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明,周建波,胡小建,陽 科,彭學東
(長沙醫學院 基礎醫學院,湖南 長沙410219)
作為在現代“社會-心理-生物”醫學模式催生下產生的應用型人才全科醫生,主要在基層向個人、家庭與社會提供連續、綜合、便捷的基本衛生服務[1],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和多發病的診療、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2]。因此,對全科醫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而化學教育是醫學教育的基礎,是醫學生最先學習的基礎課程之一,化學實驗是醫學生最先動手做的實驗之一。通過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驗證相關的理論知識,培養學生掌握化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及觀察、分析、總結和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他們今后從事醫務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3]。一名合格的全科醫生應該基本具備這些能力,而這些能力可以在化學實驗教學中得到全面的訓練。
醫學生學習的化學課程有基礎化學和有機化學兩門,所對應的實驗有基礎化學實驗和有機化學實驗。基礎化學主要涵蓋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知識,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醫學化學課程。所以,醫學生實際要做的化學實驗包括化學的大部分二級學科實驗。以培養全科醫生為己任的全科醫學教學也要開設這兩門化學實驗,但它不應該是其他培養更高層次的專科醫生為目標的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的簡單照搬,必須根據全科醫生這一應用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從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以及實驗考核諸方面進行全面的教學改革,使化學實驗教學既體現出與“醫學”的關聯性,又以“實用實效、夠用好用”為目標,真正滿足全科醫學教學的需要。
全國醫學院校的化學實驗教材基本各自為陣,而且不同的化學實驗課程用不同的實驗教材,使用起來既不系統又不方便,適合全科醫學的化學實驗教材更是空白。2005 年,我們根據民辦醫學院校辦學方向和培養目標,組織編寫了我國第一本集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和物理化學實驗于一體的高等醫學院校實驗教材《化學實驗》,較好地滿足了臨床醫學及相關專業的化學實驗教學需要。2009 年,我們吸取了4 年來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經驗,特別是針對全科醫學教學,對第1 版教材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訂和充實,形成了全科醫學輔助教材《化學實驗》(第2 版),對全科醫生這一培養目標的實驗教學做了有益的探索[4]。今年,較系統地總結了近10 年來全科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經驗,特別是以國家發改委等部門《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規劃》和教育部、衛生部聯合頒布的《本科醫學教育標準-臨床醫學(試行)》為指南,以切合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對全科醫生培養的具體要求,按照“基礎性實驗”“綜合性實驗”和“設計創新性實驗”三大模塊,編寫成基礎醫學實驗教學改革系列教材之一的《化學實驗教程》,擬首先在2014 級新生中使用。這本實驗教材的出版和使用,可以更好地滿足全科醫學及相關醫、藥學專業對化學實驗教學的需要。
改革實驗教學,關鍵是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學安排上減少驗證性和基礎性實驗,更新實驗內容,引入新實驗、新技術,突出化學與醫學的關聯性[5]。同時,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醫學生樹立綠色化學的指導思想,預防和減少因實驗產生的化學污染。這就需要優化實驗項目,一是增加綜合性實驗比重,在鑒別實驗中引入設計性實驗環節,提高實驗的綜合功能。如在有機化學實驗“糖的化學性質”實驗中增加未知物的鑒別環節,給出含單糖、二糖和多糖的一組未知物,要求學生自行設計實驗步驟,自行完成鑒別過程,并在實驗報告中寫出實驗方案,以此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如“有機分子模型的建造”實驗,以前只對藥學專業開設,現臨床醫學專業也開設。要求學生利用kekule 分子模型拼出除規定的分子以外,還要求拼出規定以外的幾種分子,并每組派1 位同學上臺講解。通過這種寓教于樂的實驗,使學生更直觀地樹立起“立體化學”的概念。二是串聯實驗項目,使一個實驗的產品成為另一個實驗的試劑,從源頭減少試劑的浪費和對環境的污染[6]。如“阿司匹林的合成”實驗,產品既可以作為“重結晶”實驗的試劑,經重結晶提純后又可以作為其他專業“熔點的測定”實驗的試劑。三是突出“醫用”特點,為后續課程的理論與實踐教學打基礎。如“等滲、高滲、低滲溶液”,通過實驗,同學們很直觀地看到半透膜滲透現象和紅細胞分別在3 種溶液中的變化情況,從而聯想到臨床用藥注射應該遵循的基本原則,并對生活中腌制瓜果蔬菜有了理性認識,也有助于后續生理、生化等課程的學習。
