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茂
摘要:哈爾濱電影器材公司,應抓住改革機遇,從思想觀念、組織機構、管理制度,技術運用等方面進行創新。
關鍵詞:電影器材;市場;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913X(2014)01-0039-01
電影是由三大主體來構成和劃分的,即:演藝制片、發行放映和器材設備。三者互為一體,缺一不可。
哈爾濱20世紀在60年代初就設立了電影器材管理科,80年代后正式組建了獨立核算自籌自支的電影器材公司。
哈爾濱市電影公司所屬14家國有電影院及開放俱樂部、文化宮,所需的電影放映設備按經濟計劃模式必須申請到器材公司批準,由器材公司選擇產品統一采購,加上各種費用及利潤,放映單位付款后才能取回使用。在保障電影放映單位的設備供應前提下,電影器材公司另一個職能就是協助放映單位解決技術上出現的一些問題,推廣國內外一些先進的放映設備和技術。
在計劃經濟的幾十年中,電影器材為繁榮文化市場,增進人們的文化生活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也暴露出計劃采購和家長式管理的弊端,首先是放映單位不能自主選擇所需要產品的規格、型號及性能,經常出現部件與主機、 設備與整體不匹配的狀況,給放映單位帶來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其次是容易產生貪腐問題,許多采購人員和決策者是看生產廠家的公關態度和人脈關系來選擇和采購的,無論是訂購電影放映機還是燈光音響,數量和價格成為回扣的標準,不正當的競爭手段和誘惑很容易使人跌倒。
進入20世紀90年代,由于電視、 網絡的沖擊,電影市場發生了急劇的變化,每況愈下的電影票房,也拐帶著電影器材跌入低谷。哈爾濱市的電影器材也應在蕭條和哀嘆中,在企業生死存亡之際,走改革創新之路。
一、電影器材創新的必然性
(一)改革與創新是現代化企業制度的需要
為了推動適應現代企業市場化的需要,電影器材在放下“鐵飯碗”的同時,牢固地樹立起緊迫感和壓力感,深刻認識到人們對新生事物的渴望;對新的理念的認知;對企業經營模式的改變和對市場經濟中千變萬化的不確定性,深刻認識到生存和發展離不開市場的需要,電影器材也應在新形勢下更新完備企業的管理,理順好與放映單位的服務對等關系,特別是與民營影院建立起協作睦鄰關系,吸收民營影院的長處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
(二)改革創新是時代與科學的需要
改革與創新是時代進步的必要途徑,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電影器材也要在商海大潮中逐步趟出自己的新路,伴隨著人們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不斷提高,觀眾對于環境的舒適、清晰的畫面、逼真的音響和多功能小廳已成為首選,陳舊的觀賞條件,原始落后的放映設備早已不適用消費者的需要,將先進的科技及時轉化為生產力,及時地傳遞給基層影院是企業成敗與否的關鍵所在。
(三)改革與創新是市場經濟的需要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各行各業的歸宿基本都有了一個定位,電影器材在企業類型中有它的特殊性,在發展前進中又存在著局限性,這就需要電影器材合理地掌握運用市場規律動態及變化,“放下架子,面向基層,上門服務”借鑒北京上海等城市將電影器材與基層影院“捆綁”起來,將電影器材人員的收入通過分片包干與基層影院“效益掛鉤”等經驗與模式,逐步地在市場經濟中站穩腳跟。
二、電影器材創新的原則
(一)電影器材的改革與創新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生產力是運用各學科的專業技術生產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是以滿足人類自身生存需要的能力,所以任何創新改革都要適應生存與發展,否則沒有其意義。
(二)創新改革要有利于市場經濟
電影器材是一個在一定范圍內不定向發展的有機體,只有適應市場的定向發展規律,電影器材才能從中獲取最大的收益。科學的營銷策略是占領市場的有效手段,優質的服務是開拓市場的唯一保障,所以任何活動都要在社會主義市場規律下出牌。
(三)創新與改革有利于企業文化
企業的文化是一個企業在市場中能否立足的一個重要標志,高素質的企業文化可以增強市場競爭力,在錯綜復雜的商海中樹立起“誠信”的形象,同時通過傳、幫、帶,通過職業技能的考核培訓,造就出高素質的電影器材營銷人員。
三、改革與創新方案
(一)思想觀念的創新
電影器材是電影放映過程中唯一的工具,所以決策人員必須在更新設備上舍得投資,對傳統的“上門等客”的作風徹底根除,掌握觀眾的心理動態,主動配合影院解決一些突發故障和技術難題。
(二)組織機構的創新
借鑒民營企業的經驗,“一蘿卜一個坑”,不養閑人,不吃閑飯。電影器材和放映單位形成互利關系,每個員工都要在獎懲考核和業績效益上的監督獲取報酬,通過具體的業務分工和實踐逐步完善企業的營銷隊伍。
(三)管理制度的創新
對電影器材進行管理創新必須從體制上進行改變,創立一個有力的責任制度,做到責任清晰,有法可依的制度體,加大企業的凝聚力,讓員工將企業的興衰與自己的命運緊緊拴在一起。
(四)技術運用的創新
在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尊重科學,創新知識,將先進的放映技術及時推廣,應用到基層影院的放映活動中去,提升影院的技術含量和放映質量,做好設備供應與技術更新的本職工作。
(五)體制機制的創新
為了達到分工化合作而將效益最大化的效果,電影器材管理體系應堅持自負盈虧的原則,做到與基層影院相分離而又不脫離的體制模式,建立起一整套現代化管理制度,讓哈爾濱電影器材重振老品牌、老隊伍、老專業技術的雄威。
回首哈爾濱電影器材變遷歷程,從另一個角度也體現了社會在發展,歷史在前進的自然法則,舊的傳統觀念不徹底根除,新的科學理念就不能建樹,陳舊的管理機制不徹底變革,在市場經濟中就會落伍、掉隊,這是符合自然規律,符合辯證法的。
哈爾濱市的電影器材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逐步退出了計劃經濟的歷史舞臺,廣大電影人相信,隨著文化體制的改制與創新,電影器材也會隨著電影開演的鈴聲重新步入劇場。
[責任編輯:譚志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