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順


摘 要:本文運用個案分析法,針對日常課堂教學口訣運用忽視年齡特征、違反學習規律、成了門面裝飾、創編偏離教學重點、依賴網絡搜索等案例,分析其危害與不足,從而建議口訣運用要有兒童立場、循序漸進、全程使用,口訣創編需要量身定制、掌握方法,才能高效發揮口訣功能,幫助學生理解技術動作。
關鍵詞:體育;口訣;誤區;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2014)03-0040-02
在體育教學中恰當地運用口訣,既能激發學生的動作技術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加深學生對動作要領的理解。然而,由于一些教師對體育教學口訣認識不清,實際運用中把握不準,還存在諸多誤區,致使口訣效能發揮大打折扣。
一、口訣運用忽視年齡特征,建議以兒童為本
現象:在小學二年級前滾翻教學展示中,教師出示了“兩手撐墊與肩寬,低頭弓身準備翻;腳蹬離地腿伸直,頭頸背臀依著墊;向前滾動似車輪,團身抱頭前滾翻”口訣,并引導學生通過讀一讀,做一做,說一說,糾一糾進行動作學習。在課后小結回顧時,卻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完整復述前滾翻口訣。口訣成了作秀。
剖析:課后,筆者與教師交流之后,才知道口訣不是教師親自創編的,而是從高年級教案中直接“拿”來的。低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相對薄弱,且對語言文字理解能力差。案例所述前滾翻口訣,學生很難理解其意思,一節課下來,記不住口訣,教學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創編教學口訣,要根據教學對象的年齡特征、文化水平、體育基礎、接受能力等因素來創編。針對低年級學生,一般宜用兒童化的語言編寫體育口訣。如案例中前滾翻的口訣,可以創編成“小皮球,圓又圓,低頭團身快又準”,學生在學做“小皮球”的具體情境中,自然會突出“團身緊”的動作要領。而對于中年級的口訣編寫,可以凸顯趣味性的特點。如在教學輕物投擲時,可編寫口訣“手榴彈我不怕,用它來把敵人打,右手握住小疙瘩,身體側對投擲方,彈過肩頭體后仰,揮臂鞭打前上方。”這種情境設置可以有效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練效果。高年級,由于對動作學習有了一定的要求,所以創編口訣時,兼顧興趣的同時適當注重技術要求。如在創編投擲口訣時,以右手為例,就需要多加入“重心落在右腳上,蹬地轉髖向左轉”的動作細節要求,以提高動作教學質量。
二、口訣運用違反學習規律,建議循序漸進
現象:在三步上籃第一課時教學中,教師出示動作口訣:“一跨大步接球牢,二跨小步用力跳,三要翻腕托球舉球高,四要指腕柔和用力巧。”由于過多關注了接球牢、用力跳、翻腕、托球、舉球高、指腕柔和用力巧等動作要領,縱然教師拉大嗓門,下足力氣,然而因動作要點太多,細節要求過高,學生練得頭暈腦脹。一節課下來,師生都是顧此失彼,反而無所適從。
剖析:動作學習的泛化階段不宜過多關注細節。上述案例中的口訣,雖然涵蓋了三步上籃的動作要領,但過多關注動作細節,就會誘導初學者更多地產生多余動作,違背了這個階段的學習規律。這一階段的口訣,應該體現動作的完整性和簡練性,可用簡潔、精當的語句把動作要領和方法要求等簡明扼要地表達出來。如泛化階段三步上籃七字口訣:“一大、二小、三高跳”,既簡明扼要,又便于記憶。因此,運用口訣進行教學時,應依據學生身心發展認知特點,循序漸進,分清重難點,更要結合動作技能形成規律。各階段具體要求見表1。
三、口訣運用成了門面裝飾,建議全程使用
現象:在籃球行進間運球教學中,教師把運球動作要領口訣(上體前傾膝微屈,五指分開肘為軸;用力按球側后方,大步奔跑要跟上;左右兩手快運球,抬頭觀察視野廣)張貼在小墊子上。在動作學習時,組織全班學生讀一讀,然后口訣就失去了用武之地,告別了課堂教學,再也沒有在教學中體現。
剖析: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像本案例中教師把口訣使用當成了裝飾門面工具的現象不乏其數。其實,口訣具有形象生動、簡潔明快、重點突出、上口易記、富有韻律等特點。教學中應該充分挖掘口訣的內涵和功能,科學合理設計與安排,讓口訣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得以使用,尤其在動作提醒和糾錯方面,會極大地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動作學練質量。如本案例運球口訣,當出現“運球重心高”的錯誤時,教師可以用“上體前傾膝微屈”的口訣提醒學生;當出現“球不粘手”的情況時,教師提醒學生“五指分開肘為軸”;當出現“運球不走”情況時,教師可以用“用力按球側后方”提醒學生;當出現“人跟不上球行進”時,教師可以用“大步奔跑要跟上”提醒學生;當學生“只會用右手運球”別扭時,教師可以用“左右兩手快運球”提醒學生;當學生運球中出現“低頭看球”錯誤時,教師可以用“抬頭觀察視野廣”提醒學生,促使動作的掌握和糾正錯誤動作。
四、口訣運用偏離教學重點,建議量身定制
現象:在一次同課異構教研活動中,就“蹲踞式跳遠”由三位教師提供不同的課例。雖然大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各不相同,但課中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口訣進行動作教學,“跨步飛躍體正直,后腿前擺并前腿,兩腿上舉靠近胸,落地揮臂伸小腿。”盡管上課年級和課時不同,課的重難點不同,但跳遠口訣完全相同,口訣成了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通用“公式”了。
剖析:筆者用“蹲踞式跳遠口訣”在百度中搜索,結果也是只能搜到上述口訣。所以,上述蹲踞式跳遠口訣成了大家選用的范本就不足為奇了。各校、各班、各課時和各學生學習情況不一,蹲踞式跳遠的教學重難點自然也就各不相同。口訣沒有針對動作學習的重點與難點創編,只是網上搜索直接拿來,不加選擇與改進,這樣的口訣背離了教學重點,自然就失去了應用價值。就拿五年級蹲踞式跳遠單元教學為例,分成五個課時進行跳遠學習,每課時的教學重點與難點不同,創編的教學口訣就應該根據重點難點作相應變化(表2)。
五、口訣創編依賴網絡搜索,建議掌握方法
現象:曾幾何時,我們的工作、學習和編寫教案不同程度地患上了“網絡依賴癥”,電腦成了人類的“二腦”。創編教學口訣也似乎如此,需要口訣時就會習慣性打開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進行搜索。甚至有些教師根本不考慮這些“拿來”的口訣是否與班級、學情相匹配就直接運用于自己的課堂或學生。每到賽課或評優課前,筆者總會接到教師打來的求助電話,希望幫忙創編教學口訣。
剖析:“讓我們先上網搜索一下”,口訣創編讓我們過份依賴網絡搜索,大腦“犯懶”直接導制思維趨向簡單化、碎片化,無法進行深入的思考,更談不上創新工作。由此可見,我們一線教師要想運用好或創編出實用有效的口訣,了解和掌握一些口訣創編竅門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如山東省榮成市徐強老師,通過實踐,提煉總結出創編口訣的六種小竅門(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