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生
摘要: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指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把語文學習的背景擴大到學生整個生活世界。“生活即語文,把生活當作學習語文的資源”,“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都闡明了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緊密關系。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語文教學資源,因此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學習語文,尋找生活中與語文教學的結合點,讓語文教學親密接觸生活,讓生活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大課堂,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活教材。
關鍵詞:語文教學 生活 大課堂
一、熱愛生活,學習語文
在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學習語文。校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內容豐富多彩,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教師注意把握生活中有價值的學習內容。青少年最大的隱形殺手——網癮,近年網絡給人們帶來了方便的同時也給許多青少年和家長帶來困惑。我們教師大有機會使網絡成為學生最有價值的學習工具。課前預習或課后拓展練習引導有條件有能力上網的學生搜集資料,與學生共享網絡資源,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例如,人教版二年級上冊《識字》讀讀認認藏族、蒙古族、高山族、維吾爾族。教師不能滿足課堂上教完教材,就完成教學任務,課后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尋找發現并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活動中有的說跳過新疆舞,有的學生說唱過苗族歌,還有學生搜集下載了我國各民族的名稱、服飾、歌曲、樂器、圖片等。有些學生家中有彩色打印機,將苗族、維吾爾族等漂亮服飾展示出來并請同學將對應的民族連線。這激發了學生搜集、繪畫、識字,課堂外學生認識了大量的生字新詞,在識字過程中受到母語的熏陶。音樂課上教師在教歌詞 “侗族”時,大家不僅認識,還能說出“羌族”“彝族”這些生字。學生時間和精力都投入了,這樣不僅極為有效地遏制學生上網游戲,還為學生學習資源開辟了一塊“綠洲”。學生從不同的生活側面了解五十六個民族,他們在學語文中更加熱愛生活。
二、觀察生活,學習語文
在留心觀察生活中學習語文。學生樂于書面表達自己的獨特體驗和內心真摯的情感,提高觀察能力。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五組提示語,“當你得到父母疼愛的時候,你能體會到他們付出的辛勞嗎?想到過為他們做點什么嗎?通過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共同感受人間真情。”《可貴的沉默》《媽媽的帳單》都是本組蘊含濃濃生活氣息貼近學生生活的課文,教師教學后留下特殊作業:1.老師想從你們的觀察日記中了解你們的媽媽是怎樣關心你們的?2.愿意告訴老師真情的可以來老師這領取一張媽媽的生日賀卡。教師讓學生悄悄地觀察媽媽,一段時間以來大家從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學會觀察媽媽,從觀察日記中發現學生真的懂事多了。
“我媽媽一下班回來,顧不上休息就下廚房,系上圍裙,套起袖套,開起液化氣忙碌做午飯。飯后她也沒有午睡就去陽臺洗衣服。晚飯后,媽媽結束了鍋碗瓢盆‘交響曲后把手擦干,馬上到我跟前輔導我功課。”
“媽媽很早挑菜去市場賣,出門時把早餐用另一個大碗倒蓋著溫在鍋里,我每天被鬧鐘叫醒后到廚房吃早餐還是熱乎乎的,我的心更是暖烘烘的。過幾天就是媽媽的生日,我一定要給她一個驚喜。”
“我媽媽沒工作,只知道每天挑貨去擺地攤。我心里偷著看不起她。這個星期天,我要完成活動記錄,很不好意思地站在媽媽身邊,學著媽媽看行走的人,只要眼睛往這里看看,就把他招呼過來。吃晚飯時,媽媽一邊夾魚肉到我碗里,一邊還笑呵呵地對我說:‘孩子,今天運氣還算不錯,掙了幾個錢,還有魚吃……剎那間,我的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落在那魚肉上。從這以后,媽媽是我心目中最了不起的人!”
平凡的生活、熟悉的媽媽,有意地觀察有了全新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學習捕捉習作素材,提高了學生習作興趣。
三、聯系生活,學習語文
在歡度節日、紀念日、盛事慶典等活動中學習語文,了解傳統文化,提高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試卷里有一道題要求按一定順序排列,題為:守歲、中秋、春節、端午、元宵。結果大多數學生答錯。我國傳統大節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每當佳節來臨之際,教師要及時引進語文教育。
例如,春節正逢寒假,鼓勵學生寫春聯、貼春聯、搜集、記憶春聯。過年時收到壓歲錢后寫使用或存儲計劃,過端午節編童謠等。有個學生編的童謠很有趣:“過端午,敲鑼鼓,劃龍船,看跳舞。吃粽子,掛香包,歡歡喜喜過端午。”農村學生在學習農諺中聯系生活說說現在是什么季節,在春播夏種秋收之時將了解的農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等寫出自己所喜歡的名稱來。
生活處處是語文,也用到語文,教材編排中與生活緊密聯系,教學時教師用心于此,學生就會大大提高用語文的能力。
四、想象生活,學習語文
在大膽的想象中學習語文。世界上無數的發明都離不開想象,新教材中許多生動有趣的課文,學生特別喜歡讀,更能激起他們的奇思妙想,教師應該抓住童真發展學生語言思維。
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電腦住宅》《飛向藍天的恐龍》,五年級上冊《新型玻璃》等課文,學習后我開辟“異想天開聊天室”,平時不發言的學生也爭先恐后地發表見解,有的學生為被反駁想象不符合常理、不科學等爭得面紅耳赤,人人都希望自己的想象得到大家的肯定,迎來響亮的掌聲。有的說:“我將來發明萬能機器人,會定時做飯,會定時送我上學。”有的說:“我將來發明的恐龍型輕巧小飛機,可以停留在屋頂上方便人類出行。”還有的說:“我將來設計的教學樓地板、門窗、桌椅全使用會吃灰塵的新型玻璃,以后免做值日了。”兒童時代想象力特別豐富,真可謂童言無忌。美好的想象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大膽的想象張開了學生語言的臂膀,從而發展了學生語言思維。
總之,生活處處皆語文,我們要將生活引進語文教育教學之中,加強語文課程和現實生活的聯系,讓語文教學資源成為一泓活水,讓學生走出語文小天地,步入生活大課堂。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