向學生開放實驗室,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自己設計、獨立完成實驗,以此培養學生的科研興趣和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一是學校制定鼓勵和吸引學生進實驗室以及老師愿意指導開放性實驗的機制。二是成立化學興趣小組,既可以做自己的實驗課題,也可以選做老師編寫的設計創新性實驗。要求學生擬定實驗方案,列出所需試劑,并動手配制試劑,獨立完成或小組共同完成實驗,最后寫出接近論文形式的實驗報告。三是申報和指導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2009 年實施該項計劃以來,我校每年都有1 ~2 項化學課題獲省級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立項,并有多項校級項目。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出研究方案,自行查閱文獻和制定實驗計劃,在課余時間做實驗。通過研究,均公開發表了論文。四是組織學生參加省級化學實驗競賽。湖南省教育廳從2007 年開始舉辦每兩年一屆的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并同時舉辦化學實驗教學改革研討會,旨在進一步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和實踐教學改革,促進化學實驗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創新,強化大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提高大學生積極參與科學探索和研究的興趣,創造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有利條件。我校作為唯一的民辦高校和非化學專業每屆都參加了比賽。通過參賽,讓我們看到了與兄弟院校在化學教育的差距,同時也學習了兄弟院校的先進經驗。
學生的最終成績由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兩部分組成。在形成性評價的構成中,除了學生平時上課情況和小測驗外,重點體現實驗考核,包括實驗考勤、實驗操作和實驗報告三部分。這三部分都制定了評分細則,占形成性評價的60% ~70%。其中“實驗考勤”由學習委員或班組長點名。“實驗操作”包括實驗紀律、操作、衛生等,由指導老師打分。這就要求指導老師巡回指導、細心觀察,發現問題及時指出并當面記分,不允許課后補記和打人情分。同時,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如在講解中的互動環節都有可能讓學生獲得加分,但在實驗過程中損壞了儀器和不規范的操作則有可能被減分。“實驗報告”除規定格式外,主要看對數據和現象的觀察、記錄是否正確、細致和實事求是,是否做了思考題,是否按時上交,書寫是否工整等,對寫了實驗體會的予以加分。最后,實驗的部分內容,特別是與醫學相關的思考題則有可能作為化學考試試題內容。
化學教育是醫學生的基礎教育之一,化學實驗教學對培養全科醫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在實驗教學中,學生不僅可以學到化學實驗的基本技能和方法,還對醫學生要求很高的動手能力具有舉一反三的作用,并為后續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幾年來,我們對在全科醫生培養模式下,如何搞好化學實驗教學做了積極的思考與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還會遇到許多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我們會進一步地努力探索和實踐。
[1]曹巧玲,連建平,劉廣凱,等.基于基層鄉鎮及社區衛生現狀的全科醫學教學改革途徑探析[J].改革與開放,2012(5):1.
[2]趙淑英.全科醫學概論[M].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2.
[3]尉 艷,李祥子,馮志君. 關于醫學院校化學實驗教學的思考[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5(5):134 -135.
[4]曾 明.化學實驗(第2 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5]周寶寬,姜 偉,呂 偉. 化學實驗教學對醫學本科生綜合素質的培養[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基礎醫學教育版),2008,10(4):458 -459.
[6]彭學東,王翠瓊,肖 榮,等.民辦高等醫學院校綠色基礎化學實驗探索與實踐[J]. 管理學家,2011(11):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