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岳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在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中的應用
張岳
(南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河南 南陽 473000)
目的 探討應用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進行外科實踐教學的整體教學效果。方法 改革傳統實踐教學方法,搭建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由2~4名教師在主控室合作完成手術,通過現場直播方式將手術畫面傳送到實訓室,配備專人解說整個操作過程,實訓室學生可同步跟隨主控室示教教師操作進行訓練,實訓室配有指導教師協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結果 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效果提高;教師工作量減輕,教育資源消耗減少,實踐教學質量明顯提高。結論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能夠顯著提高教學效果,深受師生歡迎,值得應用與推廣。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
外科實踐教學在醫學生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是使醫學生掌握和應用外科手術基本技能與常用治療技術。傳統外科實踐教學模式弊端日漸顯現,不能滿足社會對醫學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改革實踐教學模式,探索新的教學方法。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融入計算機技術,實現了同步傳輸、及時指導,顯著提升了外科實踐教學效果,有效解決了傳統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1.1 影響醫學院校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的不利因素
影響醫學院校臨床外科技能教學的不利因素主要包括社會因素、醫院因素和學校因素。社會因素主要為醫療衛生行業法規的實施和新聞媒體的關注與報道,使患者維權和保護隱私的意識越來越強,相當一部分患者不愿意配合醫學生進行臨床技能操作練習,臨床可用于教學的資源遞減趨勢明顯。醫院因素表現為醫院為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要求醫學生臨床實習階段主要是書寫醫療文書、觀看手術操作,使得醫學生實踐機會減少。學校因素表現為醫學院校逐年擴招造成學生人數成倍增長,臨床實踐基地建設有待完善,學校多以卷面成績作為主要評判標準,實踐考核成績所占比例較小,實踐教學地位有待提高。以上3方面因素造成畢業生質量嚴重下滑。
1.2 傳統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模式存在的弊端
傳統的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多采用“技能精講+手術示教”模式,分班授課,每班每次授課僅一位教師對25~30名學生進行講授、示教與指導。這種授課方式存在的弊端主要表現為[1]:(1)教師間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差異導致授課內容不能完全一致;(2)手術示教操作時,圍觀學生多,后排學生觀看效果差;(3)外科手術多需3~4人配合完成,傳統示教多由一位教師主刀,在3名學生助手的配合下完成手術,配合的學生操作不熟練或失誤導致手術示教存在瑕疵,無法完美展示正確的操作步驟;(4)手術示教需要消耗較多實驗動物,造成教學成本提高;(5)示教“一過性”的特點導致其對學生的指導作用有限,學生會重復提出相同問題,不僅浪費時間,加大教師工作量,而且整體教學效果不佳;(6)學生操作技能不熟練,臨床外科技能考核通過率低,教學質量不高。
2.1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的組成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包括主控室、實訓室和聯系二者的網絡連接[2]。主控室安裝有高清一體化監控攝像裝置,連接所有外科實訓室多媒體教學設備,當監控系統打開時,實現同步聲像傳輸[3],所有實訓室顯示主控室內情景及聲音。主控室工作主要包含手術技能操作和信息傳遞兩部分。主控室安排2~4位教師示教并進行手術技能同步講解,一位教師隨時調整高清監控攝像裝置內攝像頭角度,保證所有實訓室圖像清晰、觀察視野最佳。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通過現場直播方式將手術畫面傳送到每個實訓室,并配備專人解說整個手術過程,通過適時調整鏡頭遠近,引導學生觀看手術,通過解說讓學生知道手術的操作步驟、重難點、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項等。實訓室學生可同步跟隨主控室示教教師操作進行訓練,實訓室配有指導教師協助解決學生遇到的問題(見圖1)。
2.2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的應用
2.2.1 技能培訓 手術操作技能培訓是醫學教育的重點,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能夠很好地完成實時聲像傳輸,實現示教、講解、提問、答疑、討論等環節的同步,使教學效果得到較大幅度提升。

