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富
摘 要:文章以活動化數學教學的概念展開論述,并結合教學實踐通過五方面(學生能獲得充分的感性體驗、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指導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多向思維)進行論證,最終證明:堅持活動化數學教學能大大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活動化;感性體驗;猜想;討論;實踐;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087-01
活動化數學教學,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探究為主,把互動式、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融合在一起,以開展學生主體活動為基礎,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求知、在活動中益智,從而全面落實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實踐證明:堅持活動化數學教學能大大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學生能獲得充分的感性體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所以教學中要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提出真實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的價值。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教學可采用多媒體設計由20只小動物從不同方法,以不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組成的教學情景(一行5只,共4行)問第15只小動物是什么?第17只呢?19只呢?這樣學生的答案不僅標新立異,而且豐富多彩。有的會說第15只是雞,我是從上往下一一列舉的;有的會說第15只是貓,我是從下往上一一列舉的,有的會說第15只是狗,我是從左往右一一列舉的……這樣,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靜態的數學概念動態化,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從而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進一步加深了“11-20各數的認識”。
二、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把教會學生猜想作為培養學生獨創能力的得力手段,他指出:“教猜想比教證明更重要,期間伴隨著聯想、頓悟……”。如在教學能被2整除數的特征時,我先出示了一份材料:在□里填寫什么數能被2整除?①12□②1□③□21,學生通過填寫數觀察后發現:①個位填0、2、4、6、8的數都能被2整除,②十位上填什么數都不能被2整除,③百位上填什么數也都不能被2整除。這時,我問學生:你能從上面的發現中猜想能被2整除的數與什么有關呢?有的說與個位有關;有的說個位是0、2、4、6、8的數……大膽的猜想引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與求知的欲望。
三、引導學生小組討論
當學生經過充分的感性體驗,自己的獨立思考,大膽猜想后,教師就要將班組、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加強小組研討的機會,讓學生在小組中研討問題、辯論問題,讓哽咽多的人說說:“我是這樣想的”,“我有不同的看法”……充分讓每個人在小組中的學習潛能得以最佳發揮。
四、指導學生動手實踐
對于從生活中引發的新知識,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有利因素,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探索發現新知識。如教學長方形周長時,在學生通過直觀形象認識了長方形周長的含義后,我給學生每人發了一個長方形(大小不一),要求他的動腦筋、想辦法算出它的周長。這時可以發現學生都用直尺測量,但有的是量四條邊的長,有的只量長方形的長和寬,雖然這兩種方法反映出學生智力水平差異,但全體同學都參與了這一學習活動。在列式時,有的列“(長+寬)×2”,有的列“(長×2+寬×2)”,較多的是把四條邊順次相加。然后讓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在相互交流和討論中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選取出最佳方法。
五、培養學生多向思維
任何知識的運用都離不開思維。在現實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不同學生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時的具體思維活動既有相通的共識,也有各自的差異,而數學教學活動正是通過面向全體學生問題設置,使全體學生都能圍繞其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找到自己的“思維場”,使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優質思維“產品”生成的可能性。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出示下面一幅圖:
△△△△
△△△△
△△△△
我說,有位小朋友擺了這樣一幅圖,你認為擺的是幾個幾?學生討論后得出:橫著看,他擺的是3個4,豎著看,他擺的是4個3,將兩豎行看作一份是2個6……,我繼續引導學生觀察,我們不同角度觀察,得到的“幾個幾”是不同的,但什么是不變的?學生稍作商量后回答:幾個△的數的和是12是不變的。這樣做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需求,充分釋放了每位學生的潛能和才華。確保了人人獲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體驗,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完全把凸現出來。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課堂氣氛高潮迭起。endprint
