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彬,黃曉萍,張曉紅
(南京機電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南京 211135)
高職教育應圍繞職業能力這個核心,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學設計和課程的設置上,必須確保各項能力目標都有相應的知識點與之對應,突出課程的應用性。以“能力為本位”的教學模式,就是緊緊圍繞課程的教學目標,以能力為根本,把學生就業后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等有機地結合到課程當中去,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加強能力培養,提高綜合素質。機械制圖是高職高專機械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它主要研究繪制和閱讀機械圖樣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很強的實踐性,它的教學效果直接影響到后續課程的學習和畢業后從事工作的能力。因此該課程教學上應按照“職業導向、能力目標、學生主體”的要求進行設計,拓寬基礎,注重實踐,改善教學效果。
機械制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繪制和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通過學習繪制和識讀機械圖樣的原理和方法,獲得基本的機械制圖方面能力的訓練,為學習后續的機械專業課程以及發展自身的職業能力打下必要的基礎。
(1)能繪制機械圖樣的能力。(2)能識讀機械圖樣的能力。(3)能使用游標卡尺、千分尺等測量工具測繪機械零件的能力。(4)能查閱國家標準、收集和使用技術信息與資料的能力。
(1)通過繪制和識讀一定量的零件圖和裝配圖,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勤學苦練和愛崗敬業的精神。(2)在拆裝齒輪油泵和測繪零件時,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組織協調的能力。
在課程內容設計上徹底打破原有課程的理論教學體系,根據職業崗位知識和能力的需要,圍繞本課程的能力目標,以企業常用的實際零件為依據進行解構和重構,將機械制圖和制圖測繪這2門課進行整合,建立模塊化的課程結構,以完成齒輪油泵全套圖紙為主線,將知識點的學習融入到每個模塊當中,具體如表1所示。

表1 機械制圖課程項目設計
通過課堂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結合高職學生的特點,設計出操作性強、預期較好的能力訓練項目實現所要求的能力目標。這些項目既要保證能圍繞機械制圖課程內容體系,又要能覆蓋整個課程內容而不重復交叉,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模塊一軸套類零件圖樣的繪制和識讀為例,我們以學生的認識規律和職業崗位需要的能力點為依據,按照從簡單到復雜、從現象到本質、從局部到整體的原則,以任務驅動為基本形式設計了7個訓練項目,具體為:光軸零件圖樣的繪制、光軸零件圖樣的識讀、加鍵槽軸零件圖樣的繪制、加鍵槽軸零件圖樣的識讀、加螺紋軸零件圖樣的繪制、加螺紋軸零件圖樣的識讀和齒輪油泵主動軸的測繪。每個項目都涉及不同典型零件的繪制和識讀,通過反復訓練培養學生的繪圖和識圖能力,從而達到能力培養目標,模塊一部分能力訓練項目內容和要求如表2所示,其他模塊的能力訓練項目如圖1所示。

表2 模塊一部分能力項目內容和要求

圖1 能力訓練項目
以模塊一的能力訓練項目2光軸零件圖樣的識讀為例說明單元教學設計過程。教學設計過程則采用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教學模式。首先布置任務,本單元的任務就是對上個任務中繪制的光軸的零件圖進行識讀;第二步問題引導,老師讓學生對圖紙進行分析,讓他們自己找出這張圖紙上面已經懂了的地方,能從圖紙上獲得哪些信息,對于不理解的地方,老師給予引導,從而引出新知識點的學習。由于這是第一個識讀任務,所以這個部分需要解決的問題有2個:①讀零件圖的步驟;②應該讀零件圖中的那些內容;示范模仿,老師用一個簡單的案例來說明這2個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將知識點的學習穿插其中;任務完成,學生完成任務,識讀光軸的零件圖,這期間需要小組討論并回答相關問題;知識歸納,教師進行知識歸納和總結;功能擴充,在前面的步驟里,學生學習和繪制了圓柱和圓錐的單面視圖,這里教師可以拓展,讓學生繪制簡單平面立體的單面投影;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再歸納;新任務對能力的反復訓練(提高要求),前面練習的是立體的單面投影,這里教師可以提高能力要求,讓學生繪制立體的三面投影,這也為后面單元學習三視圖埋下伏筆。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課,激發學生的興趣是教學的關鍵。筆者的第一節課主要圍繞3個問題展開,分別是“學什么”“為什么學”和“如何學”。由“學什么”入手引出裝配圖和零件圖的概念,告知學生機械制圖就是學習如何畫圖、如何讀圖和培養空間想象能力的,在解釋空間想象能力時,可以讓學生思考一個問題,就是一個零件主視圖和俯視圖是“回”字,它的左視圖是什么,這樣學生就可以通過思考和討論加深對這門課的認識,提高了學習興趣,也活躍了課堂氣氛。由“為什么學”引出機械圖樣的重要性,就是“工程語言”,并給學生舉例說明機械制圖是工程技術人員進行技術交流的重要工具;由“如何學”引出學習方法、課程任務和課程要求,簡單來說學習方法就是多想,多練,逐步提高空間想象力。最后讓學生對齒輪油泵進行拆裝,提高學生對零部件的感性認識,增強他們學好這門課程的信心。
以能力為本位的課程考核應緊緊圍繞課程的培養目標,對學生完成工作任務過程中的表現、知識應用能力和職業素養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價。既要關注結果,又要關注過程,因此課程考核主要分為過程考核和結果考核,其中過程考核為主,結果考核為輔。過程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出勤率、勞動紀律、工作態度、團隊合作能力、方案設計能力和圖紙作業完成情況等。結果考核就是理論知識考核,每個模塊結束后都需要進行理論考試,重點是對該模塊所學知識進行考察,捎帶以往所學習的知識點。最后則根據每個模塊的綜合考核結果,并結合任務完成過程中的學生自評、小組互評和教師評價等資料得到學生的最后成績。
機械制圖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中若采用傳統的知識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必定是失敗的,因此機械制圖教學一定要注重實踐教學,應圍繞崗位需求和能力要求,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提高教學質量,并結合高職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培養出優秀的應用型和技能型人才。
[1]戴士宏.職業教育課程教學改革[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2]姜大源.職業教育學研究新論[M].北京:教學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