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四秀
3. 五年跟蹤,探尋規律
(1)考點內容穩中有變,不回避??键c。五年考題中考點內容高度集中在農業、工業、城市區位分析,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可持續發展幾乎是不變的主題,突出考查主干知識,不回避常考點,這是“穩”的表現。但從2013年開始就發生了悄然的變化,增加了對某一地理現象的成因分析。
(2)考查知識模塊穩中有變,傾斜中求平衡。人文地理占主導地位,2013年開始有一點變化,人文與自然的比例是4:1。而2014年人文與自然平分秋色,傾斜中趨向平衡。
(3)設問穩中有變,打破固定模式。設問形式基本以原因類、措施類為主,設問形式有問題列舉類、判斷類、特點描述類。2014年4個簡答題加上2個填空題全是清一色的原因類,打破了固定模式,令備考的師生有點意外。
(4)考查區域穩中有變,選擇中有玄機。五年的高考簡答題都是以世界和中國的某一區域為背景材料來設問的,這是保持不變的命題方向;但是考查的區域年年在變,范圍在變,地點在變,如考查的世界區域范圍在不斷變小,從全球到某大洲局部再到某一國家或國家局部,2014年考查的是兩大洲交界處-黑海周邊地區,區域定位難度有所加大;中國區域都是以局部小范圍為主,地點由西部地區考到了東部沿海地區。熱點區域或熱點問題所涉及的周邊地區容易成為命題者獵取的對象。
二、試題特點與教學啟示
1. 夯實基礎是提升能力的基本保證
地理簡答題雖然是考卷中難度較大的部分,對考生的邏輯思維、語言表達等綜合素質要求較高,初看起來有點高不可攀,其實,其答案要點也是建立在對基礎知識、基本原理、規律等的理解與運用上。例如,五年高考簡答題考點內容主要集中在農業、工業、城市區位分析、區域生態環境問題及應對措施等主干知識點上,如果要回答好這些問題,最起碼要牢記影響農業、工業、城市等的主要區位因素有哪些,生態環境問題的具體表現形式有哪些,產生的關聯要素,有什么分布規律,等等。
2. 強化能力培養,以不變應萬變
地理綜合分析能力包括審題能力、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知識遷移能力、規范表達的能力等等,如果學生具備了上述能力,那么在考試中就會從容應對考卷中的簡答題甚至陌生的難題了。例如,2014年高考40題第(3)問“黑海平均鹽度明顯比大西洋低,表層海水鹽度較深層低,其原因是什么?(8分)”分析過程:第一步,審題,問什么?有幾問?通過認真讀題可知該題有兩個問題:①分析黑海鹽度較大西洋低的原因;②分析黑海表層海水鹽度較深層的低的原因。第二步,確定考點,聯系、調動和運用相關地理知識:本題考查影響海水鹽度的相關因素,與海水鹽度相關的主要因素有氣候(降水量與蒸發量的對比關系)、徑流、洋流、結冰與融冰(高緯度地區)、海域封閉程度等。第三步,獲取、解讀圖文信息(包括區域定位),找到知識、原理與材料信息的對接點,篩選出有效得分點。如讀圖獲取信息:①根據經緯度及地中海等信息進行區域定位——該地位于北半球中緯度、亞歐大陸偏西部的地區,靠近地中海,受來自大西洋的暖濕氣流-西風帶的影響較明顯,降水多,蒸發少——與“氣候”要素對接;②圖中陸上有大量的河流注入黑?!c“徑流”要素對接;③圖文結合可知“黑海是一個遼闊幽深的內?!?,說明海域較封閉,與外界水體交換少——與“海域封閉程度”要素對接;第四步,聯系生活常識,知識遷移:由“水與油分層現象”遷移到“海水鹽度的垂直分層現象”——鹽度高的海水密度大,下沉;鹽度低的海水密度小,上浮。同時表層海水容易受到雨水和入海徑流的稀釋作用,從而形成“表層海水鹽度較深層低”的現象。第五步,組織書寫答案。有條理,分要點;言簡意賅,用地理專業術語規范表達即可。通過以上五個步驟,考生就不會無從下筆或答非所問或漏答一問了。
當然這些能力的具備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一點一滴地培養、積累;更不是掛在嘴邊喊喊口號就行的,學生必須經過獨立思考并動手落實到筆紙上,而且要堅持不懈地做下來,最終才能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
責任編輯〓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