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洪磊 陳永濤



提要:文章依據《旅游資源調查、分類與評價》(GB/T18972-2003)對祿勸縣旅游資源進行了調查,從資源類型、資源分析和空間分布等方面進行歸納整理;并從定量與定性兩個層面進行了分析,進而提出了開發指向,以期為祿勸旅游開發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旅游資源;調查;分類;評價;祿勸
作者簡介:肖洪磊(1979-),男,云南農業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管理及旅游地開發;(云南昆明 650031)陳永濤(1977-),男,云南民族大學管理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旅游規劃、旅游景區管理、民族藝術傳承與保護。(云南昆明 650201)
本文系縣校合作課題《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旅游發展規劃(2011-2030)》研究成果。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地處滇中北部,隸屬于云南省昆明市。位于東經102°14-102°56、北緯25°25-26°22之間。祿勸北接金沙江與四川省會理、會東兩縣相望,東北接東川區,東鄰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南連富民縣,西、西南與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縣毗鄰。縣域總面積4249平方千米,現轄16個鄉、鎮。祿勸縣所在的滇中地區早在先秦時期便已成為云南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通過絲綢之路西南道“馬援古道”、“茶馬古道”及“步頭路”等和東南亞、南亞、中亞乃至西亞地區有著廣泛的經濟文化聯系。現今,祿勸位于云南省旅游業“一個中心五大旅游區”的中心區域,是昆明市北部五縣區的重要節點,對昆明乃至于云南省旅游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與作用。
一、調查區域與方法
(一)調查區域
調查區域為祿勸縣域下轄的屏山街道辦事處,撤營盤鎮、九龍鎮、茂山鎮、翠華鎮、團街鎮、中屏鎮、皎平渡鎮、烏東德鎮8個鎮,湯郎鄉、馬鹿塘鄉、云龍鄉、則黑鄉4個鄉,總面積3680平方公里。轉龍鎮、烏蒙鄉、雪山鄉因行政托管原因未列入此次調查范圍。
(二)調查方法
根據《旅游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GB/T 18972—2003)》國家標準規定的內容和方法,課題組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過程采用“旅游資源詳查”和“旅游資源概查”兩種資源調查相結合的方法,強調整個運作過程的科學性、客觀性、準確性,并盡量做到內容簡潔和量化,以保證調查結果的質量。
1.旅游資源詳查。旅游資源詳查主要用于了解和掌握整個縣域旅游資源全面情況;完成全部旅游資源調查程序,包括調查準備、實地調查;對縣內的旅游資源單體進行調查,提交全部“旅游資源單體調查表”。
2.旅游資源概查。旅游資源概查主要用于了解和掌握縣內特定類型的旅游資源;對涉及到的旅游資源單體進行調查。
二、資源類型及分析
(一)資源類型
通過實地踏勘與分析,祿勸縣旅游資源在類型結構上包括8大主類、24個亞類和65個基本類型,376處典型資源。見表1。
(二)類型分析
從資源類型角度看,祿勸縣的旅游資源數量豐富,類型齊全,自然旅游資源以地文景觀、水域風光類為主體特色,人文旅游資源以建筑景觀類和旅游商品類為主體特征,是一個集溫泉、峽谷、河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生態農業為一體的旅游資源富集區。見圖1。
(三)空間研究
1.整體分布。祿勸縣旅游資源整體空間分布較為均衡,13個鄉鎮均有豐富的旅游資源分布,但集聚的類型、數量有所差別。其中:翠華、中屏、云龍、湯郎的單體資源較多;湯郎、翠華、茂山地文景觀旅游資源豐富,云龍、翠華水域風光旅游資源豐富,翠華、則黑、湯郎生物景觀旅游資源豐富,湯郎、云龍天氣與氣候景觀旅游資源較為集中,皎平渡、撒營盤、團街、屏山、九龍遺址遺跡旅游資源較為集中,翠華、屏山、中屏建筑與設施旅游資源豐富,翠華、湯郎、中屏、則黑旅游商品旅游資源豐富。詳見表2。
2.分布特征。根據行政區劃和地理區位,將祿勸劃分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旅游片區。見表3:
通過見表2、3和圖2的分析可見,祿勸旅游資源在空間上呈現以下特征:南部片區旅游資源數量最多,北部片區次之,中部片區最少;在北、中、南三個片區中,人文活動類、建筑與設施類、旅游商品類資源所占比例最高。從三個片區各自的特色看:北部以紅色文化、農業生態資源為典型代表;中部以羅婺民族風情、河湖旅游資源為典型代表;南部以溫泉、歷史文化、峽谷觀光旅游資源為典型代表。
