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根
(哈爾濱理工大學 藝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80)
藝術欣賞課是為高等院校非藝術專業類學生的綜合素質選修課之一。目的是提高選修者對具體的藝術作品形式和內容形成相對專業的欣賞視角,提高藝術賞析能力,從而提高個人人文素質。藝術賞析課程按照賞析的對象分為中國、外國以及特定種類藝術的賞析,本文所提及的主要是視覺藝術賞析課程。這種課最為常見的上課形式就是講授和多媒體相結合,并集中授課。其較之傳統上課方式固然豐富和生動。然而根據作者教學與研究,即便有嚴謹系統的理論支撐,通俗易懂的講解和豐富的多媒體展示,從教學效果上來看始終差強人意。問題主要體現為:對于藝術的認知有模糊感,受制于課程上提供的視角和理論;有距離感,對作品的把握僅限于多媒體能夠展示的精度和方式;有冷漠感,對藝術及作品的產生、存在和發展所具的各種價值沒有興趣。其本質上來看是上課的形式將學生束縛于課堂上和教學框架中,缺乏和藝術本體的直接接觸,無法發揮個體的主觀能動性。如果論尊重個體判斷和提供自由學習藝術的場所,當數美術機構。本文所指的美術機構主要是指與美術接受相關的機構。。這些美術機構與藝術賞析課相結合的可能程度和方法是本文將要討論的重點。
首先,美術機構中,博物館是庋藏包括重要藝術品在內的歷史文物的主要機構。
我國現階段博物館的發展狀況,決定課程與之結合的程度和方法。博物館含有很多種,其中藝術博物館又被指稱為美術館,是以展覽和收藏視覺藝術作品最為集中的一類。根據國家文物局印發《2011年全國博物館名錄》,全國核準備案,能服務社會公眾,專業化程度較高且功能較完善,社會作用比較明顯,而最終編入博物館名錄的有3089家,較前一年增加129家。就實際而言,一方面具有人均擁有量低,分布不均勻的特點。藝術品庋藏豐富的博物館都分布在發達的中心城市。總體數量上來看較為巨大,但是其重建設輕收藏的現象較為多見。另一方面藝術博物館的數量并不多,大多數都是綜合性的。以2011年黑龍江省為例,共有博物館161家,職能上兼具科研與文化教育等多個方面。其中藝術作品庋藏具有一定數量的博物館只有7家。在這其中,提供的展品以地方性的當代藝術和民間藝術為主,經典歷史藝術遺存很少,更鮮有外國作品。而從決策層面來看,我國的美術館正致力于將大學生群體作為特定教育對象而進一步的調整。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教授曾經在一次訪談中明確提出“對社會公眾的基層和群體在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普遍對象之外的特定對象來組織項目,比如大學生群體……這些年,全國各地的美術館都將大學生教育作為教育項目的重點。”
鑒于上述情況,對本論產生的影響是:一方面,能夠接觸到本土藝術本體較多,有利于學生自由了解此類對象,建立本土藝術認知。這對于藝術賞析的素質培養是有價值的。但是藝術賞析的對象不僅局限于此,藝術本體的豐富性和藝術規律的呈現也不是這樣的條件下能夠很好揭示和把握的。也并不是所有的藝術賞析課都能利用博物館來進行完成,因此仍然需要講授者結合賞析藝術領域給予全面的指導和補充。另一方面,學生對于博物館的認識和利用存在不足,博物館在現有發展情況下藝術教育只能有待發揮。同時學校雖然對博物館資源的利用持肯定態度,但是并沒有在實際行動上給予學生更多參觀的機會。而基礎教育階段也沒有培養起利用博物館的習慣,且沒有顯示有專門的藝術方面指導和目的。造成高校階段的學生參觀博物館的次數很少。因此鼓勵和指導學生在博物館中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是此類課程和博物館結合過程中必須注意的問題。還要堅持對藝術理論和歷史在課堂上的講授,以及在具體實踐中的指導。
其次,藝術專業院校是美術機構中培養藝術人才,產生藝術作品,研究藝術課題的機構。
它對于藝術賞析課程也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2013年擁有藝術類普通高校95所,而在600所綜合院校中,藝術專業院系作為必要組成部分亦具有相當數量。藝術作為實踐性質較強的學科,其創作過程對于幫助學生理解藝術作品具有很好的作用。而藝術院校的專業教師也能夠給學生更多的專業性指導。藝術學院提供的藝術作品展覽也是學習藝術賞析課程的學生接觸藝術作品的可貴機會。而在一些知名藝術院校中,其美術館的收藏與展覽水平甚至高于一般博物館。這些資源并沒有統計在前文所提到的博物館數據中,卻是對社會公眾開放的藝術資源。實際情況是,藝術院校以及綜合類藝術院校中的藝術院系與非專業的學生之間的互動同樣很少,也沒有相應的關注和研究。因此,藝術賞析課與藝術院校的藝術活動相結合,也是尚待探索的道路。
最后,藝術出版機構和媒體、商業畫廊,也是藝術賞析課可以利用的重要資源。
我國出版業發展迅速,每年面世的大量出版物中,通俗性的藝術出版物包括書籍、期刊、音像制品等也越來越多見。其講述生動、形式多樣、感受直觀。這對于非藝術專業的學生,是很好的藝術賞析課內容的補充。其缺點在于出版質量良莠不齊,其中一些理論導向和價值觀點有待商榷,需要在課上給予相關的指導。
而網絡作為現代信息交流的重要平臺,對于大學生而言是非常熟悉和依賴的。而在藝術賞析方面,能夠提供最多幫助的當屬對于藝術展覽信息平臺以及網上博物館的開設。當下我國很多美術機構都會在網絡上發布展訊,以及進行藝術批評活動。這一方面為藝術賞析可與博物館的結合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其觀點和價值評判也可以作為課程中討論的話題。很多國內外知名博物館有自己的網絡版本,且功能完善。而商業性畫廊在我國分布亦不均勻,只有在少數發達大城市才有比較繁榮的發展,比如北京的798,上海的莫干山等。這也商業性畫廊提供了鮮活的藝術生態面貌,是了解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理解時下藝術流行與變化最好場所。但是在實地的參觀過程中,需要任課者具有足夠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快速的應變能力以解答學生隨機提出的問題。
綜上所述,高校藝術賞析課與當代美術機構的結合有很多選擇,每一種美術機構能夠提供的幫助都是不一樣。應該根據賞析課的不同賞析范圍和特點因地制宜的選取合適的美術機構來加以利用和結合。熟悉每種美術機構的特點和現狀,合理的安排課程的構成是本文論題的前提。其實質上是要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教育資源來為藝術賞析課服務的過程。讓藝術賞析不僅是課上老師帶著學生被動接受藝術,而是在實踐過程中將藝術史論知識、欣賞經驗與藝術接受的實踐結合起來。與美術機構結合,藝術賞析課將變成一種根據體驗性的課程。
[1]國家文物局.2011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EB/OL]. http:/www.sach.gov.cn,2012-09-18.
[2]國家文物局.2010年度全國博物館名錄[EB/OL]http:/http:/www.sach.gov.cn,2011-10-27.
[3]周小園.論小型美術館(博物館)的現實意義.[D/OL].http:/www.cnki.net.
[4]米雅公共文化教育將繼續成為美術館工作的重點——范迪安專訪[J].美術觀察,2011:1-15.
[5]潘守永,王軍杰,張鳳霞.當代大學生眼中的博物館——來自北京地區部分高校的最新調研報告[N].中國文物報,2004-08-06.
[6]全國普通高校院校信息庫[D B/OL].http://gao kao.chsi.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