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龍金
摘 要 在語文學習中,作業是學生鞏固語文知識,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徑。傳統的語文作業枯燥乏味,作業內容過于單調,讀、背、抄唱主角,日記、作文字數不能少,考前題型反復操練。這種毫無趣味可言的語文作業勢必挫傷學生的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制約學生創造力的發揮。為此,我們要從語文作業的形式、內容等方面進行改革,積極引進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用眼去發現,用手去創造,用腦去思考,用心去體驗,愉快地完成各項作業,創造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精彩。
關鍵詞 小學語文;作業教學;能力培養
一、關注興趣,作業多樣化
教學實踐證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不竭的學習動力。語文作業設計首先應該從興趣出發,針對學生的學習實際設計作業內容,如學完古詩《絕句》后,抄寫可設計為“用喜歡的形式書寫這首詩”,學生完成作業后,教師驚喜地發現許多意想不到的精彩的作業。因為這時的作業已不是單一的語文作業,而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畫,一幅幅美觀的書法作品。由此不難看出,同學們對作業認真負責的態度,從中也流露學生對作業的喜愛,同時對展現學生的個性,為教師發現學生的潛質提供了機會。因此,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多設計些動手動腦且趣味性強的語文作業:畫一畫、唱一唱、演一演、做一做、說一說等。這樣,不但能調動學生做作業的主觀能動性,并且有利于培養學生動手、動腦、想像、思維等多方面的能力。
二、尊重差異,作業多層次性
每個學生的智力都各具有特點并有自己獨特的表現形式,有自己的學習方法。從教育心理學角度看,學生身心發展受先天稟賦以及后天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著差異。有差異的的學生做無差異的作業,勢必造成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必將受到遏制。承認并尊重這種差異性,作業的設計就必須難易有別,呈階梯性,注意給學生留有自主選擇的空間,讓不同發展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寬松的作業氛圍中積極參與作業,培養語文能力。真正體現了因材施教,從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自己的收獲。
三、培養能力,作業合作化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新課標》倡導的“合作學習”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獲得新生,因此,語文作業的設計也要打破以學生個體為主的單打獨斗形式,在原來單獨完成作業的基礎上加上了合作完成的方式。有一定難度,發展性的作業則可以讓學生通過學習小組形式合作完成。如我們經常布置的作業:寫廣告詞,編黑板報、課前課后查閱資料等。在完成編黑板報的作業時,就可讓三五個同學合作,喜歡美術的負責版面設計,字寫得好的負責抄寫,文字功底好的負責文章的采寫和編排,家有電腦的或圖書資源豐富的負責搜集資料等。
這種合作的作業充分發揮了每個孩子的特長,更能讓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從而產生學習的快樂。如上朱自清的《春》之前布置預習,讀通課文,自學字詞,這些作業由學生單獨完成,而另有一項到附近找“春天”的實踐作業,我就讓孩子們結伴而行。這樣的作業,不僅使學生獲取書上沒有的知識,激發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自信心,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發揮自主性,作業生活化
現在大多數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在家嬌生慣養,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在社會上缺乏交際能力,理事能力,不懂得為他人著想。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可利用作業適時對學生進行教育。利用“母親節”布置“為媽媽過生日”的作業,可以讓學生為媽媽獻上一首歌,可以為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還可以寫一首小詩或做一張賀卡獻給媽媽?!敖處煿潯笨勺寣W生了解教師節的來歷,為教師做一件事,自制一張賀卡,一件禮物,仿編詩歌或寫一句深情的問候語。這樣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得到思想啟迪,受到情感的熏陶。如學了《鳥的天堂》一文后,可讓學生調查市民的環保意識或自己家鄉的環境狀況,再擬寫環境宣傳標語。孩子們在這些綜合性的作業活動中,不僅掌握了語文,培養了能力,更受到了極好的思想教育,這種一舉多得的作業一定能呈現出許多不曾預約的精彩。
五、保護熱情,講究評價藝術
我們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孩子”,對學生的作業進行科學、全面的評價。在評價方式上,應該提倡多元的,注重作業對學生成長的教育發展功能。平時,我們可以這樣做:(1)分層評價,鼓勵為主。只要學生完成了其相應層次的作業,便可得到肯定,如全做對的,即可得一面小紅旗。(2)多向評價,共同參與。采用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等多向評價,讓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及時糾正自己的錯誤,指出別人的錯誤,正確地評價自己與他人,把評價權還給學生。同時,也可以讓家長參與評價系統中,請家長對孩子在家中、社會上的表現做正確的評價。(3)多次評價,體驗成功。即:學生做完作業,通過自評、互評、教師評后再進行修改,教師再次評價,若修改正確,同樣可以得到小紅旗。這樣多次評價一次作業,不僅有利于學生養成主動改錯的習慣,還會讓更多的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自信心。通過主體和客體評價的有機結合,實現評價多元化、民主化,從而讓學生在一個充滿自信的生長環境中得到可持續性發展。
總之,只要我們依據新課標的要求,重新全面地認識作業的意義,賦予它新價值,作業,應成為孩子鞏固知識、快樂實踐、創新的園地,不斷豐富作業的形式,加強作業的綜合性,讓作業走進生活,走進社會,我相信必將有許多精彩的作業等著我們去發。
參考文獻:
[1]談冰.淺析如何有效布置小學語文作業.中小學教學研究,2009.
[2]李玉鳳.新課改理念下小學語文作業設計.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09.
[3]王麗林.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業的設計.吉林教育,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