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碧
【摘 要】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生本課堂下如何進行化學實驗教學,已經成為化學教師面臨的研究課題。本文分析了生本課堂一般教學操作流程、生本化學實驗教學的高效策略、生本課堂下的化學演示實驗和探究實驗。
【關鍵詞】高中化學 生本課堂 實驗教學 教學效率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12.179
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的生本課堂,是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本質是“保護每個學生的內在積極性,以學生可持續發展為根本利益,挖掘并擴展學生內在潛能。”為推進中國個性化教育的發展做出革命性貢獻。生本課堂鼓勵先學,學習目標以前置作業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學生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教師根據學生課堂展示的情況,再確定詳細講授的內容。采用個人、小組和班級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班級以小組為組織單元進行教學活動。運用生本課堂的理念和模式組織化學實驗教學,使其成為學生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
一、生本課堂一般教學操作流程
(一)前置作業
前置作業設計原則:(1)前置作業要符合學生認知水平,保證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其中。(2)前置作業應具有誘發性。學生會感興趣,有啟發、引導的作用。(3)前置作業能夠落實學習目標。(4)前置作業應體現多元價值取向。前置作業的內容:前置作業的內容可以是書面知識的整理,知識點記憶。也可以是實驗構思,家庭實驗操作,社會調查等。前置作業落實:前置作業的完成是課堂展示的基礎,對于應有必要的檢查和評價。時間安排在課堂展示之前。形式組內檢查、組間檢查和教師抽查相結合,并通過自評、互評、師評的多元評價方式給與一定的評價。一是檢查督促,二是肯定鼓勵,保證生本課堂往下環節的順利進行。
(二)小組交流
通過前置性作業指導學生先學,學生帶著自學的成果和疑問再回到課堂,就可以進行小組交流。小組交流的目的:一是對自學的知識進行組內分享,二是合作解決個體沒有學會的知識,并通過討論解決小組學習中存在的分歧、疑問。
(三)課堂展示、激勵講評
生本課堂實施中,根據教學內容的需求,可以先展后評,全體完成展示環節,再全體來評判。也可以邊展邊評,教師及時對學生展示情況作出回應。課堂展示是生本課堂的亮點之一。各個小組要把自己的學習、討論成果進行展示。學生展示自己的“想法”“做法”“說法”,教師通過他們的展示,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確定指導內容、方向,以學定教。教師組織展示過程,要程序合理、時間緊湊,多加鼓勵,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展示的欲望。通過學生的交流和評價,能使學生思維快速發散,不僅使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彌補知識的缺陷,還能最大限度的調動每個學生的思維潛能,學會互相欣賞,互相學習。
二、生本化學實驗教學的高效策略
(一)把握學生探究能力,合理安排探究內容
所有教學活動都應從學生實際出發,教科書面向全體學生,但不同的區域,不同的學校,不同的班級,教學水平是不一樣的。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很多探究實驗是他們達不到的,“以生為本”,我們可以做出取舍。依靠學生的能力無法設計出來實驗,教師就可以直接提出實驗方法步驟,由學生按要求開展實驗,收集證據。
(二)利用前置作業,引導學生合理猜測
科學探究是有路數的,一般是:提出問題、預測、制訂計劃、探究、形成認識、拓展運用。在這個探究過程中,制訂計劃在實驗中其實就是設計實驗。實驗設計是高層次的要求,現實很多學生達不到這個高度,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合理的引導。以生為本,利用前置作業可以適當給與提示和操控。根據學生的現狀安排設計,由淺入深,先簡單的實驗設計,再到復雜的實驗設計;化整為零,復雜實驗分成幾塊設計,再組合起來。教師指導的力度應依據實驗難度和學生探究能力狀況而定。
(三)實驗材料的提供要有利于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
學生科學素養一項最重要內容就是實驗設計能力。而提供什么樣實驗材料和什么時候提供實驗材料都對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培養密切相關。用材料啟發、暗示學生設計實驗。應該在學生設計實驗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需求再提供給學生所需的實驗材料,這樣才有利于學生思維的磨練,有利于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
三、生本課堂下的化學演示實驗
演示實驗是最生動、最有效的直觀教學方式,在實驗教學中應用也最為廣泛。演示實驗的功能可以總結為:
1.對學生操作的示范作用。演示實驗是學生得到的化學實驗的第一印象,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以后的實驗。他們會模仿教師的操作。實驗儀器怎么拿,怎么放,怎么組裝等;還會模仿教師處理實驗的態度,怎么對待實驗危險?實驗失敗怎么辦?模仿教師的對實驗的理解,用實驗去驗證,用現象去解釋。
2.多種感官刺激,引起興趣。課本說的是抽象的,實驗給與學生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多種感官信號,激起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到實驗中來,去看、去聽、去聞、去摸。
3.誘發思考。實驗最深層次的要求是誘發學生的思考,實驗為什么這么做?為什么顏色變化了?為什么有氣體、有沉淀?為什么熱了,為什么涼了?這些現象怎么解釋?再進一步想,我可不可以做這個實驗。
四、生本課堂下的學生探究實驗
1.根據學生水平安排探究活動。學生是探究主體,探究活動必須在學生現有水平下能夠進行下去。開始學生基礎比較薄弱,可以先安排一些簡單的探究,隨后慢慢加深。有些復雜的,可以采用邊講邊探究的形式,分成幾個部分來進行。
2.利用前置作業,幫助學生完成相關知識儲備。學生獨立完成前置作業,通過查找閱讀課本,了解知識概況,根據本課需要回憶已有知識,可以通過網絡收集素材。為探究做好充分準備。
3.幫助學生制定實驗方案。引導學生做好假設,實驗假設、推理是較高層次的能力,作為高中生,很多沒有獨立形成的能力,老師要根據學生需要給予引導和培養。
4.有效調控,嚴格時間管理。充分做好預案,預估每步所需時間,掌控實驗節奏,教師可以適時插入點撥。平行探究實驗可以組內分工或不同組分工,平行完成。
5.生本課堂以“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為宗旨,采用個人、小組和班級多種方式的自主學習,鼓勵先學,以學定教,少教多學。為了提高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我們要加強生本課堂的化學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趙曉影.適應新課程改革要求,做好高中物理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
[2]包曉玲.淺談在初中語文生本課堂中如何提高學生的質疑水平[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