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暉,國永榮
(遼寧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遼寧大連116029)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教學大綱》要求英語專業課程由英語專業技能課、英語專業知識類課和相關專業知識課三大模塊構成[1]。英語語言學是英語本科專業的專業知識類必修課,其開設的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人類語言研究的豐富成果,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發展學生的理性思維[1]。英語專業的學生除了要掌握語言知識和提高語言技能外,還應該對語言本身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了解語言的本質特征和使用規則。從語言的本質屬性看,語言是人類特有的天賦能力和習得機制,由一個復雜的、科學的、動態的系統構成,包括語音系統、文字系統、邏輯符號系統和規則符號系統。它不僅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而且還是人類所特有的思維工具和認知工具。人們通過語言來認識和感知世界,表達情感,交流思想。從哲學角度看,語言是人類存在的居所,是了解人與世界的必然手段,是人類思維的體現形式。語言學知識的掌握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的本質,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和邏輯思維能力,使他們的專業學習更自覺、更理性,效率更高。同時,語言學又是一門交叉學科,涉及自然、社會和人的思維三大領域,研究方法、研究內容和角度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是信息時代科學體系中的關鍵科學。因此,語言學課程的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幫助拓寬學生的跨學科視野,培養學生的語言意識和研究興趣,同時,語言學課程的學習還有助于其它課程的學習,如翻譯和文學等。
英語專業的語言學課程一般開設在大學三年級下學期,全英文的教材多采用胡壯麟等編寫的《語言學教程(修訂版)》、戴煒棟等編寫的《新編簡明英語語言學教程(修行版)》等,還有些院校采用原版教材如George Yule的《語言研究》。從總體上看,這門課程對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相對于低年級的英語專業技能課,難度增加。首先,抽象的術語較多,理論性較強;其次,學生對語言學課程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意識到這門課程的學科重要性。因此很多學生對這門課產生了畏懼心理和厭學情緒。在課堂上缺乏和老師的互動,對所學內容就是死記硬背,應付期末考試而已。同時,有些教師對這門課程的重要性也缺乏足夠的認識,教學方法單一,多以課堂教授為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探索行之有效的語言學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了。社會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是教育學和認知科學中的重要理論,強調在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和創造性,在語言學教學模式中引入社會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有利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分析問題并自己構建語言學知識體系。
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了社會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后來在布魯納等許多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的不懈努力下,逐漸完善和發展了這一理論,并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它的基本觀點是,知識和意義是來自于社會建構。知識不是獨立于認識主體之外的一種客觀存在,而是人在認識外部世界的活動中,在與他人交往的環境中,主動建構的,是社會互動的結果[2]。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把“教師”“學生”“任務”和“環境”作為學習所必需的四大要素。在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教師成了意義建構的促進者和知識的導航者,在課堂上教師要弱化知識傳授者的權威性,強化學習環境中情境、協作、會話和意義建構四大要素的協調者角色[3]。教師要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提供多種多樣的信息來源途徑。學生才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應該認識到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自主權,通過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在真實的環境中積極主動地去構建知識的意義。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和舊知識的重組同時進行。新信息與學生認知結構中已有的有關概念相互作用,導致新舊知識意義的同化,從而不僅使新知識獲得了意義,也使舊知識得到了修飾而獲得新的意義。意義和知識的獲得是社會互動的結果,是通過學生主動的思維活動來實現的。因此,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和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應用到語言學教學中。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的認知主體作用。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他們通過與同學和老師的社會互動主動構建意義和知識。根據建構主義的基本思想,語言學課程教學要遵循以下模式來讓學生在自主構建知識的過程中掌握語言學知識,學會運用語言學理論解決語言現象,并提高自身的思維和創新能力。