摘 要:文章以活動化數學教學的概念展開論述,并結合教學實踐通過五方面(學生能獲得充分的感性體驗、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指導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多向思維)進行論證,最終證明:堅持活動化數學教學能大大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活動化;感性體驗;猜想;討論;實踐;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087-01
活動化數學教學,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探究為主,把互動式、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融合在一起,以開展學生主體活動為基礎,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求知、在活動中益智,從而全面落實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實踐證明:堅持活動化數學教學能大大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學生能獲得充分的感性體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所以教學中要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提出真實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的價值。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教學可采用多媒體設計由20只小動物從不同方法,以不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組成的教學情景(一行5只,共4行)問第15只小動物是什么?第17只呢?19只呢?這樣學生的答案不僅標新立異,而且豐富多彩。有的會說第15只是雞,我是從上往下一一列舉的;有的會說第15只是貓,我是從下往上一一列舉的,有的會說第15只是狗,我是從左往右一一列舉的……這樣,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靜態的數學概念動態化,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從而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進一步加深了“11-20各數的認識”。
二、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把教會學生猜想作為培養學生獨創能力的得力手段,他指出:“教猜想比教證明更重要,期間伴隨著聯想、頓悟……”。如在教學能被2整除數的特征時,我先出示了一份材料:在□里填寫什么數能被2整除?①12□②1□③□21,學生通過填寫數觀察后發現:①個位填0、2、4、6、8的數都能被2整除,②十位上填什么數都不能被2整除,③百位上填什么數也都不能被2整除。這時,我問學生:你能從上面的發現中猜想能被2整除的數與什么有關呢?有的說與個位有關;有的說個位是0、2、4、6、8的數……大膽的猜想引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與求知的欲望。
三、引導學生小組討論
當學生經過充分的感性體驗,自己的獨立思考,大膽猜想后,教師就要將班組、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加強小組研討的機會,讓學生在小組中研討問題、辯論問題,讓哽咽多的人說說:“我是這樣想的”,“我有不同的看法”……充分讓每個人在小組中的學習潛能得以最佳發揮。
四、指導學生動手實踐
對于從生活中引發的新知識,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有利因素,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探索發現新知識。如教學長方形周長時,在學生通過直觀形象認識了長方形周長的含義后,我給學生每人發了一個長方形(大小不一),要求他的動腦筋、想辦法算出它的周長。這時可以發現學生都用直尺測量,但有的是量四條邊的長,有的只量長方形的長和寬,雖然這兩種方法反映出學生智力水平差異,但全體同學都參與了這一學習活動。在列式時,有的列“(長+寬)×2”,有的列“(長×2+寬×2)”,較多的是把四條邊順次相加。然后讓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在相互交流和討論中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選取出最佳方法。
五、培養學生多向思維
任何知識的運用都離不開思維。在現實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不同學生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時的具體思維活動既有相通的共識,也有各自的差異,而數學教學活動正是通過面向全體學生問題設置,使全體學生都能圍繞其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找到自己的“思維場”,使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優質思維“產品”生成的可能性。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出示下面一幅圖:
△△△△
△△△△
△△△△
