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紅
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孔子曾經說過:“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其實,合作是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它越來越成為當代人的一種重要素質。當前我國課程改革的目標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注重全面素質的提高。于是,課堂上“合作學習”的模式應運而生,它的應用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打破了“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局面,張揚了學生的個性,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掌握人際交往的技巧,形成多元互動的教學局面,用智慧啟迪智慧,在互動式的交流研討中實現共同發展、教學相長。
但是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體現新課程的理
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過度使用合作學習方式,導致課堂合作學習明顯“超載”,反而使合作學習失去應有的效用。本人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也經常采用合作學習方式,我認為,要真正發揮合作學習的功效,應處理好以下一些問題:
一、要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合作學習的關系
在日常教學中,有些教師為了體現新課程的理念,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于是課堂上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就成了家常便飯,每節課都有合作討論環節,有的一堂課要學生合作討論五六次甚至更多。許多時候前一個問題還處于收尾狀態,后一個論題已接踵而至。整整一堂課,問題就好比是接力棒,學生就是運動員,課堂合作討論就像一場接力賽,學生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只能疲于應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師曲解了合作學習、小組討論的內涵和意義,對合作討論的基本要求和所要達到的目標缺乏科學全面的認識,似乎有了小組討論就等于合作學習,就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把討論看成是課堂的點綴,是一種純粹的技術手段,或者以討論代替課堂教學,缺乏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自然生成。
二、注意學生的參與度,關注合作學習中的弱勢群體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然而,在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們經常發現這樣的情形:教師剛提出一個問題,教室里立即一片喧嘩聲,好像每個學生都在參與合作討論。仔細觀察一下,發現有些學生的確是在按照要求在積極思考交流討論的問題;可也有的學生互不傾聽,你說我也說,甚至故意唱反調;有些學生乘機聊天或做些課堂上放松的事情;有的學生干脆一言不
發,等著聽別人得出的答案。這樣,學生之間并沒有進行真正的合作學習,這不利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老師在合作學習之前應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思考方式、學習習慣、性別等方面的差異組建學習小組,注意小組成員之間在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學習習慣、自覺性、自控能力、年齡特征等方面的互補性。同時,也要使每個小組成員都明確自己的責任,分工清楚了,責任明確了,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才不至于沒事可干、無話可說。
三、合作討論的內容要有價值,避免隨意性
在平時的學科教學中,并不是什么問題都需要合作討論,什么問題都要討論實際上就是隨意性、形式化,既耽誤了時間,又沒有實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設置的討論問題有時太淺顯,學生一看就知道答案,有時問題的答案就在教材中用黑體字明顯標注
著,這樣的組織討論,看似學生非常“活躍”、甚至是借此機會對學生個性的“張揚”,其實學生的思維是僵死的,絲毫沒有得到鍛煉,造成了課堂教學的虛假繁榮。從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出發,問題設置的過淺或過深,缺乏合作討論的價值,致使課堂合作學習陷入尷尬的境地。在學生認知的盲點、疑點、模糊點和發散點處設置問題,要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生活經驗,結合一些社會熱點、焦點來設計合作討論的問題,設計的問題難易要適度,既不能過于淺顯,沒有任何討論價值;又不能過于深奧,讓學生看了一頭霧水,無從下手,要讓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桃子”,享受成功的快樂。
四、要杜絕形式主義,提高合作學習的質量
有些課堂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表面上熱熱鬧鬧,可是學生小組討論才幾十秒,有的學生剛投入,有的學生還沒來得及闡明自己的觀點,教師就拍手叫停,這種“短平快”的合作學習完全是嘩眾取寵的假討論,追求的是形式主義。另一方面,教師不能很好地駕馭課堂,感覺時間寬裕時就要求學生“再討論討論”,讓學生漫無邊際地說下去,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時間,這種“馬拉松”式的討論具有明顯的隨意性,追求的也是形式主義。再者,從目前學生的座次來看,大多是根據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適當考慮學生的視力而進行排位次的,至于學生的學科優勢問題、性格問題、人際交往能力問題等影響合作學習成效的因素卻考慮較少,在這種狀況下,學生前后桌四人隨便組成一個學習小組而進行合作學習、
討論交流問題,其結果的實效性也就可想而知了。教師作為小組合作學習的設計者和引導者,必須有選擇、有重點地讓學生開展合作交流,才能防止合作學習形式化,有效提高課堂效率。
五、注重合作學習形式的多樣化,避免單一性
合作學習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同桌合作學習、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與好朋友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在課堂教學中,如果經常采用一種合作學習方法,學生當然就會感到厭煩,合作學習時的積極性也不會高漲,討論的效果也會不盡如人意。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不同的合作學習形式,這次是四人小組討論,下次可以找好朋友商量;這次是依座位就近合作,下次可以走下位置有選擇性地進行合作,這樣一來,學生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充分調動起來,合作討論的熱情就會高漲,討論結果也會很理想,合作學習的目的就能順利達到。
六、注意教師角色的轉換,加強合作學習中的有效引領
合作學習中,如果只讓學生自己在那兒討論,教師站在講臺上看著他們,連學生說些什么都不知道,就不能指導他們討論問題。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各自作用的充分發揮,主人翁精神的具體體現,離不開教師的妥善協調。教師是學生合作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促進者,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在針對教學內容適時選擇重點問題進行操作練習,也體現在學生合作學習時,應在充分尊重學生自主性前提下積極參與討論、啟發、引導、鼓勵、反饋,比如發現未曾預料的問題可及時調整解決。教師同時又是巡視者和協調者,學生在討論時,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這樣才能聽到學生的心聲,掌握學生合作的程度、討論的焦點、認知的進度等。
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它的使用恰如一縷清風吹拂課堂,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如果我們能選擇機會,巧妙運用,把握得當,一定會讓合作學習大放異彩!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