為了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結合課程內容,設計活動,創造機會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構建的意識,改變過去由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學生被動聽講的狀況。因為語言學課程中涉及到很多術語和語言學理論,這些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都是比較生疏和抽象的,如果學生通過自己的主動參與,把知識的獲得變為自己的自主行為,那么才會實現有意義的知識構建。如英語形態學是關于詞的內部結構和構詞法的研究,對學生的英語學習幫助很大。在講授這一章之后,給學生布置小組任務,討論通過形態學的學習,會對英語學習有什么幫助,可以歸納出哪些有意義的詞匯記憶方法。在課堂上,每個小組通過實例匯報自己的討論結果,學生通過自己的討論和他人的反饋,會形成自己對于形態學重要性的認識,并能把之前零散的詞匯知識形成系統的網絡,提高了記憶單詞的效率。學生在查找資料討論的過程中,能夠積極思考,真正發揮自己的潛能,構建知識結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引領者和指導者,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介紹合適的語言學學習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長期以來,教師在教學中以內容和結果為教學的核心,忽視了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的培養,因此,大部分學生的思維結構不適應建構式教學,缺乏語言學教學需要的批判性思維、系統性思維和發散性思維[4]。所以,教師在授課中除了講解基本理論外,還可以引導學生了解語言學的研究方法,把研究的理念、方法融入課堂[5]。如在導論課中,要向學生介紹一些語言學的學習策略,比如對這門課程的學習要從整體入手,先宏觀再微觀,做到“既見林又見木”。語言學分支很多,是依照語音、結構、意義來劃分的。各個章節的安排也是按照這三個要素來劃分的。教師應指導學生首先在宏觀上要對該課程的內容有所了解。要先仔細閱讀目錄,因為目錄是作者對全書內容的高度概括,它不僅包含語言學所涉及到的主要內容,而且也清晰地體現出各章節之間的聯系。在整體把握課本內容的基礎上,再進入到微觀學習。語言學中概念和術語較多,要引導學生以理解為主,要重視理解和舉例子。每接觸到一個新術語,首先弄懂它的定義,然后看所給的例子,并結合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便于理解和記憶。對于不同概念之間的區別,還可以采取比較和對比的方法。通過比較,可以找出不同概念之間的相似之處,如音位(phonology)和形態(morphology)這兩個概念,從詞形上看,后綴是一樣的,都是“關于……的研究”,詞根一個是有關聲音的,一個是有關詞匯的,這樣學生就很容易記住這兩個術語,可以更好地理解術語的意義。
很多學生對語言學課程有厭煩和畏懼心理,課程結束后對知識的掌握也不是很牢固,究其原因,一是這門課程抽象、理論性強、概念多,二是學生對這門課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學習該課程的興趣。只有培養了學生對語言學的學習興趣,才會有學習的動力。首先,教師應向學生講明語言學在整個學科中的重要性以及和其它課程之間的關系,如語言學的知識可以幫助學生分析文學作品,翻譯的時候運用語言學的知識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等等,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語言學課程的興趣。同時,教師還可以把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與枯燥的語言學理論聯系起來,讓學生明白語言學理論的實用價值。在講到同聲詞的修辭效果時,可以用一些廣告用語作為例子,如浴霸的廣告詞“隨心所浴”。在講到方言時,可以請班級來自不同地方的同學講講自己家鄉的方言,比較不同的詞匯和用法;在講英語習語時,鼓勵學生對比漢語的習語,找出其中的異同。通過身邊的例子,學生不但可以記住語言學知識,同時還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去尋找身邊的語言現象。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習是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結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開展研究性的活動,學生應該參與到知識的構建中,應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培養他們的理性思維和科學意識[6]。英語專業的學生相對于其他文科類大學生來說,總體上思辨能力顯著高于其他文科類大學生,但這種差距隨著年級的升高逐漸縮小[7]。英語專業高年級的課程安排多以知識課程為主,語言學課程作為一門主干課,應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這也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所倡導的。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跨學科意識,拓寬思維能力。語言學本身是一門跨學科的科學,既有人文學科的屬性,又采用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來研究語言問題,如采用統計和實驗的方法,語料庫的研究方法以及邏輯學中的歸納、演繹、分析、綜合和比較等多種研究方法。語言學還和其它學科如心理學、神經科學、翻譯、外語教學都有密切關聯。其次要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激發他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教師應通過一些問題的設計鼓勵學生去探究語言與思維的關系、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語言與社會的關系等等,并鼓勵學生對比不同語言學家對這些問題的討論,經過自己的思考,正確認識語言與文化、語言與社會之間的關系,提高自己批判思維的能力。除了要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培養之外,教師本身也要具有很強的思辨意識,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把對學生進行思辨能力培養放在首位。
[1]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英語組.高等學校英語專業·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2]成曉光.社會建構主義的語言哲學基礎[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1):3-7.
[3]范琳.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3(4):28-32.
[4]黃國文.從以結果為中心到以過程為中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0):1,32.
[5]鞠玉梅.關于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課程教學的思考[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8):31-33,50.
[6]姜暉,孫永君.高校英語專業語言學課程的定位與教學模式思考[J].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123-124.
[7]文秋芳.我國英語專業與其他文科類大學生思辨能力的對比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9(5):5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