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桂榮
摘 要:針對小學語文留作業的情況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業;探討
十多年來,國家一直都在提倡素質教育,素質教育不僅僅包括教學方法的改進,也包括孩子作業負擔的減輕,特別是處在孩童階段的小學生,他們的肩膀還特別稚嫩,心理年齡也承受不了太多的壓力,所以,在教學中我們就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盡可能減輕他們的作業負擔。當然,這里所說的減輕并不是指一味地順應孩子、嬌慣孩子,而是運用合理的時間和方法把教學效率提升上去,進而減輕學生的負擔。如此下來,學生的作業任務也會相應少很多,這就達到了減負的目的。這里,我們就逐一列舉一些小學語文留作業的情況,然后探討一下究竟這樣會對學生的學習有什么樣的影響。
一、量多不精,徒增負擔
很多年前,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都不推崇題海戰術,這樣通常對學生沒有什么大的益處,但是,因為教師所教習的年紀不是固定的,一位教師可能從一年級一直帶到六年級,然后再從六年級轉教一年級,這樣往往會形成一種落差,因為教師在六年級時已經習慣了對學生留作業的題量,馬上進行一年級的教學,可能會產生一種不適應感,而導致在前期學生的作業量會有些繁重,這種情況對學生是毫無益處的,量多而不精,只能徒增學生的負擔。
二、完全不留,只注重課堂教學
還有一些情況教師特別自信,認為憑借多年的教學經驗,只要通過課堂的講解就可以讓學生完全理解所講授的內容,但即使教師的講授能力再突出,也需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如果按這樣進行,那么接受能力好、反應迅速快的學生也許很快就能接受,但現實中確實存在一部分學生是理解能力稍慢的,這些學生光靠學校課堂的時間理解問題也許還不夠,必須通過一定的課后作業來加以實踐鞏固才能完全理解,這樣就需要教師花一些時間來給學生留適當的作業了,否則,即使白天課堂的內容非常成功,那一部分的學生也只能是功虧一簣。
三、作業適量,勞逸結合
第三種就是一種較為大多數教師和學生都能接受的情況了,教師根據白天課堂教學中學生所反映出來的情況,再適當地留一些作業,既不會對學生造成壓力,又可以快速地鞏固白天學習的內容,注重學生本身的勞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愛上學習,愛上語文,才能讓他們真正健康地成長。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學好母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課堂上科學的講授,加之適當作業的輔助,對學生的幫助是最大的,只有教師合理地安排作業量與作業難度,勞逸結合,學生一定會逐漸喜歡上語文這一學科,并將在以后的學習歷程上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直至達到人生的巔峰。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清河鎮中心小學)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