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明



【編者按】: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對學校體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明確提出:“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這是繼《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中發[2007]7號)頒布以來,黨中央對學校體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確的要求。本刊2014年力邀學校體育界專家、學者,圍繞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學校體育精神“強化體育課和課外鍛煉”展開研討,旨在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
2014年本文作者系列選題
1.沐浴全會春風,強化學校體育; 2.貫徹課程標準,規范體育課程;
3.明確質量標準,提高教學質量; 4.研究學理教程,切實掌握技能;
5.加強課內鍛煉,提高健身實效; 6.活躍課外鍛煉,學校延伸家庭;
7.實現全員參加,改革運動大會; 8.土洋結合并舉,改善體育條件;
9.或用達標標準,促進制度創新;10.專職兼職并重,迅速優化隊伍;
11.確保鍛煉安全,優化健身環境;12.總結各類經驗,各類模式并行。
在本系列的“之二”中,我們談到了制定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緊迫性,也談到了本文作者對體育教學質量標準制定的簡單構想,本文在此繼續就體育課程教學質量標準的制定方略以及質量標準層級的構想進一步談談自己的認識和想法,以便啟發大家的思考。
一、什么是質量,目前體育課質量怎樣,為什么體育教學質量不高
1.先說說質量的問題。本文認為: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就是黨和國家代表社會的認識來設置體育課的目的與體育教學的社會效益之間的吻合度,是體育課程為自己設置的諸任務(或目標)的達成度,是學生參加體育教育的期望目標與最后收獲之間的契合度。這三個度就是三把尺子,對應著“社會需要”“學科需要”和“學生主體需要”的三大需要。如果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高,那么國家、教育者和學生都高興,都滿意;如果體育課程教學的質量不高,那么國家、教育者和學生就都不高興,都不滿意。我想,關于這個質量的認識,應該所有的學校體育人都不會有太大的分歧。
2.那么,我們現在的體育教學的質量如何呢?是高?是低?關于這個問題,學校體育人的認識還不太統一了,簡單總結一下當前的一些分歧。
有人認為大多數學生“喜歡運動,但不喜歡體育課”,但有人認為大多數學生還是很喜歡體育課的,體育課依然魅力十足;有人認為體育教學“蜻蜓點水”“低級重復”,學生學不會有用的運動技術,但有人認為運動技術不應教得系統和細致,跳箱跳不過去爬過去也可以;有人認為很多體育課都在“放羊”,教學松散,應加強課堂常規,但有人認為那是“科學的放羊”,課堂常規基本就是枷鎖;有人認為體育課就要加強運動素質,而現在體育課內明顯鍛煉不足,而有人卻認為“跑得快、跳得高與健康無關”,不練也罷;有人認為體育課要加強學生的行為規范,強調刻苦鍛煉,但有人認為要更多地給予學生自由和溫存,要溫情化,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上帝;有人認為體育課中體育教師要更有責任心,要大力提高教學能力,但有人認為要淡化運動技術教學,教師就是旁觀者和喝彩者,學生能在課中稱老師“媽媽”更好。
3.至于最后的“是什么導致教學質量不高”的問題,在學校體育人之間就分歧更大,關于“體育課程教學是因為什么而質量不能快速提高呢”,據筆者分析,這些不同的意見大致可以分為三大類主要觀點:
第一類觀點:認為體育課的質量不高主要是因為“傳統陳舊的體育教學觀念和教學形式”在作祟,是因為過去的《體育教學大綱》在體育教學思想、內容設計以及和文本的格式方面有太多的缺陷,過去的體育教材同其他學科一樣,存在著嚴重的“繁、難、偏、舊”的痼疾,過去的體育教學限制學生的自主性和自由性,漠視學生的興趣和愛好,是讓學生“帶著枷鎖在跳舞”,那枷鎖就是“系統的傳習式體育教學”,應該像“倒臟水”那樣予以徹底的摒棄。
