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海今,蘇清華
(延邊大學師范學院,吉林 延吉133000)
幼兒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有多重角色,幼兒教師的質量決定著學前教育的質量,高素質專業化的幼兒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和幼兒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幼兒教育需要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專業能力且適應學前教育發展需求的師資隊伍。
目前,我國幼兒教師的主要來源是中等師范、師范專科及本科院校。但是,學前專業學生培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中等師范和師范專科對學生的培養側重于藝體技能的訓練,而本科院校則側重系統化、理論化的知識傳授,在學生實踐訓練方面做得不夠。為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應讓學生扎實地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長期以來,各院校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培養的側重點有所不同,其主要原因在于對其素質和能力的要求比較混亂,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2010年頒布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首先從說、寫、畫、彈、唱、舞、做、用、操等九個方面對幼兒教師的專業標準進行了規定。教育部于2012年頒布出臺了《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對教師在的專業能力有了更為詳細的規定。應根據具體的幼兒教師專業標準,明確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培養應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以及如何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進行實踐訓練。
根據教育部2012年頒布出臺的《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幼兒教師專業能力培養的基本內容包括:
(1)環境的創設與利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學習幼兒認知心理學的過程中,明確了幼兒園環境是幼兒發展的一種刺激條件,可以有目的地塑造幼兒的某些行為習慣。《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幼兒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幼兒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身心發展的經驗。”[1]因此說,幼兒園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一個重要場所,對幼兒具有特殊的意義。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環境創設過程中,需要從幼兒日常生活或談話中獲得環境創設的主題。環境創設的過程須隨時跟著幼兒興趣的轉移而進行增添或更換。
(2)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幼兒園的一日生活大致包括晨間活動、室內學習活動、戶外活動、餐前活動、午睡、過渡環節、區域活動、離園活動等內容。幼兒教師既要具備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能力,還需具備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同時,幼兒教師要通過科學地組織和安排幼兒的生活,掌握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的能力。
(3)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在幼兒園的各項活動中,游戲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動。《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應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因此,我們將游戲活動貫穿于幼兒一日活動中。幼兒教師首先要觀察和了解幼兒的游戲分類,分析游戲開展的情況、幼兒的表現及游戲存在的問題。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選擇和指導游戲,選擇符合幼兒生活實際的游戲主題,給予幼兒空間和時間,讓他們自主選擇游戲主題,從而激發幼兒的興趣。同時,幼兒教師應隨時關心幼兒的游戲,保證游戲是安全的、有教育意義的,為幼兒搭建適宜的游戲舞臺,提供豐富的游戲材料。
(4)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幼兒園教育活動是有目的、有計劃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幼兒為主體的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教學活動的設計首先需要幼兒教師了解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實際發展的情況,其次需要熟練地掌握所教教材的內容,明確教學目標,設計出適合的教學活動。在教育活動的實施過程中,幼兒教師要靈活運用教學資源,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及時調整教育教學活動。
(5)激勵與評價。《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教育評價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主要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適宜性、有效性,調整和改進工作,促進每一個幼兒發展,提高教育質量的必要手段。”[1]激勵性評價作為教育評價的重要手段,已被廣泛應用于教育中。因此,幼兒教師應具備評價和記錄幼兒發展方面的知識,從多種角度或通過不同的方式了解幼兒成長變化,通過對幼兒進行激勵性評價,從而激發和保護幼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6)溝通與合作。提高幼兒教師溝通與合作能力的內容包括:其一,提高與幼兒的溝通合作能力,幼兒時期的孩子理解能力和溝通能力較弱,需要教師用表情、手勢等與其溝通交流,從而使幼兒理解和認識事物。其二,建立與同事間的良好溝通與合作關系,每一位專業的幼兒教師與同事之間都需要一同分析和判斷幼兒的成長特點和需求,共同協商制定和實施適宜的教育計劃和方案,為幼兒的學習與成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其三,與家長建立有效的合作關系,幼兒教師與幼兒的父母及家庭成員經常交流溝通,與父母分享關于幼兒教育的知識,從而建立良好、有效的合作關系。
(7)反思與發展。幼兒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持續的、長期的積累過程,需要教師有自我發展的意識,不斷進行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升反思能力。此外,幼兒教師要隨時了解學前教育的發展動向和研究成果,善于吸納和運用新的研究方法,不斷研究和改進自身的教育實踐,學會自我規劃,實現自我發展。
為加強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能力,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訓練應包括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口語表達的訓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必須注意語言規范標準,語速應與幼兒年齡特征相適應,還需要掌握幼兒學習語言的規律,有計劃地進行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從而與幼兒進行情感以及心靈上的溝通。
(2)“寫”和“畫”的訓練。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書寫方面要規范無錯字,字跡端正,字形美觀;繪畫方面,需熟練使用繪畫工具,能夠運用繪畫的基本技法,構圖完整,畫面整潔,色彩搭配適宜,吸引幼兒注意力,引導學生思維發散。
(3)唱歌、跳舞和彈琴的訓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需要流暢地彈奏幼兒園歌曲。同時,唱歌的聲音應該圓潤,歌詞簡單明了,旋律簡單;在教授舞蹈時,需根據歌曲的主題,設計的舞蹈動作要具有規律性且形象,舞蹈動作變化不能太大。
(4)多媒體課件制作的訓練。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需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來設計。多媒體課件的內容需要畫面生動形象,同時還可以利用圖像、動畫、聲音、文字設計等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
總之,隨著我國學前教育專業的迅速發展,在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時候,要加強其專業理論知識,嚴格按照《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通過對學生專業能力的訓練,為培養一批高質量的適應學前教育發展需求的師資隊伍奠定基礎。
[1]教育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EB/OL](2012-12-12)[2006-01-13].http://www.eol.cn/20060113/317053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