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敏
摘要: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習方式可以分為研究性學習、體驗性學習、設計性學習、參與性學習和反思性學習等。與其他課程的學習方式比較,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學習方式都有其獨特的價值和地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于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都有著極其重要的特殊意義。
關鍵詞:綜合實踐課 教學 家校攜手
綜合實踐課是本著對社會負責,為學生未來著想的教學理念,所開展的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性、自主性、趣味性為主要特征的一門課程,與其他學科相輔相成。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能能使學生擴大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發展個性。那么,如何才能上好一節綜合實踐課呢?
一、認真備課
綜合實踐課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綜合學科的教師應該是一個既懂理論又會實踐,既會說又會做的綜合性人才。精心備課是上課的基礎和保證,教師要廣采博覽,為我所用,精心比較,擇善而從,能勇于探索。這樣,講課時才能深入淺出。教師在備課時要預設學生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這樣教學才能有地放矢,得心應手。
二、精編教案
教案是教師備課的結晶,備課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正確表達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學目標的表達應該力求全面、適當、明確、具體。既有基礎知識方面的目標,又要從教材實踐出發,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導向和標尺,具體而明確的教學目標,能夠引導師生實際有效地展開教學活動。
(二)把握教材重點、難點
備課時,教師應把握準教材的重點、難點,并記錄在案,做到堅持重點,兼顧一般,主次分明。教學重點是教材中最重要的核心部分,而難點是這一課中難易理解掌握操作的內容。
(三)精巧設計教學過程
整個教學過程都是為實現教師擬定的教學目標而有計劃安排的。因此,教師設計的每一個教學環節,每個具體的教學步驟,都應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同時,教師還應當熟悉各種教學模式,熟悉多種課型和教法,了解它們的功能,這樣才能在教學過程時根據教學內容的邏輯順序,學生掌握知識的基本規律,師生之間信息交流的形式,適當地設計每一節課的教學環節。
三、趣味課堂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使學生進入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使學生樂于接受。如在母親節到來之時制作賀卡活動,活動前,我說:“同學們,母親節快要到了,你想怎樣向日夜為自己操勞的母親祝賀節日?”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我又說:“你們想不想用自己的雙手做一份雖廉價但又有創意的禮物送給母親,以表達自己對母親的最高敬意?”這樣一來,學生的活動熱情高漲了,整個活動過程在濃濃的氣氛中進行著……
教師在課堂上應給學生創造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發展他們交往與審美的能力等。如在教學中,分小組進行討論問題,小組合作完成實踐等,這樣他們在小組合作中獲取成功的喜悅,從中知道人與人合作可以獲取更好、更準確的經驗。
四、家校攜手
在進行綜合實踐活動時,許多活動需要家長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完成。如我們在進行“參觀制作皮鞋流水線”活動時,我們班魯宗超同學家開了一家制作皮鞋流水線工廠,我提前與其家長取得聯系,征得家長支持。這樣,我們師生明白了制作一雙皮鞋要經過買鞋料、買樣品、選鞋楦、打樣、下料、跑綁、扣底、抹綁、跑前頭、清里子、下綁下楦、繃大頭、拉腳腰、烘鞋、脫楦、噴光十六道制作工序才能完成,從中知道了每一只鞋包含十幾個工人的辛苦勞動,懂得了該如何尊重制鞋勞動者,更加愛護自己腳上的鞋。
家長要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世界,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尊重學生的學習方式,反對單純的分數式的評價。因此,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面開展,家長資源是不可忽視的。
當然,每節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不同,活動形式也不一樣。但有一點是不變的,那就是培養學生的初衷不變、目標不變。所以,對于教師來說,怎樣使綜合實踐活動開展得更好,使活動形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還需我們繼續進行探討、研究和交流。
綜合實踐課以注重聯系學生的切身生活,強調學生的情感體驗,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及優良的個性品質為目的。綜合實踐科的實施體現了對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落實,使學生由以掌握書本知識為主導的傳統學習逐漸轉變到全面提升自己綜合素質的創新學習中。
參考文獻:
[1]張婕.淺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生成性[J].《語文學刊》.
[2]鄧斌熙.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問題及其原因和對策.新課程研究.
[3]龔茂莉.邊疆高校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策略[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4]熊躍根.從社會診斷邁向社會干預:社會工作理論發展的反思[J].江海學刊.
[5]蔣嵐.淺談綜合實踐活動課在初中化學中的實施[J].中學教學參考. 2012(20).
[6]陳英,梁爽.社會工作專業3+1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