第二類觀點:認為“傳統”的體育教學有很多應該大力弘揚和繼承的優點,《體育教學大綱》也不像所詬病的那樣一無是處,體育教學內容應該在有基本的規定性的基礎上考慮彈性,不應該全部取消對體育教學內容的規定,教學要規范,要強調課堂常規。很多人認為近年來體育課的質量不高,是因為伴隨著體育新課改而來的“教學隨意化”和“教學幼稚化”,是因為現在的體育教學更不關注技術教學和身體素質鍛煉的實效性,是因為在“自由和溫存”的提倡下,學生少有刻苦鍛煉的精神,是因為體育教師也不敢像過去那樣嚴格地要求學生了。
第三類觀點:對近年來出現的“教學隨意化”“教學幼稚化”“淡化運動技術教學”“科學放羊”“自由和溫存”的現象同樣持嚴厲批判態度。但與前二類觀點不同的是:這類觀點認為,體育課的質量不高是因為體育教育的“學理不清”“教法不明”“教程不整”“課程不在”,而無論是舊的《體育教學大綱》還是新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都沒能很好地解決體育課程教學基本規律的問題,沒有解決體育教學的基本學理問題,于是學生必然“學不懂”“學不會”“學不樂”,認為不解決體育學理的問題、質量的問題就永遠存在。于是這些論者們在各自探討著“體質教育論”“快樂體育論”“成功體育論”“技術健身論”等,在學習著國外“運動教育論”“領會教學法”等理論,這些努力具有比較明確和獨特的思路,其工作難能可貴。
二、該不該有質量標準,為什么一直難有質量標準,如要有質量標準應該有怎樣的思路
在現在的情況下,我們應該不應該有一個質量的標準呢,我問過不少的學校體育研究者、教研員和優秀一線教師,他們第一反應都是不假思索地說:“應該,太應該了!”但他們認真想過后可能又會說“難啊,可能不好制定吧,至少現在還不太可行吧”。仔細分析,我覺得體育教育者既期待甚至是渴望有質量標準,又有些顧慮甚至是懼怕質量標準的出現。根據一些了解,他們渴望體育教學質量標準出臺的原因有如下幾點:(1)他們對目前體育教學質量的現狀不太滿意,希望通過標準的出臺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2)他們對體育課程教學改革的目標和內容感到迷惑,希望通過體育教學的質量標準來更準確地理解課改;(3)他們對各種評優評獎感覺到不太公平,希望通過教學質量標準來實現體育教學評價的公平公正和公開;(4)他們對有關的學術研究方向不太清楚,希望通過體育教學質量標準來找到體育教學研究的課題和方向。
相反,他們對體育教學質量標準出臺又有如下幾點顧慮:(1)如果體育教學質量標準與自己的教學情況相差太遠,他們擔心質量標準會影響自己的工作評價;(2)如果體育教學質量標準與他們至今的課改努力與成績相沖突的話,他們擔心自身的課程教學改革成績會被否定;(3)他們擔心新的質量標準會改變現行的自己也適應的評優評獎體系,會使自己通過體育教學評優活動的進步受到某種影響;(4)他們擔心由于自己學校的教學基本條件不具備而影響教學質量不高,在體育教學質量標準中沒有甄別,會對自己的工作評價產生不公平;(5)兼職體育教師擔心質量標準出臺會影響自己的新工作崗位。
以上對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需要和顧慮的并存提醒我們:
(1)地區差異巨大,體育教學條件相差甚遠,質量標準要能兼顧地域差異;
(2)課改思潮洶涌,各種教學理論實踐并存,質量標準要能兼顧多種理論;
(3)兼職教師眾多,體育教學能力差異很大,質量標準要能照顧教師差異;
(4)新舊觀念并行,質量標準要求多種多樣,質量標準要能兼容各種標準;
(5)發展階段不同,不同地區學校課題不同,質量標準要能針對不同發展。
因此,在現階段制定體育教學的質量標準一定要有分層次、分階段、分條件的新思路。
三、對三類不同層次的體育教學質量標準的構想
1.對《體育課教學基本質量標準》的構想
《體育課教學基本質量標準》的關鍵詞是“規范保障”和“基本質量”,主要面對的剛剛具備教學基本條件,甚至是還不太具備教學基本條件的學校;評價對象是以各個學校里的兼職體育教師和新體育教師為主;其目的是通過這個質量標準來進一步明確體育課基本質量的要求,進一步規范體育教學,大面積地提高條件較差學校和兼職體育教師,包括新老師的體育教學質量。
《體育課教學基本質量標準》的主要評價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安全性:因為教學安全是體育教學的最基本的“保底”,因此標在第一項,分值也最大,表明是沒有安全性就沒有最基本的體育教學質量。而且其中的“傷害事故”指標為“一票否決”內容,即如果出現了比較嚴重的“傷害事故”時,在質量評分時會一次性減分至50分,該課的質量評價會僅因此一項而形成不及格。
