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雁,劉 寧
景觀是一種重要的療養因子,對大腦皮質和心理狀態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巴甫洛夫認為人的基本神經活動過程是興奮和抑制,由大腦皮質加以調節使之平衡。優美的景觀可使大腦皮質出現一個新的、外來的活動,即興奮灶的轉移,從而消除精神緊張和心理矛盾,起到穩定情緒、改善睡眠和增進食欲的作用。景觀治療就是從醫學、美學、心理學和氣象學等觀點出發,通過景觀這種療養因子對人們的感受,而產生心理、生理效應,達到增強體質、防止疾病的目的[1]。軍隊療養員以離退休干部居多,年齡大,身患多種疾病,加上景觀治療中的活動疲勞、高溫酷暑等復雜情況,容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熱射病、跌倒損傷等突發事件。本文針對軍隊療養院景觀治療中突發事件預防與處置進行探討。
1.1 交通安全隱患 自然療養因子要求良好的自然環境,而好的景觀資源大多遠離城市,遠的景觀治療需要驅車近百公里,受氣象環境、天氣狀況、駕駛員狀態、公路路況及公路車輛等情況影響,容易遇到交通事故。
1.2 景點環境隱患 景觀按外貌特征分可分為山地景觀、海濱景觀、湖泊景觀、森林景觀、草原景觀、沙漠景觀、噴泉、瀑布景觀、建筑景觀、和人文景觀等多種區分。景觀本身會有山路崎嶇、海邊濕滑、人群擁擠等情況,再加上高溫、大霧、下雨、陽光暴曬等影響,不僅會增加療養員的不適感導致疲勞,還易誘發各種急重癥發作及跌倒、劃傷等事件。
1.3 療養員體質隱患 軍隊療養員以離退休干部居多,年齡大,身患多種疾病,體質比較虛弱。在休息不好,過于疲勞,過于興奮以及極端天氣情況下易誘發或加重病情。
2.1 景點選擇要恰當 自然療養因子要求良好的自然環境,但同時選擇景觀地點既要注意醫療保健的效應性,又要結合考慮療養員身體的承受性,使所選景觀既能讓療養員調整心態、振奮精神又不會過于興奮、緊張和疲勞。
2.2 組織管理要加強 景觀治療前,要有完善的組織管理措施,在景觀治療的旺季和淡季要有不同的應對措施,并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水文條件和地形特點。合理安排人員保障、車輛保障和飲食保障,必要時要安排帶隊領導統籌指揮。出發前,療養科室應該嚴格掌握景觀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對可能發生突發疾病但又符合景觀治療指征的療養員應重點關注,并向帶隊醫師交代好這類療養員的病情特點,以備在出現突發情況時醫師能作出正確判斷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2.3 情況監控要到位 軍隊療養員雖然以離退休干部居多,年齡大,身患多種疾病,但近幾年療養工作向一線部隊傾斜,在職相對年輕干部比例逐年增加。這種情況下,對景觀治療中的療養員情況就要區別對待,合理調配有限的保障力量,重點療養員重點監控,對年老多病,體質差,休息不好,過于疲勞,過于興奮及重病初愈療養員一定要監控到位。
3.1 完善突發事件處置預案 景觀治療中搶救條件、設備、人員有限,不像在療養院中出現問題可及時調配人員、設備,這些限制因素必須在預案中充分考慮到。景點附近有哪些具備搶救條件的醫院也要提前了解好,并做好溝通,出現突發情況,能最短時間進行搶救。提前組織司機熟悉景點到醫院的各個路線。
3.2 健全的景觀治療急救小組 景觀治療中,要有健全的急救組織。在景觀治療中不同的突發事件要有不同的應對措施,制定搶救措施時要充分考慮急救設備、急救條件、急救人員特點。合理安排急救人員分工、車輛保障和必要的領導統籌指揮,超出急救小組能力的患者要在做必要處理同時快速聯系當地120救護。出發前,檢查好急救藥品、設備,確保物品處于完好狀態。療養科室應該對可能發生突發疾病但又符合景觀治療指征的療養員對急救小組重點介紹,并向急救小組醫師交代好這類療養員的病情特點,以備在出現突發情況時醫師能作出正確判斷并及時采取應對措施[2]。
3.3 制定突發事件處置流程 軍隊療養員中離退休干部多,年齡大,身患多種疾病,在休息不好,過于疲勞,過于興奮及高溫酷暑的外部條件下容易出現突發病情。而隨隊外出醫護人員畢竟人數有限,這種情況下,要提前制定完整的景觀治療中突發事件處置流程,還要定期演練,使隨隊保障人員及急救小組成員熟悉突發事件處置流程,以便高效處置突發事件。
景觀具有直觀的物態性、四維的時空性、全面的通感性。景觀治療對大腦皮質和心理狀態有良好的調節作用,是療養院增強體質、預防疾病的重要治療方法。考慮到療養員的身體情況,在景觀治療的實施中,要考察好景觀路線,充分顧慮到景觀治療中的安全隱患,嚴格把握景觀治療的適應證和禁忌證,科學安排景觀活動,加強景觀治療的組織管理,實時關注重點療養員的身體情況,制定完善的景觀治療突發事件處置預案,配備完備的景觀治療急救小組,擁有完整的景觀治療中突發事件處置流程,并保證充足的演練時間,還要及時更新景觀治療突發事件處置預案及處置流程,確保療養員在景觀治療中達到最佳的促進身心健康和疾病康復的目的。
[1]柳甜甜,張 荷,丁麗群.景觀治療中高血壓療養員突發事件的預防與急救[J].中國療養醫學,2013,22(1):34-35.
[2]曹國英.療養技術常規[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9.137-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