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
(東北農業大學水利與建筑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淺析大數據與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的關系
周延
(東北農業大學水利與建筑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30)
世界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中國在大數據領域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其中工程管理作為管理科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卻好像游離于大數據應用之外,一方面由于中國工程管理總體水平較低,信息化手段應用并不普及,另一方面就是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缺少信息技術理念的培養。本文基于大數據發展的特征,分析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大數據應用的必要性,并根據實際問題提出若干合理化建議。
大數據;工程管理;人才培養
從信息時代發展的角度看,我們如今已經踏入了大數據時代的門檻,大數據是一種技術上的革新,更是一種理念上的革命。與歷次技術革命不同的是,技術本身已經不是困擾發展的核心問題,主要的發展瓶頸在于圍繞著全樣本數據選擇的數據共享,沒有數據共享就不能形成規?;投鄻有缘拇髷祿A。這就需要將大數據理念建設放在發展的首位,目前雖然許多人已經認識到了大數據發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但如何應用就成了另一個困擾的問題。
工程管理專業是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的二級學科,是管理學中重要的應用型學科,學科的目的是培養適應工程領域未來發展的全方位人才??梢哉f大數據理念的應用也是管理學科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那么在工程管理學科基礎人才培養中將建立大數據觀念作為培養目的之一也是學科發展的必然選擇。
大數據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它是相對于傳統樣本數據分析而提出的,從字面來講,意味著數據規模的龐大。但僅從數量上的龐大顯然無法看出大數據這一概念和以往的“海量數據”“超大規模數據”等概念之間有何區別。對于大數據的定義理解千差萬別,許多專家學者基于各自的領域提出了許多不同的定義,許多都是從大數據應用的具體特征出發,通過這些特征的闡述和歸納試圖給出其定義。在這些定義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3V定義,即認為大數據需滿足3個特點:規模性、多樣性和高速性。除此之外,還有提出4V定義的,即嘗試在3V的基礎上增加一個新的特性,關于第4個V的說法并不統一,故沒有詳解的必要。
對于大數據的解釋最為清晰的便是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他的著作《大數據時代》從生活、工作與思維的角度對大數據進行了全方位的展示,并作了較為全面的總結。他認為大數據時代與傳統數據分析的差別在于思維上的顛覆,傳統的數據統計分析方式以隨機樣本作為研究對象,隨著研究的深入將隨機樣本研究的異常精確,但卻忽視了統計分析作為決策依據的本質,而大數據則是將全體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建立全數據模式,同時不再強調樣本的精確性,而是更加突出混雜性。除了這些,舍恩伯格提出了最根本的思維顛覆,那就是將傳統數據分析所基于的因果關系轉變為數據間的相關關系,大數據將原來在尋找“為什么”變成如今的分析出“是什么”。
無論對大數據如何定義,從根本上講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是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及人們思維方式轉變如期而至,對待數據而言早已卸掉它那層神秘的面紗,變成了各行各業每天的工作內容之一,隨著各類數據的增多,數據的典型性已經不那么明顯,而建立完整的時間序列才是人們經常關心的問題,大數據的應用已經成了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隨著時間序列的加長,數據積累會無窮無盡,大數據時代將會更加改變人們的生活。
通過對大數據定義及發展趨勢的分析,會發現大數據應用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第一是大數據的積累,第二是數據的共享。數據的積累需要各行業能夠及時完整地記錄每個時期的基礎數據,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捷徑可走,而數據的共享則是阻礙大數據時代到來的瓶頸,在如今的商業時代,數據已經在不經意間變成了一種商品,不經意間花錢買數據已經成了社會與政府部門共同的做法,如今人們只關注數據獲取過程中的成本問題,并不關心數據共享背后巨大的市場,在工程領域中這種現象也比較明顯,各類工程的基礎數據及參數變成了保密文件。而且不可否認的是,工程行業所涉企業管理層級普遍較低,無論是建筑業、房地產業、道路橋梁等等無一例外,大家只關心工程行業背后巨大的利潤空間,很少有人將企業日常的管理信息化,近些年一些工程項目管理的軟件不斷面市,市場需求很大,這說明這些企業已經意識到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管理的必要性,但由于受傳統工程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造成了人才培養與實際應用的脫鉤。從這個角度看在大數據發展背景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必須加入大數據的相關內容,主要是理念的建立及數據處理及應用的能力培養,通過這樣的方式才有可能打破工程管理領域中的大數據瓶頸,在這個基礎上讓更多的社會人來了解大數據的含義,形成數據共享意識。
(1)增加信息系統管理的授課課時
工程管理的一級學科是管理科學與工程,在諸多二級學科中工程管理是唯一一個既可以授予工學學位又可以授予管理學學位的學科,按照教育部的課程建議,專業可以開設信息系統管理課程,這門課程從以往的教學反饋中,大多學生認為這門學科比較抽象,并且與就業不相關,而攻讀研究生的同學認為這門課非常有用,與科研息息相關。但根據筆者在前文對大數據時代到來的判斷,建議這門課程不僅需要保留,而且要加大學時,一般高校這門課程僅設置32學時或40學時這樣的基礎學時,但這樣的課時數很難保證讓多數同學產生興趣并理解掌握。
(2)將BIM建模作為專業必修課
BIM建模也是近些年工程管理學科新增的課程之一,這門課程是一門技術類課程,通過軟件在計算機上對建筑物及構筑物進行數據模擬,這門課程目前很多高校的工程管理專業并未開設,主要是由于師資條件的受限所造成,建議將這門課程改為專業必修課,以彰顯該門課程的重要性,重點引入相關師資。這門課程是工程行業數據模擬的典范,增加工程設計的科學性及想象空間。
(3)設立獨立的工程項目管理實驗課
目前,各高校工程管理課程所開設實驗類課程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工程方面的實驗,主要包括建筑材料實驗、結構實驗、巖土實驗等等,另一方面是模擬實驗,主要是對一些軟件的使用,這些模擬實驗課程的設置往往是根據理論課程的內容分別設置,導致許多課程公用一套軟件,每門只講解部分功能和用途,導致軟件學習應用支離破碎。建議設置獨立的完整的模擬實驗課程,例如PKPM課程、工程項目全過程實驗課程等等。
(4)加強與企業對接交流
產學研相互配合相互扶持是我國高等教育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終極目標,目前大多數的高校與企業是相互脫節的,雖然雙方都有接觸的意愿,但很難尋找一個交流的平臺。工程管理學科需要在這方面多加強,因為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主要就是圍繞應用型人才建立的,培養的人才需要企業和社會的認可,從這個角度看,專業必須了解企業及社會對專業人才的要求,正如前文所析,工程行業相關企業是有向信息化管理轉變意愿的,但缺少這樣的人才,只有雙方各取所需才能達到就業市場的平衡和社會和諧。
[1]Grobelnik M.Big-data computing;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science,and society[R/OL],[2012-10-02].http://videolectures.neteswc 2012_grobelnik_big_data/.
[2]Barwick H.The“four Vs”of big Data.Impkemengting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symposium[EB/OL].[2012-10-02].http://www.computerworld.com.au/article/396198/iiis_four_vs_big_data.
[3]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2(12).
編輯∕岳鳳
周延(1984-),男,東北農業大學水利與建筑學院講師,工程管理教研室主任,管理學博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
黑龍江省博士后資助經費(LBH-Z13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