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清,莊林議
(閩南理工學院 英語系,福建 石獅 362700)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也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使之由精英化階段進入大眾化階段。在大眾化階段,民辦教育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下得以迅速發展,并發揮著重大作用。同樣,近十年來,在政府和相應政策的扶持與幫助下,福建省民辦高校得到迅速發展,現有民辦高校35所(含獨立學院、民辦本科、民辦高職院校在內),其中泉州地區占到9所,占全省1/4強。泉州地區目前共有高校17所(含公辦和民辦),民辦高校擁有了半壁江山。通過問卷調查發現:
本研究對泉州地區民辦高校英語教師隊伍基本狀況、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教師的信念、教師專業知識、專業技能與運用等方面的調查結果展開討論,采用SPPS進行分析,并結合對幾位民辦高校英語教師隨機抽樣后進行的訪談分析,對泉州地區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狀況進行總結,發現該地區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存在較大的問題。本章從該地區民辦高校英語教師所處的專業發展環境入手,對導致現狀的成因進行分析。
本研究通過對該地區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年齡構成和職稱構成情況調查分析,80%左右的受調查者的年齡均在30歲以下,15%左右的年齡在30~40之間,5%的年齡在50歲以上,工作年限在3年以下占40%,在5年以下占65%。另外,近70%的受調查者的職稱是初級,25%左右職稱是中級,僅有5%的英語教師的職稱是高級。從中可以看出,民辦高校英語教師隊伍過于年輕化的問題突出,這也是目前我國民辦高校的特色之一。
本研究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得知,接受調查的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認識不夠全面,并存在誤區,對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模糊,對教師專業發展的內涵理解不夠清晰。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對教師的專業發展的誤解體現在三個方面:第一,多數受調查者認為只要學歷達標就等于教師專業的發展;第二,多數受調查者認為只要職務或職稱的提升就等于教師專業的發展;第三,多數受調查者認為只要學生學有所成或教師桃李滿天下就等于教師專業的發展。
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由系統外部的力量和教師自身內部的力量來推動,其系統外部力量主要體現在于學校和社會兩方面,教師內部的力量則貫穿于整個教師職業生涯當中。就泉州地區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現狀而言,外部因素幾乎微乎其微,英語教師專業發展最主要的原因還在于高校英語教師對自身職業認同感低和自身發展動力不足。例如,問及當前工作壓力時,5%左右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的工作壓力很大,近40%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的工作壓力較多大,近50%認為工作壓力一般,5%左右的人認為沒有工作壓力??梢?,從這些教師身上可以看出,他們把如何有效地促進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主要寄托在外部力量的引領。
筆者在訪談中得知,盡管大多受調查者普遍認可自己的系統而扎實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但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英語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夠合理。通過問卷調查,40%左右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具備本國與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近60%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基本具備;近80%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對母語與二語習得理論知識了解得不夠全面,近30%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根本不了解英語教育史,40%左右的受調查者認為自己對英語教學法了解不夠詳盡。
目前,民辦高校的專職英語教師,數量上不能達到教學的要求,師生不合理。民辦高校引進講師及以上職稱或具有研究生學歷的中級職稱英語教師比較困難。同時,民辦高?;谵k學成本的考慮,往往招聘一些剛從大學畢業的本科英語專業學生作為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從而使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呈現年青化態勢。
教師的專業發展需要在一定的文化氛圍環境中實現,脫離了教師生存于其中的社會文化環境,就難以理解與促成教師專業的發展。民辦高校社會氛圍,與公立學校相比而言,較為封閉些。這種情況給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發展帶來一些負面影響,使得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在低迷的困境之中徘徊不前。這種不利情況主要表現為:民辦高校由于資金問題不足與其他高等院校交流機會較少,學校文化氛圍相對封閉,只追求平穩、滿足現狀,就會滋生懶散作風,無法形成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從而造成研究型文化欠缺,不利于教師自身專業發展,對專業發展必要性和途徑的認識有很大的局限,甚至存在誤解。也正因為較少與外界溝通、交流,部分教師甚至出現以功利性價值取向來看待教師專業發展。
