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兵,唐 唯
(湖南科技大學 數學與計算科學學院,湖南 湘潭411201)
數學分析課程是普通高校數學專業最重要的專業主干課程,是多門后續分析類課程的基礎,如常微分方程、復變函數、實變函數、泛函分析,為其提供必要的基礎知識、方法與技巧。其特點是體系嚴密,知識容量大,邏輯性強,應用廣泛。數學分析中概念、定義、公式、定理、方法技巧眾多,蘊含著豐富的數學思想方法。目前,數學分析的教學在模式上注重概念、定理、公式的講解,通常主要結論按照一定模式進行論證和解答,比較忽視啟發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數學開放題是上世紀70 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新題型,在一定條件下探索不明確結論,或由給出的結論探索使結論成立的條件[1]。在開放型問題中,條件可能不完善,需要補充;或滿足結論的條件有多種;或結論不唯一;或解決問題的方法不唯一。開放型問題的答案常常不確定,沒有固定的解題模式,思維發散性大,這種特性決定了教師無法采用灌輸式教學,學生必須積極參與,主動地進行探索。數學開放型問題的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抽象能力、推理能力;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
數學分析教材中眾多的定理、命題、習題,一般由確定的條件導出確定的結論。但許多命題、習題可加以改編成為開放型問題。在教學過程中,立足教材,適當地編制開放型問題,進行一些開放型問題的訓練,可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得到某一結論的條件通常不是唯一的。隱藏部分條件,探索使結論成立需添加的因素,可將原題改編為開放問題。
例1 數列收斂的充要條件是它的所有子列都收斂。將該命題中的充分條件減弱便可得到若干開放問題。
問題1 數列{an}的子列{a2n},{a2n-1}都收斂。在什么條件下,數列{an}收斂?
問題2 數列{an}的子列{a3n},{a3n-1},{a3n-2}都收斂。在什么條件下,數列{an}收斂?
也可考慮上述問題的反面。
問題3 求一發散數列{an},其收斂子列的極限都相等。
例2 (原題)已知函數f ∈C[0,1],且f(0)=f(1),則存在r ∈(0,1)使得f(r +0.5)= f(r).
問題4 函數f 滿足什么條件時存在r ∈R 使得f(r+0.5)= f(r)?
數學分析課程中很多命題、習題蘊含著豐富的信息。通常教師、學生解完題后就不再深入地思考還能得到什么樣的結論。將其結論進行拓展,深挖,進一步探索新的結論,可得到某些開放型問題。
例4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設函數f 在閉區間[a,b]內連續,在開區間(a,b)內可導,則存在r ∈(a,b)使得f(b)- f(a)= f'(r)(b - a).
上述定理中僅僅肯定了f 的存在性,對這樣的f 的個數信息不明。我們可以問:
問題6 在什么條件下,中值定理中的f 的個數是1,是2,甚至是f 個?
問題7 設函數f 在閉區間[a,b]內連續,在開區間(a,b)內可導,r ∈(a,b),是否存在不同的兩點s,t ∈[a,b]使得f(s)- f(t)= f'(r)(s - t)?在什么情形下是存在的?
命題或習題條件的變化,其結論也隨之變化。適當變化相關的條件, 引導學生探求對結論的影響,有利于開闊學生思路,鞏固所學知識。
例5 重要的極限f(x)= (1 + x)x-1→e(x →0). 很顯然函數f 是冪指數函數,其底的極限為1 (x →0),指數的極限為∞(x →0). 考慮更一般的冪指數函數h(x)g(x).
問題8 若h(x)→1,時,h(x)→1,g(x)→∞. 冪指數函數h(x)g(x)的極限是否存在?存在時為多少?
例6 當f(x),g(x)時,f(x),g(x)與f(x),g(x)是等價無窮小量。于是當f(x),g(x)時,f(x),g(x)是無窮小量,則sinf(x)時,sinf(x)與f(x),sing(x)與g(x),sinf(x)+ sing(x)與f(x)+ g(x)都是等價無窮小量。
問題9 除f 與f 這一對等價無窮小量外,有其他的等價無窮小量有類似的性質嗎?
例7 羅爾定理。當函數滿足羅爾定理中三個條件時,其結論成立,但三個條件不是必要的。
問題10 刪除三個條件中的f 在閉區間[a,b]內連續,這時函數f 可能在端點處無定義,對應的將f(a)=f(b)減弱為f(a +0)= f(b -0),問羅爾定理的結論仍成立嗎?
數學分析中很多概念、定義有深刻的實際背景。從廣義上講,數學分析中的基本概念:函數、極限、導數、微分、定積分、重積分、曲線積分、曲面積分等都可看成數學模型。一些問題從實際背景出發,要求學生進行設計數學模型求解,便可得到開放型問題。這樣不僅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數學素養。
例7 連續函數的介值定理。
問題11 一人早6 點從山腳A 處上山,晚18 點到山頂B 處;第二天,早6 點從B 處下山返回,晚18 點到A處。問是否存在一時刻,這兩天都在這一時刻達到同一點?
上述各例中問題1、問題2、問題4 需要探求使結論成立的條件,其條件有很多種,有難有易,屬于條件開放型問題;問題3、問題8、問題9 的結論不唯一,屬于結論開放型問題;問題6、問題7 條件與結論都需要探索,屬于綜合開放型問題。問題5、問題9、問題10 需要綜合應用所學內容,屬于存在開放型問題[2-5]。不論哪一種開放型問題均需要學生積極參與,獨立地探索,觀察、類比、分析、歸納、猜想。因此,在數學分析教學中可適當選用開放型問題教學,提供讓學生操作、研究和討論的機會。為了更好地適應這種教學模式,數學分析課程教學中要注重教學內容的內外結合,強調數學的實際背景和現實模型,展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讓學生盡可能多地參與到知識的發現、思維探求過程。
當然,數學分析課程中,并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開放型問題教學。另外,開放型問題的教學耗時一般較多,適合在習題課上或以課后作業的形式進行。
[1]張奠宇.數學教育學導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萬洪波.淺議數學的開放型題型[J]. 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2(17)36 -37.
[3]張士勤.數學分析中“開放型問題教學”淺析[J]. 南都學壇(自然科學版),1995(6)60 -61.
[4]李祥兆.數學開放題的評分方法初探[J]. 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7(2)62 -65.
[5]李 華.數學開放型題型與解法探析[J]. 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7(1)55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