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有云
各行各業切實把安全工作擺在了首位,學校方面提到安全,師生自然想到體育運動的傷害、防火、防騙、體罰學生等。很少想到“心理安全”,就時間分配標準化來分,“心理安全”是學校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課堂上設備硬件產生、影響的安全隱患容易發現也容易解決,而師生之間產生的語言評價行為安全尤為重要,課堂的主體是學生,組織者是教師,在這里教師制造的不安全因素諸多。并且是主體。
試分析課堂不安全因素:
1.當你不懂,又遇老師提問,感到惶恐。
2.老師的言語或體罰傷害了你的身心。
3.是否遇到老師“推門燥”的現象。
4.學生身體不適,或生病區沒得到老師的關注。
5.特別是至高二的學生“暗戀”的良好感覺常在心頭。
6.同學、家庭的糾紛在課堂上不由地想起等。
安全、和諧的育人環境是提升(搞好)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保證。那么,以上諸多課堂不安全因素是怎樣滋生的呢?
從教師本身素養來看,易躁易怒,將家庭、領導、同事間的不愉快情緒帶進課堂,那這堂課真正意義上已是“亞健康課”了。因為教師的語言更多的是斥責,已嚴重傷害了學生的心理,甚至學生成了出氣、宣泄的對象,整個課堂缺乏平等、和諧和包容的氛圍,更談不上心理安全感。
從課改的角度分析,課改的目的是在傳承優良的教學模式之上,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正是遵循了“心理安全”的原則,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前提條件是“心理要有安全感”。有了安全感。學生才在愉悅的情境下,舒展心靈,張揚個性。這就是生理學上分析的發揮主觀能動性,順利有效的完成學習任務。
如何才能消除“亞健康課”
首先,既然教師制造的不安全因素諸多。并且是主體。“有一個委婉的說法,當你伸出一個手指責備別人的時候,剩下的四個手指其實是在指向自己。”對學生的過錯,光責備是解決不了問題的,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去分析問題,合理解決。教師還要從自身尋找原因,不要總是將責任推給學生。有時改變自己,更勝過責備別人。
其次,要求做一名師德高尚的教師,師德在你一絲不茍精益求精的課前準備中,在合理安排課程中,在科學的組織教材里,才能為教學中促進學習遷移的產生提供良好的基礎,保證新的學習建立在先前學習的基礎之上,這樣一來就形不成不安全因素滋生的土壤。
最后,一個合格的老師保持原來好的習慣,并要不斷地陶冶自己的情操,善于與學生溝通,用心態和方法給學生多帶些鼓勵激進的動力,而不是給學生帶來消極退步的影響。
編輯 王愛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