(2)規范性:這是基本教學質量的重要表征,如果一堂課在開始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都能按常規做得很好,那么這堂課是“很像體育課”的,是有基本質量的,換句話說,那些不太好的課、“放羊的課”在課堂常規的規范性上都是做得很不好的,都是沒有規矩的。因此,我們應該把“規范性”放在第二重要的位置。
(3)教育性:教育性是指在課中要教書育人,是過去的體育課上看起來比較注意,但實質上重視不夠的一個方面,也是社會教育同行經常詬病體育課和體育教師的內容。許多體育課上得紀律懈怠、散漫無序、學生吊兒郎當、打鬧嬉笑,而教師言行不妥,甚至出現打罵體罰現象,體育就是跑跑跳跳,不像教育,不能實現體育的良好育人功能等等,都是體育課常見的不良現象,這樣的課無基本質量可言。因此,對體育教師的言行儀表,對教師在教材研究中和教學中有無教書育人的環節應該是判斷體育教學基本質量的第三個重要指標。而且其中的“教育事故”指標也是“一票否決”的內容,即如果課中出現了明顯的“教育事故”(如出現學生罵街打架等、教師體罰以及教學的政治事故)時,本質量標準在評分時會一次性減分至50分,該課的質量評價會僅因此一項而形成不及格。
(4)基本運動量:運動負荷是體育教學的特定表征,也是教學有效性的直接表征,如果沒有基本的運動負荷,那么技能習得、身體鍛煉和意志品質教育就都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那么也就沒有了基本教學質量,就很可能成為“放羊”,因此基本運動量是一個非常顯性的指標,而且,明顯的“放任現象”也是“一票否決”,即如果課中出現了無事先教學設計的、無教師要求指導的、無教學組織的且較長時間的、較大面積的“學生任意性活動”時,本質量標準在評分時會一次性減分至50分,該課的質量評價會僅因此一項而形成不及格。
(5)教學的完整性:是看課堂教學背后是不是有一個完整的教學設計,這是體育教學科學性很重要的方面,但在本基本質量標準中,我們更強調課堂過程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因此,在這里完整性只有5分的比重,而重點是觀察教學單元設計的合理性。
(6)教學的有效性:是教學質量的最終表現和決定性指標,至關重要,但由于本基本質量標準更強調課堂過程的規范性和安全性,因此同前面的“教學完整性”一樣,“教學的有效性”在這里也只有5分的比重,重點為知識點和技能的進步狀況。
2.對《中小學體育優質課質量標準》的構想
《中小學體育優質課質量標準》的關鍵詞是“實效性”和“全面性”,主要面對的具備較好的教學條件的學校;評價主要對象是有十年以上工作經驗的教師和相當優秀的兼職體育教師;其目的是通過這個質量標準來明確“好課”的標準,大面積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提升體育教學效益。
《中小學體育優質課質量標準》的主要評價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技能教學效果:技能習得效果是課程教學質量的最終表現和決定性的指標,是學科“授業”的最重要指標,也是針對體育學科“12年學不會技能”的問題而特別要重視的指標,是國家“2+1工程”實現的課程基礎,應該排在最重要的地位。其具體的指標為:①教學進度科學;②教學內容正確;③教學方法合理;④教學效果明顯四個部分。
(2)身體鍛煉效果:身體鍛煉同運動技能一樣,也是體育教學的特定表征和教學質量的直接表征,也是針對當前學生體質下降的現狀而特別要強調的指標,應該排在第二重要的位置。其具體的指標為:①運動強度;②運動密度;③運動節奏;④運動效果等。
(3)教育性:教育性是指在課中要教書育人,是體育課需要更加重視,發揮其功能的指標,其具體的指標為:①教師言行儀表;②教書育人教材;③基本教育安全,其中“基本教育安全”指標是“一票否決”內容,如果課中出現了任何“教育性事故”(如出現政治性的知識錯誤以及因教師要求不嚴而出現的學生不良表現)時,本質量標準在評分時會一次性減分至50分,該課的質量評價會僅因此一項而形成不及格。
(4)教學設計的科學性:體育教學設計的完整性和科學性是課堂教學的基本保障,也是本課有無比較深入的教材研究的重要表征,如果沒有完整清晰的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的質量就處在不穩定的狀態,因此是“優質課”與“基本質量課”的重要區別。但考慮到體育教師的現狀及其教材化的現狀,在此不設太多的比重,其具體的指標為:①單元教學設計;②課堂教學設計。
(5)學生喜愛程度:在優質課標準中,學生喜愛程度也是重要的指標,是體育教學效果在學生情緒方面的直接反射,其具體的指標為:①課中學生興致;②競爭與表現環節;③學生對課的評價等。
(6)安全性:教學安全也是優質課的重要指標,因為沒有安全性就談不上優質課,只是它從“基本質量課”的最大分值變成“優質課”的最小分值,但“傷害事故”依然是“一票否決”,如果出現任何因教學設計和組織不當引起的“傷害事故”時,在質量評分時會一次性減分至50分,該課評價也會因此一項而不及格。
