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航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對大學新生入學教育內容的思考
李寶航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在新生入學之初,作為專職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輔導員應該及早地為他們明確今后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的方向,為其將來步入社會成為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堅實的基礎。
大學新生;入學教育;教育內容
對大學新生實施入學教育是大學教育的重要環節之一,是盡快將處于迷茫期的大學新生引入正常的生活、學習和人際交往軌道的有效途徑之一,對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新環境,引導他們學會自主學習,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明確自己的人生奮斗目標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隨著高校管理社會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很多社會因素涌入本大學校園內,如社會力量獨資、與學校合資建的校舍、寢室、食堂、商店、超市等。這些場所的開辦、開業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師生的生活,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給其生活帶來不穩定和不安全因素。因此,大學新生入學安全教育應當圍繞校內外人身生命安全、對自身財產財物管理和保護、交通安全、網絡安全、校內寢室用電、用水等方面的內容展開。
對大學新生實施人生信仰教育是實現高校培養目標的客觀要求。信仰教育的內容應圍繞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展開:黨團的奮斗史、創業史;改革開放取得的偉大成就;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和諧偉大中國夢的推進中所需的精神;黨團典型人物的事跡;黨團發展組織程序、組織材料以及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學生黨團干部等。
對大學生進行有效的入學誠信教育,是做人基本準則的需要,是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需要,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的需要。對大學生實施入學誠信教育應圍繞以下幾方面內容展開:誠信的概念;誠信教育的目的和意義;開展誠信教育應遵循的原則;在誠信教育的過程中注重運用典型事例說服人、感染人,也要注重營造良好的誠信環境等。
良好的學風學紀可以創建公平公正的考風考紀,良好的考風考紀可以助推優良的學風學紀。敗壞學風學紀、破壞考風考紀不利于建設學習型、研究型的大學。為此,在新生入學之初,就應對其開展勵志教育。良好的學風學紀、考風考紀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克服薄弱意志,自覺提高學習動力、端正學習態度、改進學習方法、增強信心和勇氣。
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可由以下幾個方面構成:愉悅的心情、正常的人際交往、正確自我意識和良好品格等。由高中進入大學學習后,很多學生的心境出現偏差,具體表現在:在進入“象牙塔”學習之前的高期望值和理想化狀態與現實之間存在巨大差距,產生失落心理;由進入大學前的學習目標明確到進入大學后的目標缺失,產生迷惘心理;由進入大學前與父母親人、老師和同學的朝夕相處到進入大學后對來自祖國各地、不同民族、不同語言、不同生活方式、不同風俗習慣、不同興趣愛好的同學及陌生環境的不適應,產生防范心理;由進入大學前循序漸進的灌輸式學習到進入大學后跳躍式的自主學習差異帶來的效果,產生急于求成心理?;诖耍髮W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如何認識自我、了解自我;如何正確對待挫折;如何培養樂觀精神;如何學會調節情緒;如何加強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進而用健康的身體和健康的心理應對各種挑戰等。
隨著高校社會化辦學導致的高校與社會聯系的日益密切,很多不良的社會風氣也沖擊著原本內心十分單純的大學生。在他們中間出現了“拜金擇友觀”、“享樂擇友觀”、“保護傘擇友觀”、“消費層次擇友觀”、“地域擇友觀”、“家庭教育方式擇友觀”、“學力水平擇友觀”等等。大學生交友應該是在有利于學習、工作、生活、感情增進的前提下進行的。為此,大學新生擇友觀教育應圍繞心理健康遠大理想信念教育;“物質貧窮只是一時的貧窮,精神世界貧窮與空虛才是最可怕的貧窮”等方面展開。
新時代的大學生要學法、懂法、知法、守法,切不可無視法紀法規、校紀校規的存在。因一時沖動或貪念將導致無可挽回的后果發生,影響學生個人成長和發展,對其家庭來講是直接的傷害,對學校來講是教育的損失。為此,新生校紀校規教育應圍繞學校制定的一系列各種規章制度、《法律基礎知識》、《義務教育法》、《學位條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高等教育法》、《職業教育法》、《教育法》、《教師法》等展開,讓每一位大學生樹立守法守紀光榮、違法違紀可恥的榮辱觀。
校史是一所學校辦學的歷史和發展歷程的真實記錄,其中有辛酸、失敗,有喜悅、成功。對大學生進行校史教育就是讓他們很好地感受母校的發展,增強他們奮發有為的精神,磨礪他們的意志,鍛煉他們的品質,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為此,校史教育應圍繞參觀校史展,召開形式靈活多樣的主題演講、班會、團會等展開。
很多新入學的大學生對所考取的專業都學些什么、干些什么、未來的就業競爭力如何并不清楚。專業思想教育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國內外本學科與專業的發展史及特點;考生所在學校本學科與專業的發展情況、研究進展、擬發展的方向;專業培養目標;專業就業前景;專業學習中應當運用的科學方法與理論等。
許多大學生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家庭的溺愛容易使學生養成自私、自利、自我、冷漠等壞習慣,部分學生進入大學后缺乏信譽感、責任感和使命感,沒有同情心和集體觀念,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為此,感恩教育應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讓學生認識感恩、了解感恩;積極引導并加強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教育;在社會實踐中踐行感恩教育;積極營造感恩教育的環境等。實施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人文素養和社會適應力,使他們懂得對父母親人、對他人、對學校、對社會、對國家知恩回報。
周恩來在少年時就表達出驚天地、泣鬼神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壯志豪情,當今很多大學生卻缺乏這樣的豪邁品質。一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談情說愛、吃喝玩樂、攀比炫富,不思學習、不諳世事,不思進取、無所作為。為此,對大學新生開展人生規劃教育應圍繞職業人生規劃、就業指導、創業指導等方面展開。
總之,對新入學的大學生開展入學教育是新時期大學教育培養目標和培養合格人才的必然選擇。它有助于大學生在入學的第一天起就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樹立遠大理想和報負,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助推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
[1]宋潔.新生入學教育存在問題及工作方法[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2(7).
2014-02-16
李寶航(1982- ),男,吉林長春人,長春師范大學助教,從事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4)04-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