圖1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
2.2.2 手術演示 手術操作要求在掌握外科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將其融會貫通并靈活運用。手術演示時注重連貫性和統一性,可根據講授需要適當引入手術新技術。該系統在同步聲像傳輸支持下可同步講解、強調操作規范,使手術步驟更加清晰有序展示,重難點突出,有助于學生理解、掌握。
2.2.3 資料保存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能夠及時保存所有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資料。高清晰度的手術操作影像資料可根據需要進行回放,便于學生復習和參考。
我們通過問卷調查、技能競賽、技能考核等形式,對2013屆(未使用)和2014屆(使用)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效果進行比較。
3.1 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增強
通過調查問卷對2013屆和2014屆學生的學習興趣、主觀能動性進行比較。2013屆學生未使用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學生學習興趣較低,主觀能動性較差;2014屆學生使用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后,與2013屆學生相比,學習興趣顯著提高(P<0.01),主觀能動性明顯增強(P<0.01),見表1。

表1 兩屆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比較[n(%)]
3.2 技能競賽成績顯著提高
以《臨床醫學實訓教程》(2011年9月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為評分標準,對2013屆和2014屆學生的技能競賽成績進行比較。2014屆學生較2013屆學生平均分與合格率顯著提高(P<0.01),見表2。

表2 兩屆學生臨床外科技能競賽成績比較
3.3 畢業前技能考核通過率提高
以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實踐技能考核為評分標準,對2013屆和2014屆學生的畢業前技能考核通過率進行比較。2014屆學生較2013屆學生技能考核通過率顯著提高(P<0.01),見表3。

表3 兩屆學生畢業前臨床外科技能考核成績比較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能夠彌補傳統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的缺陷,在主控室進行手術技能示教、講解、提問、答疑、討論,指導實訓室學生進行同步練習。
4.1 保證授課內容和重難點講授統一
教師集體備課,集中授課,分工明確,各司其職。示教內容同步傳輸,避免因教師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差異導致授課內容不同,保證授課內容和重難點講授統一。
4.2 保證教育資源共享
主控室通過現場直播方式將手術畫面傳送到每個實訓室,實現所有學生觀看效果無差異,避免由于圍觀學生太多,導致后排學生觀看效果不佳現象,保證教育資源共享。
4.3 保證手術操作規范流暢
手術由2~4名教師在主控室共同合作完成,集中師資力量,完美展示操作規范,避免傳統示教由于配合學生操作不熟練或失誤導致手術示教存在瑕疵,保證手術操作規范流暢。
4.4 降低教學成本
利用本系統進行手術示教每次僅消耗1只實驗動物,避免傳統手術示教由于分班多、重復示教而造成的大量實驗動物、實驗耗材等教學資源的浪費,降低教學成本。
4.5 減輕教師工作量,提升教學效果
本系統能夠實現資源保存和回放,避免示教“一過性”缺陷,便于學生復習和參考,減輕教師工作量;其內容直觀生動,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提高技能考核通過率,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手術示教同步傳輸系統實現了多視角、多畫面、手術示教信息同步雙向交流,為手術操作技能培訓提供了先進的教學手段。在實踐教學中使用本系統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習效果;減輕教師工作量,減少教育資源浪費;顯著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深受師生歡迎,值得在臨床外科技能實踐教學中推廣。
[1]康穎,劉紅光,谷依學.臨床技能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當代教育論壇,2009(18):64.
[2]王國宏,鄭富強,孫文澤,等.數字化手術室手術示教系統的設計與應用[J].醫療衛生裝備,2010,31(10):84-89.
[3]陳立東.數碼攝像同步傳輸顯示系統在局部解剖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四川解剖學雜志,2012(20):74-75.
G434
B
1671-1246(2014)23-0095-02
注:本文系河南省衛生職業教育教學改革項目(wjlx1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