我說,有位小朋友擺了這樣一幅圖,你認為擺的是幾個幾?學生討論后得出:橫著看,他擺的是3個4,豎著看,他擺的是4個3,將兩豎行看作一份是2個6……,我繼續引導學生觀察,我們不同角度觀察,得到的“幾個幾”是不同的,但什么是不變的?學生稍作商量后回答:幾個△的數的和是12是不變的。這樣做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需求,充分釋放了每位學生的潛能和才華。確保了人人獲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體驗,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完全把凸現出來。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課堂氣氛高潮迭起。endprint
摘 要:文章以活動化數學教學的概念展開論述,并結合教學實踐通過五方面(學生能獲得充分的感性體驗、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引導學生小組討論、指導學生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多向思維)進行論證,最終證明:堅持活動化數學教學能大大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關鍵詞:活動化;感性體驗;猜想;討論;實踐;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087-01
活動化數學教學,就是在數學教學過程中以學生探究為主,把互動式、多樣化、個性化的學習方式融合在一起,以開展學生主體活動為基礎,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活動中感悟,在活動中求知、在活動中益智,從而全面落實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教學。實踐證明:堅持活動化數學教學能大大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活躍學生的思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學生能獲得充分的感性體驗
數學來源于生活,運用于生活。所以教學中要結合生產和生活實際提出真實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具體的情境中去感受數學的價值。如教學“11--20各數的認識”時,教學可采用多媒體設計由20只小動物從不同方法,以不同的形式集合在一起組成的教學情景(一行5只,共4行)問第15只小動物是什么?第17只呢?19只呢?這樣學生的答案不僅標新立異,而且豐富多彩。有的會說第15只是雞,我是從上往下一一列舉的;有的會說第15只是貓,我是從下往上一一列舉的,有的會說第15只是狗,我是從左往右一一列舉的……這樣,通過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數學知識形象化,靜態的數學概念動態化,有效地刺激了學生的感官,從而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主體參與,使學生在愉快的情境中進一步加深了“11-20各數的認識”。
二、鼓勵學生大膽地猜想
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把教會學生猜想作為培養學生獨創能力的得力手段,他指出:“教猜想比教證明更重要,期間伴隨著聯想、頓悟……”。如在教學能被2整除數的特征時,我先出示了一份材料:在□里填寫什么數能被2整除?①12□②1□③□21,學生通過填寫數觀察后發現:①個位填0、2、4、6、8的數都能被2整除,②十位上填什么數都不能被2整除,③百位上填什么數也都不能被2整除。這時,我問學生:你能從上面的發現中猜想能被2整除的數與什么有關呢?有的說與個位有關;有的說個位是0、2、4、6、8的數……大膽的猜想引發了他們探索的興趣與求知的欲望。
三、引導學生小組討論
當學生經過充分的感性體驗,自己的獨立思考,大膽猜想后,教師就要將班組、小組、個人多種學習方式結合起來,加強小組研討的機會,讓學生在小組中研討問題、辯論問題,讓哽咽多的人說說:“我是這樣想的”,“我有不同的看法”……充分讓每個人在小組中的學習潛能得以最佳發揮。
四、指導學生動手實踐
對于從生活中引發的新知識,教師要充分發揮教材的有利因素,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探索發現新知識。如教學長方形周長時,在學生通過直觀形象認識了長方形周長的含義后,我給學生每人發了一個長方形(大小不一),要求他的動腦筋、想辦法算出它的周長。這時可以發現學生都用直尺測量,但有的是量四條邊的長,有的只量長方形的長和寬,雖然這兩種方法反映出學生智力水平差異,但全體同學都參與了這一學習活動。在列式時,有的列“(長+寬)×2”,有的列“(長×2+寬×2)”,較多的是把四條邊順次相加。然后讓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在相互交流和討論中進行分析和比較,從而選取出最佳方法。
五、培養學生多向思維
任何知識的運用都離不開思維。在現實教學中,由于學生個體的差異,不同學生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時的具體思維活動既有相通的共識,也有各自的差異,而數學教學活動正是通過面向全體學生問題設置,使全體學生都能圍繞其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找到自己的“思維場”,使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優質思維“產品”生成的可能性。如教學乘法的初步認識時,我出示下面一幅圖:
△△△△
△△△△
△△△△
我說,有位小朋友擺了這樣一幅圖,你認為擺的是幾個幾?學生討論后得出:橫著看,他擺的是3個4,豎著看,他擺的是4個3,將兩豎行看作一份是2個6……,我繼續引導學生觀察,我們不同角度觀察,得到的“幾個幾”是不同的,但什么是不變的?學生稍作商量后回答:幾個△的數的和是12是不變的。這樣做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滿足了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需求,充分釋放了每位學生的潛能和才華。確保了人人獲得成功,人人都有成功的體驗,學生的主體地位就完全把凸現出來。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地調動,學生的思維十分活躍,課堂氣氛高潮迭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