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軍
語文教學新課標非常重視對于語文閱讀的教學,語文早讀課是語文課的一種特殊類型,它的主要形式是“讀”。早讀課的時間雖然比正規的語文課短,但是卻是語文學習的另一番天地。因此教師科學合理地安排早讀課的內容,有效適當地指導早讀并加強督促,高三學生的語文課學習便可輕松許多,效率也會大大提高。那么,如何指導高三學生早讀更有效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擬好計劃,確定內容,合理安排
教材閱讀教學的個性閱讀主要體現在誦讀、揣摩、積累三個方面。伴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對于高中語文學科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目標主要包括五部分,即:積累和整合、感受與鑒賞、思考領悟、應用拓展和發現創新五部分。從高中語文的特點來看,要想達到這五部分的統一,閱讀是基礎,也是最為重要的提升學生語文能力的環節。因此,作為每天的學生早讀安排,閱讀應該占相當大的比重。
早讀的時間相對較短,讀什么,怎么讀,目標必須要具體化,這樣才能提高早讀課的利用效率,為高三復習節約時間。一般來說,早讀安排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可能更合適一些。
1.基礎知識部分,主要包括重點字、詞的讀音、書寫,早讀要把讀和寫結合起來,保證學生既能讀得準、也能寫得對;
2.文學常識、名篇名句部分,要把讀與練結合起來;
3.文言文、詩詞部分,因為它是高考的必考部分,一定要強化;
4.學生筆記中的相關內容,如重點知識、美文摘抄等相關知識。早讀內容明確,只要這樣讓學生每天有事做,每天早晨有書讀,才能讓學生在每個學習日都有個好的開始——一日之計在于晨。
合理完整的計劃,科學周密的安排是語文學科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的有力保障。特別是在高三階段,時間緊、任務重,所以在安排學生早讀閱讀任務時,一定要從整個高三語文學科的語文復習計劃著手,來系統地制定和安排每周、每天的閱讀計劃,其安排的大致依據應該是以下幾點。
(一)內容緊跟專題復習,作文素材貫穿始終
記憶實驗發現:心理學表明記憶百分比的曲線最初階段是陡然下降的,然后才緩慢下降。根據這一遺忘規律,及時、合理、有序地復習鞏固就顯得很必要了,所以在復習某個專題時,我就安排學生用兩三個早上讀這個專題,基礎知識專題訓練掌握得好,既為下一個專題訓練打下了基礎,也為作文教學積累了素材。
從高考試題的構成來看,作文部分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所以關于學生寫作方面的能力培養非常重要,而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很多學生寫作能力差,一方面是因為自己的寫作能力不夠,另一方面主要是學生寫作方面的積累不夠,也就是常說的寫作素材太少,從而在寫作的過程中覺得無從下筆,語言干澀。所以,我們就要充分利用好早讀的時間,讓學生去溫習和回味自己所整理的相關素材,從而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
(二)考試之前強化記憶的內容
記憶實驗表明,若是需要長時間記憶的東西,必須經過反復復習,方能記牢,重學、重讀的次數越多,記得越牢,遺忘越慢。茅以升先生的記憶秘訣就是:“重復!重復!再重復!”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教育和引導學生“溫故”。每次大型考試之前兩、三個星期的早讀課,都要求學生重復讀字音、字形、成語、名句名篇等要求記憶的內容。這樣多次重復之后,高考考查的記憶性的知識內容,學生因為反復拿來溫習,自然把握性就會大大提高,能拿分的地方不丟分了,學生便有了成就感,就更加重視早讀的重要性,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就更濃了。
(三)考前一個月強化誦讀文言文、美文
現代考試是以考查學生能力和素質為主要目標的,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就成為高三階段語文學科備考的主要內容。而在高考語文考查的內容中,文言文和現代文閱讀一直占得比重比較大,所以必須要加強學生這部分內容的準備。而誦讀相關的文言文和現代文,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的能力。所以,臨近考試,教師要重點安排相關內容的讀和記,記憶必備的漢語言基礎知識(包括文學常識、字詞基本知識、古漢語基本常識等),這些是學生“文學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解題過程中最常見的部分,練好學生的“基本功”,非常有利于提升學生能力。誦讀文言文,一方面可以增強文言文理解能力,提高文言文解題能力,另一方面也為作文準備了語言材料。
二、明確目標加強指導、
每個早讀課,我都規定學生讀的內容并確定目標,并且指導學生科學早讀。教學生如何記憶語文知識也是一種語文學法的指導,學生掌握了較好的記憶方法,才能有效地記憶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習效果。朱光潛先生認為語文的“誦讀”要高聲朗讀,只瀏覽默讀不行。記憶實驗表明,若能調動學生多種感觀去記憶所學內容,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手到,調動各種感官的積極性,記憶效果會更好。因此每逢早讀課,我都要求學生誦讀出聲音,并且做筆記。作為教師應該對學生的誦讀內容及時考核,并根據學生掌握的不同情況再次做有針對性的指導。
三、及時抽查,加強監督交流
及時抽查是一種動力,是對學生的鞭策和鼓勵。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及時有效的外部力量能夠進一步強化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因此,教師要定期對學生早讀內容進行抽查。抽查的內容有兩項:一是記憶的內容;二是平時的課后作業。記憶的內容,往往以試卷的形式在早讀課的十分鐘完成。平時的課后語文作業在高三階段,教師想要收全是很困難的。因此在早讀課期間,我便讓學生把作業放在課桌上,進行抽查面批。這樣做至少有兩個好處:一是學生會重視課后練習并能主動做好;二是面批增強了教師與學生交流的機會,拉近了學生與教師的距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
我們常說: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高三階段時間緊,任務重,如何利用有限的時間來更好地提升我們的語文教學效果就是這階段最核心的工作。教師如果確定好早讀內容,擬好早讀計劃,做好合理安排,加以科學的指導,加強督促,學生就會“讀”出興趣,“讀”出能力,“讀”出功夫,“讀”出成績。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