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松
摘 要:本文試圖以“德育小組”為本,以有關“班會課”活動為主要形式,構建學校基層校園德育文化
的活動模式,促使新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由外控被動式走向自主主動式。
關鍵詞: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班會課
中圖分類號:G6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2-185-01
一、問題的提出
班主任專業化是新時期班主任工作的客觀要求和發展趨勢,是教師專業化的一個特殊領域,已成為班主任隊伍建設的新亮點。隨著新課改,班主任專業化被提到教育管理的重要層面上來,其中新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受到普遍的關注。如何提升新班主任的管理水平,同時也能引導可持續發展的專業化水平?本文試圖以“德育小組”為本,以“班會課”活動為主要形式,構建學校新型的德育的活動模式,促進新班主任專業成長,促使新任班主任專業發展由外控被動式走向自主主動式。
二、“班會課”內涵的界定
班會課是“活動課”,這說明班會課不同于教師頭頭是道地講、學生正座靜聽的課堂教學課。班會課的形式可以多樣,如座位可以按平時上課時不變,也可不分前后左右地圍成一圈,地點可以在教室,也可在室外,總之根據活動內容的需要而定。說明班會課的主角不是班主任,而是學生。當然撒手不管,班主任應該對班會加以指導,但指導不等于主導。
三、班會課活動的內容及操作
為了使新班主任更快地適應新課改的需求同時為學生營造一個德育平臺,又能形成學習,研究,協作的德育的校園文化,我校德育小組在近幾年的德育校園文化建設實踐中,積極借鑒吸收許多學校的成功經驗,構建了以“班會課”為主要活動的主題德育活動。下面簡要介紹我們班會課活動的內容及操作程序。班會課活動主要包括六個環節:創“題”;學“題”;備“題”;教師自主提煉;組內研討;成果呈現。
1、創“題”:快樂活動,創意涌出來
班會課,首先要有個中心主題,這個主題不是隨意確定的,而是來自于不同階段學生的實際的德育需要,尤其是新任班主任的德育實踐。讓班會課的主體自己提出問題,而要提出有意義有價值問題就需要新班主任應該具備以下的基本素養即:一、對學生要學會精神關懷:關心、理解、尊重、信任學生;二、學會班級建設:形成適宜的班級教育目標的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能力、組織班級教育活動的能力、優化班級文化的能力、人性化班級管理能力、形成班級教育合力的能力、具有發展性評價的能力;三、對班主任教師道德的要求;四、班主任的持續發展。新班主任要根據在德育工作中遇到的實際的問題,多參考相關雜志如《班主任之友》,向有經驗的德育導師請教,德育小組協助將問題明確化,課題化。
2、學“題”:以點帶面,扶植典型
首先,對老師進行集體培訓,開展專題化的德育工作周,讓有經驗的德育老師根據不同班級的需求選擇不同的課題開模范“班會課”,提高認識,更新觀念;然后進行個別輔導,并采取典型引路的方式:讓經驗豐富的老班主任先“動”起來,通過一系列的觀摩展示活動,給新班主任指明方向。作為新班主任要學會思考既然已經選擇好一個班會課主題,新班主任應從書籍、數據庫期刊、網絡等途徑收集有關此主題的相關資料。
3、備“題”
學“題”過后,德育小組組組織一次系列性的匯報學習體會的沙龍,修正和反思班會課課主題,并制定班會課計劃,計劃內容包括班會課主題,參與者,專家引領人員,程序安排,主要負責人,主持人,成果呈現方式等。
4、新班主任自主提煉
計劃制定好后,應按計劃開展活動,緊接的環節是班主任自主提煉,本環節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定班會課的類型然后定班會課的主體教師,如果不同的班級間存在是共性的問題即一個主題,多位新班主任,即一題多師多課型,則需要多位班主任各自根據自身學習,自身優勢,以及對主題的理解去設計班會課的教學活動設計。
5、組內研討:及時評價,明確導向
本環節是班會課的主體部分,應全程記錄,可錄象,分三階段:第一階段是說課,由班會課主體班主任現場課前說課,向組員和專家呈現自己對該活動課的設計思路和問題解決思路,組員仔細傾聽并記錄,同時進行思辯和反思,但不在本環節作評論;第二階段為上課,說課班主任按自己解決問題的設計思路,進行教學活動實踐,其他組員仔細聽課,做好聽課記錄,并有專人進行錄象,制作視頻案例;第三階段為研課。研課可從三方面進行:研討設計、研討上課實效、研討反思。
6、公開呈現成果
班主任通過教學實踐,結合德育小組的建議,內化成自己的設計思想,改進和優化自身教學,從而達到班會課課主題問題的最佳解決或者思考,開課教師經過一周的反思,醞釀,重新修正自身的教學活動設計,以公開德育教學的形式呈現本次班會課的成果,當然并不是說班會課活動就此結束了,而是可能引發新一輪專題班會課活動,對于新任班主任在其他類似的班級可以重復班會課過程,不斷在問題的產生——解決——產生新問題——促使新解決的過程中快速提升自身專業水平。
四、活動反思
班會課活動是來源于德育工作實踐的、集體性的研討的實踐活動,是新班主任要求自身發展的、自下而上的主動性活動。它應成為班主任專業化發展的前提,有很大一部分人對“班會課”缺乏正確的認識,認為“班會課”是隨意性的,是一種學校里事務性的布置,結果嚴重導致學生對“班會課”內涵產生錯誤的認識。從而對“班會課”失去興趣也讓我們老師錯失一個跟學生進行有意義交流的機會。通過班會課能很好的解決大多數學生存在的問題為德育工作的開展做了鋪墊。而班主任通過各種途徑的提煉和研討專題化的班會課,本身也是對德育工作能力的一種很大提升。探討出形式多樣的優秀的有效課堂活動和各具特色的德育導師,因而班會課對新班主任的專業化發展的起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 雷樹福.關于教師磨課的研究.教學與管理,2001(10):38
[2] 馬 強.讓教師伴隨“磨課”成長.人們教育,2006.(15-16):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