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莉
(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湖南長沙410151)
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給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改革帶來了契機,并被廣大教師和學生逐漸接受。現代信息技術有利于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有利于發揮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的主導作用,有助于優化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過程和方法,創新高職人文素質課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進一步加強人文素質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評機制的改革,增強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的實效性;還有利于促進高職師生改革教學互動的方式,實現高職師生、生生之間跨越時空的合作與交流,使高職師生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1]。
近幾年來,各高職學校圍繞如何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改革進行了許多探索與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整體上來說還不夠深入、全面,主要表現在:一是對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培訓有待加強,對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高職人文素質課資源建設有待充實和提高。二是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對現代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的認識有待提高。三是視頻、圖片等現代信息技術多,對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內容關注少,不能很好地把現代信息技術與人文素質課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四是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演示多,師生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少。五是多媒體等現代信息技術呈現多,教師的板書少,學生的筆記少。多媒體取代黑板,現代信息技術也成為傳統教學的翻版。六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高職人文素質課程評價時,重結果評價,忽視過程評價。
鑒于當前高職院校人文素質課教學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現狀,因此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進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改革將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界一項緊迫的任務[3]。
首先,加強對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的培訓。一是增強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的信息意識,樹立現代教育理念。二是加強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現代信息技術培訓,掌握人文素質課網絡課程、多媒體課件等相關開發軟件的使用,以增強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課程的實效性[3]。三是積極組織教師優秀教學課件和網絡課程相互學習和觀摩,組織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教學的經驗研討會,使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相互學習、共同提高[4-5]。其次,提高高職學生的信息素養。一是通過開設現代信息技術課程,主要傳授高職學生現代信息技術理論和相應的實踐操作能力,使高職學生具備基本的信息素養。二是通過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的日常教學,培養學生檢索、篩選、整合信息的能力,加強人文素質課課堂的互動,推進有效的自主性學習,發展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從而使學生在運用中提高信息素養。
現代信息技術會導致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內容的開放,對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全面,要求教師從僅僅注重對學生情感和認知的關懷,轉變為更注重對學生現實生活、人生價值、全面發展的關懷等[6]。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方法既影響著高職學生的學習方法,又決定著高職學生學習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根據高職學生個體的知識基礎與能力水平,結合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內容,借助于現代信息技術來實行討論教學、案例教學、講授教學、啟發教學、專題學習、情感教學、小組協作、辯論、演講、自由發言等教學方法,實現多元化的教學方法改革[7]。例如可利用微博、微信、QQ、世界大學城(職教新干線)等現代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個別教學;也可通過網絡視頻連接進行現場教學;或通過高職人文素質課多媒體課件、音頻、視頻、錄像、網絡課程、QQ群、微博等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擴大案例教學的信息量、使案例教學更形象、生動,實行案例教學。
一是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通過設計開發網絡課程考核平臺,全面評價高職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行為和學習成果,把高職學生的作業成績、課堂參與、組織紀律、平時表現、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等情況與期末考試成績等綜合起來進行評價。二是高職學生可以通過網絡課程、QQ群、電子郵件或BBS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方式來完成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學內容的考評,做到把高職學生的學習過程與目標考核相結合,把高職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
一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模擬真實情境的教學活動。高職人文素質課教師運用多媒體、視頻、網絡課程等現代信息技術,模擬特定的情境,如模擬校園、模擬社區等,開展網上校園服務、社會調研、勤工儉學、模擬實習等網絡實踐,讓高職學生去真實體驗和實踐。二是借助網絡課程、職教新干線、多媒體、視頻、電影等現代信息技術,立足高職學生發展的實際需要,發揮學生社團組織的作用,通過組織音樂欣賞、歌詠比賽、英語角、辯論賽、模擬法庭、體育比賽等各種文化藝術活動,讓高職學生在參與中提高人文素質,使得高職學生的文化品位與人格修養得到提高[8]。三是運用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職教新干線、電子郵件、QQ群、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開設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職業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形勢與政策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文學鑒賞、藝術修養、交際禮儀等系列講座,邀請專家、學者經常為高職學生進行專題講座,讓高職學生了解最新最前沿的思想文化動態和研究成果,提高高職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四是借助網絡課程、電子郵件、QQ群、投影、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使高職大學生在實踐中認識社會、鍛煉自我。五是推進校企文化的互動。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與企業聯合舉辦校企聯誼活動、校企合作論壇,建立“前校后廠”的合作模式,縮短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距離;通過舉辦職業生涯設計大賽、職業技能競賽,讓高職學生在日常校園活動中感受企業文化、接受企業文化教育,養成學生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服務至上、團結協作等人文素質。
[1]劉合安.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的課堂教學改革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2]劉曉瑩.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現狀與趨勢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07(4):69-72.
[3]潘勁松,劉大中.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變革下的人文素質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21):145-147.
[4]周青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的內涵與策略[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0(12):19-22.
[5]周雷,楊凡.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模式、方法和實施策略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6(4):51-54.
[6]曾祥霖,張紹文.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內涵、層次和基礎[J].電化教育研究,2006(1):50-54.
[7]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深層次整合的理論與方法[J].電化教育研究,2005(1):7-15.
[8]王鍵.以教育信息化推動職業教育改革創新——解讀《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1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