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美花
“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其實就是心理學中的成就動機。成就動機是一個人主觀意識上愿意去做,并很好完成自我認為很有價值或是非常重要的事情的主觀推動力量,屬于人類的基本動機。要想讓學生學習有收獲,必須使學生有成功感,即必須激發并維持其成就動機。
下面我就談談在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中,根據學生的特點以
及信息技術課程本身的特點,應該如何激發和維持學生的成就
動機。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內部學習動機最為核心的成分,它們是培
養和激發學生內部學習動機的基礎。心理學家懷特指出,人有一種探索和認識外界環境的內在需要,這種內在需要會引起個體的好
奇行為和探索行為,并表現為求知欲。
教育實踐證明,創設問題情境是激發學生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有效的教學在于形成一種使學生似懂非懂、一知半解、不確定的問題情境,由此產生的矛盾、疑惑、驚訝最能引起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產生學習的愿望和意向。我們在教學中應不斷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發學生的內部學習動機。如,我在教學Flash之前,先播放了一段火柴人的動畫,這個新奇的卡通形象把學生深深地吸引住了,為接下來的Flash教學埋
下了伏筆。
二、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的內部動機
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關鍵在于提供好的學習誘因,所謂誘因,
就是指滿足個體需要的刺激物。對中學生而言,最好的學習誘因是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手段及方法的藝術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不斷更新教學方法,發揮創新意識,運用發散性思維教學模式等。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的難易程度,把握學生的思想狀況,針對學生的思維特點,運用討論法、實驗法、練習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新穎豐富,讓學習成為一種樂趣,激起學生的求知欲。
如,我在教學“WPS表格中的刪除和清除”一節課中采用了發現法。首先我給學生安排了一個發現點“刪除和清除操作能否互相替代”,通過讓學生自己對該“發現點”的深入發掘,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內部動機,既加深了學生對這兩個操作的正確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三、利用有趣與變換的呈現方式,增強成就動機
成就動機可以通過使用有趣的材料和使用各種呈現的方式來增強。如,在講授Flash圖層概念的時候,我先將若干張透明塑料紙畫上的圖像疊加在一起給學生看,學生看到的是一幅畫,然后我一張一張拉開來,學生一下就明白了,原來這幅畫是由幾幅畫疊加在一起形成的。順勢引出Flash中也可以把一個場景中的不同對象放到不同的圖層上。這節課我采用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學生覺得更好奇,這樣進行教學定能事半功倍。
四、營造適度緊張的競賽或競爭氣氛,調動學生的好勝心
競賽或競爭活動歷來被當作激發斗志、爭取優良成績的手段
之一。我在日常的教學中經常會開展各項競賽,如,為了讓學生能更熟練地打字,每次上課前五分鐘我就利用縱橫漢字系統讓學生
比賽打字,打字結束學生就能看到自己的成績,我還利用廣播系統將班級排名和年級排名給每位學生看,表揚打字有進步的學生,鼓勵落后的學生,這樣他們不僅訓練了指法,而且學起來一點都不覺得累。
五、及時反饋和適當評價,激發成就動機
適當的評價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增強其自信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時刻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與樂趣,我們應該以賞識的眼光看待學生的作品并及時給出相應的評價。評價需要多角度、多維度,可以是教師對學生作品的直接評價,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橫向對比評價、學生個體學習過程中的縱向評價等。評價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訂不同梯度的
評價標準。同時,評價應以激勵為主,評價的目的在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成就感,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能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對“自己”的認識。
六、幫助學生正確歸因,提供成功機會,激發成就動機
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過程中遇到困難,若不能正確歸因,將導致學習動機的減弱。學校教學涉及的歸因要素比較多,我們要用科學的態度和方法幫助學生進行挫折歸因,使歸因朝著有利于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增強信心的方向分析。讓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習中不斷獲得成功體驗,是激發學生信息技術學習動機的重要手段。因此,課堂教學要營造開放、民主的氛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對知識的探究,給學生更多展示的機會,使學生的學習目標不斷實現,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品嘗學習的樂趣。
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教學中,要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從信息技術學的特點出發,利用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正確歸因,提供成功機會,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及手段等,使學生真正把學習信息技術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需要,始終對信息技術學習充滿極大的興趣和熱情,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參考文獻:
趙克己.關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的思考[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8(S2).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