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恩斯
(東北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完善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的策略研究
馬恩斯
(東北師范大學 政法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我國金融市場對漸進式改革路徑的依賴、銀行業監管部門長期消極行使審批權以及金融市場長期處于寡頭形態導致我國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長期缺位,對經濟發展產生不良后果。完善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應轉變思路,讓市場機制決定民營銀行進入市場的方式和數量,實行銀行經營許可證分權限拍賣,建立存款保險制。
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銀行經營許可證;分權限拍賣;存款保險制
(一)我國金融市場對漸進性改革路徑依賴的必然結果
金融改革屬于中國經濟制度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漸進式改革是經濟制度變遷的長期性、漸進性和演進性特征的必然結果。漸進式改革的成功使我國經濟制度與法律制度改革熱衷于“頂層設計-試點-推廣”的改革模型,從而導致了對漸進式改革的路徑依賴[1]。對漸進式改革的路徑依賴的附隨產物是改革速率降低,體現在金融改革方面,就是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遲遲沒有放開。
(二)銀行業監管部門長期消極行使審批權
我國商業銀行的設立采用的是核準制,遵循《商業銀行法》、《公司法》以及其他相關法規。盡管上述法律、法規沒有明文禁止民間資本設立民營銀行,但自中國民生銀行于1996年1月12日在北京正式成立迄今,銀行業監管部門再沒有批準設立新的民營銀行。銀行業監管部門拒絕批準設立民營銀行的原因大體有三:其一,顧忌金融投機倒把,產生道德風險;其二,擔心民營銀行進入金融市場會造成金融過度,形成市場主體之間的惡性競爭;其三,民營銀行業在人財物方面普遍不成熟、風險高,一旦破產會損害廣大儲戶的利益[2]。
(三)金融市場長期處于寡頭形態
寡頭市場指的是只有少數幾個賣者提供相似或相同產品的市場結構。[3]這種市場介于完全市場與壟斷市場之間。在寡頭市場,由于供給方數量稀少,所以不能完全通過價格機制實現市場均衡。我國金融市場中的格局與寡頭市場形態相契合。排斥競爭、維持市場現狀的目的可以通過游說政府和聯合制定行業規則來達到,這也可能是銀行業監管部門遲遲不放開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的重要原因。
銀行業監管機構拒絕批準設立新的民營銀行對金融市場造成了嚴重傷害。
(一)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缺位造成了金融資源短缺
從經濟學視角來看,政府對民營銀行的創立設立了數量上限。根據價格控制理論,如果政府為競爭市場設定了數量上限,就會產生短缺,因為均衡數量的點出現在數量上限之上。此時的賣者必須在買者之間配置稀缺的金融資源。賣者可以憑借自己的偏好進行歧視性分配,這體現在目前稀缺的金融資本沒有更多地投入到中小微企業中去,稀缺的金融資源也沒有分配給對其評價最高的買者,效率與公平都沒有實現。
(二)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缺位造成了無謂損失
金融市場目前處于因行政權力不當干預而導致的不均衡狀態,資金的均衡價格沒有實現。金融市場會通過不斷提高資金價格(貸款利率)降低資金需求量,變相促進資金供給量,直到金融市場恢復均衡。但此時的市場均衡是通過許多市場主體退出市場實現的均衡。在市場主體退出市場的過程中,消費者剩余和生產者剩余都減少了,從而導致社會總剩余下降。由于中小微企業在獲取貸款的問題上遭遇了國有銀行的壟斷,貸款并沒有產生市場效率,原因有三:其一,貸款的買者和賣者之間還有一些潛在的利益沒有實現,貸款并不是由對資金評價最高的買者消費的,配置也就是無效率的;其二,資金不是由提供資金成本最低的賣者賣出的,應該將貸款的提供交給貸款成本最低的賣者以提高總剩余;其三,金融資源稀缺制約中小微企業發展、新的就業崗位創建,降低了生產者剩余和消費者剩余,也制約了市場參與者的創新活力和技術溢出。
(三)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缺位催生了負外部性
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的缺位造成了中小微企業和個人信貸需求得不到有效供給,從而催生了地下金融的泛濫和民間借貸的發展。兩者在一定程度滿足了中小規模信貸需求的同時,給金融環境造成了隱患,增加了合同法律糾紛,增加了反洗錢難度。
其一,轉變思路,讓市場機制決定民營銀行進入市場的方式和數量。現有民營銀行準入制度逐步放開,采取的是試點的方式。這仍然有進一步市場化的空間。政府機制需要發揮作用之處是降低交易成本,保障新晉的民營銀行信息公開、風險透明,而非阻止民營銀行和儲戶直接建立起儲蓄合同關系。在存款利率并未完全市場化的情況下,如果百姓沒有向民營銀行大筆存錢,民營銀行為了生存,自然要竭盡可能去爭取每一筆存款,并精心放貸以便獲得收益,這勢必會調動并高效利用社會閑散資金。
其二,銀行經營許可證分權限拍賣。由于當下銀監會已經準備發放的試點銀行經營許可證是有限牌照,民營銀行開展業務的區域可能會受到限制。目前已經有近百家民企申請興辦民營銀行,而監管部門只批準了部分申請者進行試點。有權對申請者進行劃分的是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這仍然是用行政方式解決民營銀行準入機制缺位問題。銀行經營許可證分權限拍賣也許是一個更為有效率的做法。銀行經營許可證分權限拍賣是指這樣一種方法:假設目前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接到了一百家申請者興辦民營銀行的材料,可以向這一百家申請者提供三種民營銀行的權限,設為A類權限、B類權限和C類權限。A類權限是和目前國有商業銀行等同的經營權限,即完全權限,由于授權最多,所以數量最少,假設只有10個名額。B類權限是低于A類權限的受寬松限制的經營權限,由于授權相對較少,所以數量多于A類,假設有30個名額。依次類推,C類權限受限最嚴格,假設有60個名額。接下來銀行業監督管理部門組織這一百家申請者參加拍照競拍,出價最高的前十個申請者獲得A類牌照,出價較高的獲得B類牌照,出價較少的獲得C類牌照。能夠出價最高說明申請者資金實力雄厚,意味著對權利的珍視程度以及對獲取權利的審慎態度,應當賦予這十家民營銀行以A類權限,即全部權限,這可以對金融改革產生一個足夠有說服力的研究樣本。賦予其余九十家銀行以B類、C類權限也給更多的民營企業以嘗試的機會,避免了審批權力的尋租,提高了改革的效率。
其三,建立存款保險制。這一方面降低了央行的監管難度和金融體系的整體風險,同時也推動保險業和民營銀行業的發展。在中國建立存款保險制度有利于加強中央銀行的監管力度,減輕中央銀行的負擔。存款保險機構要對日常的銀行經營活動進行監督,當銀行管理不善或經營非法、風險較大的業務時,可以提出警告,勒令整改,幫助銀行渡過難關,或促成其它銀行的并購,從而實現中央銀行的監管意圖。
在外資銀行進入我國金融市場的腳步逐漸加快的情況之下,應盡早培植起本土金融力量以迎接挑戰。民營銀行市場準入機制的逐步放開勢在必行。
[1]道格拉斯·C·諾斯.制度、制度變遷與經濟績效[M].上海:三聯書店,2008:94.
[2]姜應祥.民營銀行市場準入的策略選擇[J].中國金融,2003(7):29-30.
[3]曼昆.經濟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366.
2014-02-15
馬恩斯(1990- ),男,吉林長春人,東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研究生,從事民商法、法經濟學研究。
F832
A
2095-7602(2014)04-00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