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工作和學習的主戰場是民辦高校,同時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主要是在民辦高校環境中完成的。然而,民辦高校一方面缺乏足夠的教育與專業發展的引領,另一方面英語教師本身缺乏上進的動力。同時,民辦高校為英語教師學習發展的資金投入不足,也缺乏優質、到位的配套設施,很難為每位教師提供足夠培訓機會和資金資助,也很難外請專家到校講學或聘請專家或高職稱的教師到校任教。在本調查的訪談中,當英語教師談到自身課程教學時,多數人反應課時較多,排得滿滿的,根本沒有時間從事專業發展的學習。再加上學校沒有要求教師在崗繼續學習,像這樣每天上課挺好,不會出差錯,又沒有升學壓力,他們很知足了。
隨著社會的發展,許多大學生畢業后選擇自主擇業。目前,非師范類畢業生畢業后也并未必成為教師。但在民辦高校,由于辦學成本的考慮,招聘不少相關英語專業但非師范類畢業生充當英語教師。這勢必造成某些教師對教師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理解程度不夠,對職前和職后教育的理解也不夠。同時,民辦高校重點考慮辦學成本,教師即使愿意進修,也只能自己出資。許多教師認為不外出進行學習也沒關系,絲毫沒有任何教師發展方面的壓力。
學校既是教師工作場所,又是他們進一步學習和發展的場所,它不僅僅培養學生和學生發展,同時也在培養教師,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故學校是教師專業發展活動的最理想場所。然而,學校絕非孤立地處于社會發展體系之外,學校的良好運行需要多方面的監理和制約,既受體制和國家教育發展政策的制約,又受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監控和管理。針對泉州地區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根據現有的教師專業發展理念,本研究建議采取以下解決問題的對策:
根據該地區英語教師過于年青化的現狀,筆者建議制定優厚的學校招考和聘用政策,確保招聘到有較高學歷和較高職稱新教師。首先,讓有條件的新人進入招考,招考可分筆試和試講或說課,接著錄取時從高分到低分按名額錄取。同時比這還認為,新教師錄取后還應該進行系統的入職教育和培訓。入職教育、培訓是連接職前教育和職后教育的橋梁,是教師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必要階段。筆者在訪談中了解到,有些教師入職前未接受過入職教育,這對他們以后的教師專業發展極為不利。
學校文化是“學校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組織成員共亨的基本假設和信念以及穩定的生存方式,他表現為學校組織成員共同遵守的價值體系和行為模式”。針對民辦高校的文化氛圍較封閉的現狀,筆者認為內部環境是關鍵,如何營造寬松、開放的、富有人文的、民主的文化環境,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將產生強烈的影響。首先,如何培育一所高校校長的執行力,成為高校先進文化理念和文化建設的執行者;其次,針對英語教師自身專業發展意識不強的現狀,邀請名校的名師進校開設講座,開闊他們的教師專業發展視野;第三,為本校英語教師創造外出參觀、學習和進修的機會,提高教師的自身專業發展能力;第四,在民高校內部制訂一系列促進教師自身專業發展的激勵機制,從而確保英語教師自主專業發展意識的養成和提升。最后,還要營造教師終身學習的氛圍,引導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民辦高校由于經濟與教育資源相對缺乏,校內老教授或專家的幫扶,或者同類學科中優秀教師的引領就顯得非常重要;校外同行專家的幫扶和兄弟院校優秀教育工作者的引領,對于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更具有較強的時效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兄弟院校間的相互交流與合作,可相互彌補彼此之間知識和能力的不足;通過開通校內教學研究平臺,發揮教研室成員集體備課的作用,發揮優秀教師引領作用,提高老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技能,從而達到提高自身專業發展的目的。
首先,應該結合各民辦高校英語教師專業知識結構不夠系統、扎實的現狀,加大民辦高校英語教育資金投入的力度,運用財力資源對民辦高校英語教師進行升級培訓。同時,要突出培訓、學習的針對性和時效性。進一步完善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確保他們專業技能的不斷提升,使這些英語教師的在職培訓逐步形成正規化和制度化。
教師專業發展是當前國內外研究的重點、難點問題,是處于動態發展的問題。本研究僅從英語教師自身角度出發,通過對該課題所涉及到的內容進行初步的理論探索和實踐探索,同時在分析泉州地區民辦高校英語教師現狀的基礎上對教師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本研究中仍存在許多不足。
(注:本文系泉州民辦高校英語教師職業發展研究,2012年福建省教育廳B類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JB12389S,本文第一作者為項目負責人)
[1]韓松,武靜.新形式下高校英語教師面臨的職業挑戰與發展[J].學術交流,2011,(7):35-37.
[2]孔云軍.大學英語新手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D].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
[3]李艷.高中英語教師語法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的關系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4]孫云軍.大學英語新手教師專業發展的問題與對策[D].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
[5]王佩佩.初任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紅鉆也發展現狀研究[D].曲埠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11.
[6]吳雅菲,周琦.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教師科研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11,(2):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