3.對《中小學體育課精品課程評價標準》的構想
《中小學體育課精品課程評價標準》的關鍵詞是“特色”和“引領性”,主要面對的具備優良教學條件的學校;評價主要對象是優秀體育教師;其目的是通過這個質量標準發現新的教學經驗和模式,以點帶面,大面積地增加特色優質課的課例,深化體育課程教學改革。
《中小學體育課精品課程評價標準》的主要評價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穎的教材教法思路:這本是精品課程的靈魂和最關鍵之處,又由于體育教材教法研究嚴重不足,因此更是急需精品課程的引領之處。體育教材教法研究的思路應該主要體現在:依據學理的技能教程和教法的創新、課中身體鍛煉內容和形式的新創意、新興運動項目及鄉土體育教材開發、利于學生探究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以及能確保“有危險性內容”的教學措施五個主要方面,上述哪個方面有特別突出的地方都可以直接得到滿分30分。
(2)獨特的教學風格:這也是精品課程的重要體現點。本標準主要關注:①表現在課堂整體效果上的風格,主要體現在教學呈現出特別良好的氛圍和特定的教學效果上;②表現在教師教法上的風格,主要體現在教師在教學語言風格、組織方法上有突出的特色上;③表現在學生集體上風格,主要體現在學生集體活動中體現出優良的班風和日常教育成果上。上述哪個方面的教學風格有特別突出的地方都可以直接得到滿分30分。
(3)突出的教學效果:精品課程一定要有突出的教學質量,也就是突出的教育教學效果。教學效果體現在:①技能明顯程度,即學生的戰術水平有明顯提高;②鍛煉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即學生身體得到了有針對性的鍛煉;③知識原理傳授的效果,即學生獲得了知識或明白了原理;④運動成功感受,即學生對體育課有很良好的感受。
(4)較強的示范性和可學性:精品課程雖是很有特色的優質課程,但必須具有引領性和示范性,因此必須有基本的可學性和可模仿性。可學性和可模仿性體現在:①清晰教學的思路,即教學思想正確清晰,符合主流教學理念,符合課標精神;②可見可行的教法,所采用的教法實用、有效,且具有很強的可模仿性;③普通的教學條件,教學基本符合常規條件,不需要很特殊和昂貴的器具,可在一般的體育場地上教學。
(5)其他教學基本要求:精品課程必須要符合教學的基本要求,“教學基本要求”都是“一票否決”的減分項目,有一項為“無”就可以減分100分。“基本教學要求”的具體內容為:①有無基本的教學效果;②有無足夠的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③有無安全隱患和事故發生;④有無教育設計和教育事故發生;⑤有無完整的學期、單元設計和計劃等。
四、結語
體育課需要“強化”,所謂“強化”就是要大幅度地提高教學質量,就是使體育課成完成國家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而要大幅度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就必須讓所有的體育教師都知道什么是質量,什么是“沒質量”,還要讓所有的體育教師都能有動力去提高自身體育課的質量;而要讓所有的體育教師都能努力地去提高自己的體育課質量,就必須有針對各種教學實際情況的,明確科學的體育教學質量標準。
本文主張:我們必須把質量明確地定位在讓學生“學懂”(讓學生很好地掌握終身體育生活所必須的體育與健康的知識原理)、“學會”(讓學生很好地掌握1~2項在終身體育中可以實踐的運動本領)、“學樂”(讓學生能在學校體育中獲得良好的體驗,并把這種體驗上升為對體育的興趣愛好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并根據中國各個地區、學校和教師之間的巨大差異,分層次地編制不同目的、不同對象、不同內容的教學質量標準,逐步地規范、提升和創新體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本文所提出的三個標準現在只是設想,“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教學改革)”將在這個設想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研究和縝密的論證,以便讓全國的體育課能盡早有質量的意識、質量的努力方向以及質量追求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