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生,宋敏鷹,李少鵬,鄧海亮
(廣東省東莞市人民醫院,廣東東莞523000)
保護腦功能區及白質區是膠質瘤瘤手術的前提。同時要最大程度切除腫瘤,減少術后并發癥。彌散張量成像是惟一能活體顯示腦白質纖維束的無創成像方法[1]。腦白質纖維束參數圖代表其走形和分布。觀察腫瘤與相鄰腦白質纖維束的解剖關系。并患者對手術前后臨床癥狀進行評價。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6月34例腦膠質瘤患者。患者均經手術治療確診。其中男性18例,女性16例。年齡8~75歲,平均年齡(42.8±1.2)歲。患者均行 MRI及DTI檢查。術后病理分級和臨床癥狀參考WHO 中樞系統腫瘤(2000 年)[2]。
1.2 影像學方法:采用GE公司Signa3T核磁共振掃描儀。Tl或T2加權像作為解剖背景圖像。DTI掃描參數如下:DW-EPI;TR 8000 ms;TE為Minmum;磁敏感梯度b為0 s/mm2和1000 s/mm2;共有15個彌散方向;矩陣128×130;單次激發;層厚3~5 mm,層間距0~1 mm;
1.3 圖像后處理:將所得圖像傳至工作站。采用Functool
軟件對數據進行后處理。獲得部分各向異性指數圖(FA),對10例高級別膠質瘤的掃描數據進行后處理。選取瘤床區、瘤周水腫區及周圍正常白質區。分別測得FA值及平均彌散系數(MD)。手術前后臨床癥狀由神經外科醫師評估。
1.4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0軟件處理收集數據。(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術后病理及臨床癥狀:24例確診為低級別腦膠質瘤(Ⅰ~Ⅱ級)。膠質瘤推移相鄰白質纖維束。手術切除充分臨床癥狀緩解明顯;10例確診高級別腦膠質瘤(Ⅲ~Ⅳ級)。膠質瘤浸潤破壞相鄰白質纖維束。腦白質纖維束缺失及中斷。手術切除后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
2.2 高級別膠質瘤MD及FA值:瘤床區MD值顯著高于正常白質區、瘤周水腫區顯著高于正常白質區,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瘤床區MD值稍高于瘤周水腫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個區域FA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分子影像學是21世紀嶄新的邊緣學科。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是分子影像學技術之一。該成像利用水分子在三維空間彌散的異向性特點。進而描繪出白質纖維的結構和走行。其是目前惟一能活體非創傷性顯示腦白質纖維結構和病理改變的新技術[3]。DTI與傳統MR技術有更明顯的顯像優勢。其可以清晰顯示白質纖維的結構和走形。并且可從中分辨不同神經傳導束和纖維投射方向。該影像新技術客觀性和實用性較強。手術治療腦膠質瘤是臨床常用的治療方式。在保留重要神經功能的基礎上,最大化將腫瘤清除[4]。由于腦膠質瘤病灶大部分位于白質內。術前應明確瘤床與白質束的侵犯程度。DTI技術可直觀顯示瘤床外周白質束的改變。進而為手術提供參考,避開移位的白質束;對手術切除范圍的確定有重要參考價值。徹底切除受損的白質束以防為術后復發。腦膠質瘤可分為低級別及高級別膠質瘤。低級別膠質瘤手術時應最大程度保護正常腦白質束[5]。術后復查發現腦白質纖維束逐漸復位。同時患者術后臨床癥狀也明顯改善;高級別膠質瘤應盡可能多地切除腫瘤。術后復查破壞的腦白質纖維束已無法恢復。并且患者術后臨床癥狀改善無明顯。
本文研究磁共振彌散張量成像在腦膠質瘤手術前后的價值。其結果顯示:24例確診為低級別腦膠質瘤(Ⅰ~Ⅱ級)。手術切除充分臨床癥狀緩解明顯;10例確診高級別腦膠質瘤(Ⅲ~Ⅳ級)。手術切除后臨床癥狀改善不明顯;瘤床區MD值顯著高于正常白質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瘤周水腫區顯著高于正常白質區,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瘤床區MD值稍高于瘤周水腫區,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3個區域FA值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因此,磁共振DTI技術可區分高級別腦膠質瘤瘤床區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綜上所述,磁共振DTI技術可區分高級別腦膠質瘤瘤床區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同時對選擇治療方案有重要價值。對評估手術風險和預后也有重要臨床意義。
[1] 魏大年,賽克,牟永告,等.彌散張量成像對膠質瘤手術風險的評估[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09,25(6):485 -489.
[2] Singh M,Jeong J,Hwang D,et al.Novel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methodology to detect and quantify injured regions and affectedbrain pathway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J].Magn Reson Imaging,2010,28(1):22 -40.
[3] 張衛東,梁碧玲,黃穗喬,等.腦星形細胞瘤彌散張量成像的初步研究[J].癌癥,2004,23(3):317 -321.
[4] 曲金榮,李少武,艾林,等.膠質母細胞瘤術后表觀彌散系數預測放射治療療效和無進展生存期的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9,35(6):331 -335.
[5] Wu JS,Zhou LF,Tang WJ,et al.Clinical evaluation and follow -up outcome of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based functional Neuronavigation:a prospective,Contr- olledstudy in patientswith gliomas involving pyramidal tracts[J].Neurosurgery,2007,61(5):93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