3.資源區劃。通過對祿勸縣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宏觀調查分析可得出:不僅北、中、南三大片區之間存在旅游資源數量、類型的明顯空間分異,在三大片區內部也形成了主題不同的資源聚集片區。詳見表4。
三、綜合評價
(一)定量評價
1.旅游資源單體質量等級評價
(1)評價依據與評價方法。在實地調研、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按照國標中所規定的分類評價體系,對旅游區的旅游資源進行賦分,然后根據所得的分值和等級指標給旅游資源單體確定其等級。
(2)旅游資源評價結果。依據上述評價方法,祿勸有旅游資源單體376個,其中五級旅游資源有2個,四級旅游資源有6個,三級旅游資源有28個,二級旅游資源有36個,一級旅游資源有49個,未獲等級旅游資源255個,分別占旅游資源總數的0.5%、1.6%、7.5%、9.6%、13%、67.8%。見表5:
(二)定性評價
1.總量豐富、類型齊全。祿勸縣旅游資源數量豐富、種類齊全。祿勸縣的旅游資源涵蓋了我國旅游資源的8個主類、24個亞類、65個基本類型。自然旅游資源4大主類齊全,基本類型有27種,資源單體達160個,具有雄、奇、險、秀等特點,景觀豐富,類型多樣,能給游客帶來多重感受;人文旅游資源數量眾多,4大主類齊全,基本類型有38種,資源單體達216個,具有代表性的紅色文化、羅婺民族文化、土司文化、馬幫文化使祿勸成為絢爛的歷史文化匯聚區,能滿足旅游者的深層次的文化需求。
2.特色突出、品質較高。祿勸縣的旅游資源特色突出、品質較高。在自然資源方面,以“昆明的科羅拉多”普渡河大峽谷、“休閑養生溫泉”練甸溫泉為代表,資源特色突出,極具市場賣點;在人文資源方面,祿勸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古跡眾多,以“全國100個重點紅色旅游景點”和“云南省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皎平渡紅色旅游為典型代表,此外交融薈萃了彝苗文化、羅婺文化、土司文化、馬幫文化等人文資源,這類資源品位高、價值大,是今后旅游開發中的亮點。
3.組合良好、相對集中。祿勸縣旅游資源空間分布的三大片區、五大特色主題資源片區不但各有特色,且區域組合較好,體現出人文與自然資源的高度融合。北部集中了紅色文化資源、農業生態資源;中部以羅婺歷史文化資源為特色;南部匯集了峽谷溫泉、歷史文化資源。這種資源特色突出、主題明顯、空間相對集聚的特點,有利于資源的集合開發。
4.保存完整、適游期長。由于開發滯后、海拔跨度較大等因素,祿勸縣旅游資源普遍存在保護程度較好、開發潛力巨大的特征。自然資源保存完整、破壞不大,人文資源受外來文化侵蝕較小,原生態顯著,有利于旅游資源的開發建設。祿勸氣候狀況優越,全年宜游覽的日期超過300天,適宜游覽的時間較長,全年都可接待游客。因此如能按照梯次逐級分期開發的策略,將祿勸的旅游資源進行挖掘、整合、開發,祿勸旅游業的發展潛力巨大。
四、開發指向
(一)紅色體驗旅游
祿勸縣的紅色旅游資源在國內外都極具知名度,但至今仍是初步開發,鑒于其資源的獨特性與高品質性,應依托皎平渡口、紅軍洞、紅軍渡江紀念館、紀念碑、“毛公山”等特色資源,建成以紅色旅游資源為主體,集紅色教育、影視拍攝、紅色科考等為一體的高品質的紅色旅游小鎮;同時把翠華的鐵索橋、毛主席紅軍長征路居紀念館、鐵索橋,撒營盤的石板河狙擊戰遺址等紅色旅游資源加以整合,形成祿勸縣的核心產品與精品旅游路線。
(二)民族文化旅游
祿勸縣作為彝族苗族自治縣,擁有彝族、苗族、傈僳族、傣族等少數民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位于云龍鄉內的火期山及易龍城更是雄踞南詔時期三十七部之首的羅婺部所在地,擁有歷史悠久、文化深厚的人文資源。祿勸可依托縣內眾多民族的節慶活動、風俗儀式、表演藝術、建筑、服飾、飲食等資源,打造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主題旅游產品。
(三)溫泉養生旅游
祿勸縣最具特色的溫泉位于普渡河沿線的河灘上,在此分布的大小溫泉成百,翠華境內的達基溫泉更是遠近聞名,各地到此搭建帳篷野營及浸泡天然原生溫泉的自駕車游客絡繹不絕。位于屏山鎮的練甸溫泉因其品質較高、開發條件成熟已經著手建造溫泉度假區,云龍鄉羅婺民族文化區也具有眾多溫泉,可以打造成森林溫泉旅游區。建設開發成溫泉養生主題旅游產品。
(四)峽谷探險旅游
普渡河大峽谷、掌鳩河大峽谷以及金沙江大峽谷的旅游資源特色鮮明,是距昆明最近的高山峽谷區,也是最近的干熱河谷氣候區之一;位于湯郎鄉的安西拉大峽谷,因其險峻、神秘、秀美等特點正吸引著徒步探秘者。祿勸縣可在普渡河大峽谷、安西拉大峽谷、掌鳩河峽谷等原生態峽谷觀光游覽的基礎上,疊加峽谷周圍的溫泉資源和民族文化體驗產品的開發,重點打造峽谷探險、峽谷觀光、生態養生旅游產品。
(五)農業生態旅游
則黑、湯郎、馬鹿塘等鄉鎮農業基礎條件較好,使得農業生態旅游成為可能。可以在則黑萬畝松林、湯郎梯田群、馬鹿塘農業生產基地、金沙江灘地農耕區等生態農業區域進行森林有氧旅游、田園、濕地觀光、農家體驗旅游等生態旅游項目的開發,同時打造金沙江沿線河湖風光、民族風俗文化體驗旅游休閑產品開發,最終打造成祿勸的農業生態旅游區。
[責任編輯:李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