。最后,多樣性原則。只有不斷變換,學生的情感才能夠保持。實踐證明,學生需要多樣性的活動,以保持學習語法的激情。但是,雖然教學活動可以作為語法課堂上的“調味劑”,但是切不可過度開展活動,使課堂形成表面“熱鬧”的假象,而學生卻沒有真正掌握語法知識。
二、高中英語語法課中教學活動的有效設計方法
在充分了解語法教學活動應遵循的原則后,應該深入解析應該設計什么樣的活動。教師還必須考慮設計的活動是否能激發學生參與,設計的活動是否助力于語法教學,設計的活動是否能活躍課堂等。因此,筆者認為,在基于活動設計的原則的基礎上,可以設計真實性強、實踐性強、競爭性強的活動。這些都有助于語法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設計真實性強的活動,營造“說”的氛圍
語法學習的目的終歸是為真實語境交際服務的。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設計語法教學活動時,可以設計真實性強的活動,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學會語法。此外,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切身感受語法學習的實用性。以外研版高中英語Module 5 A lesson in a lab 這一單元的語法教學為例,本單元主要是學習形容詞的比較級。為了讓學生更深刻體會到比較級形式,教師設計這樣的活動:把學生帶出教室,構建開放型課堂。學生在教室外面尋找兩種可比性事物,用形容詞比較級進行即興造句。如This building is taller than that building.教師把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語法活動,學生A說完一個形容詞比較級句子,學生B需要立馬說出另一個形容詞比較級句子。由于是室外教學,學生很容易用眼睛發現哪兩種事物可以進行比較。有些學生說:“This tree is shorter than that tree. The library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e classroom.”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可以發散各項思維能力。這樣的活動設計簡單易行,同時學生也能夠學到語法知識,并提高說的能力。
(二)設計實踐性強的活動,提升語言實踐水平
高中生正處于大腦極度活躍的時期。因此,英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實踐性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自調查,得出結果。調查過程中,學生會加深對彼此的了解。這些都會形成課堂教學中的有利因素。以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3 Module 1 Europe 這一單元的被動語態學習為例,英語教師課前布置調查活動,要求學生調查三名同學,并用英文做記錄。主題是“What has been changed in your life in these five or six years?”由于此類活動任務開放性較強,主要是談自己的變化,屬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范疇。因此,活動很容易驅動學生努力完成。在語法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的調查結果。實踐證明,學生在回答過程中,使用被動語態的頻率很高。這對教師切入被動語態的學習是大有裨益的。如有學生說出:The computer has been used widely in our daily life. 這樣的教學和傳統的教師列出主動語態句子,讓學生改成被動語態的效率要高很多。利用活動引出被動語態學習,還可以“引活”課堂,因為高中生的想象力總會有令教師意想不到的一面。
(三)設計競爭性強的活動,提升語法教學效果
在語法活動設計中,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可以提升語法教學效果。經研究表明,良性競爭一般可以形成一種激發學生不斷向上的無形力量。在語法課上引入競爭,可以調和課堂氛圍,讓語法課堂煥發不一樣的精彩和氣息,并將學生深層次的潛能發掘出來,還能讓學生在競爭中體會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愉悅感。如學生在學習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的轉換中,英語教師可以設計競爭活動。首先,教師把學生分為A和B兩大組,然后進行PK。競爭規則是:A組學生說出一個直接引語的句子,如She said.“My father wants to go with me.”此時,B組學生在一分鐘內必須用間接引語說出A組剛剛表述的句子,即she said her brother wanted to go with her.如果B組學生順利答出,那么B組學生用直接引語表述,而A組需要快速說出相對應的間接引語的句子。組內的學生也必須是輪著回答,確保每位同學均有機會參與競爭活動,也有利于凝聚所有學生的注意力。這樣的語法課堂,精彩不斷。學生在競爭活動中玩得不亦說乎。同時,學生在直接引語和間接引語轉換時會發現需要注意人稱、時態的變化,而有些直接引語是客觀真理時,時態是不用發生變化的等等。
總之,只有設計得當,語法教學活動會變成課堂上的“調味劑”,讓語法課堂精彩不斷。除了設計真實性強、實踐性強和競爭性強的語法活動,教師還可以綜合學生和課堂需要,設計一些新穎的活動,不斷刺激學生,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欲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所設計的語法教學活動應該能突出學生的地位和作用,因為新課改下的課堂是學生的課堂。只有學生樂于參與,語法課堂才會“活”起來“動”起來。
【參考文獻】
[1]鄒紅輝. 中學英語語法課堂活動分析的設計[J]. 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08) .
[2]羅明禮. 高中英語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語法教學策略探究[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2)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