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惠惠
安徽農業大學招生就業處,安徽合肥,230036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工作”,“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增強就業穩定性”,“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支持力度”,全黨都要“支持青年創業”。高校開展創業教育工作,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高校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高校全面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也是高校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大學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1]。當前,大力開展創業教育已成為我國高校的普遍共識,創業教育已逐漸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2-3]。
基于對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對我國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現狀進行調查與研究,目的是為農業院校開展大學生創業教育、培養創新創業型農業科技人才提供參考依據。
運用問卷調查法,對安徽農業大學在校大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本次調查涉及12個專業,共發放調查問卷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83份,有效問卷收回率為94.3%。問卷內容涵蓋四個方面:對創業教育的認識和需求,學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和師資現狀,創業教育活動的開展現狀,創業教育和培訓的完善途徑。
關于創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學生普遍認為可以“培養創業意識和創業精神”,能夠“轉變就業觀念,拓寬就業渠道”,可以“教授創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是“開展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有效途徑。
針對“你目前對學校創業教育的態度”這一問題,選擇“比較關心,但參與者較少”和“非常感興趣,參與積極性高”的占55.5%,而選擇“認為事不關己,缺乏積極性”和“沒有必要”的分別為26.8%和17.7%。
2.1.2 學校創業教育課程開設狀況
“你認為目前學校創業教育指導課的教學效果”,40.99%的被調查者選擇“說不清”,38.87%的被調查者選擇“需改進”,選擇“好”的僅為20.14%。
針對“你認為學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障礙”這一問題,被調查者選擇的順序依次為:“提供創業實踐或獲得經驗機會”不足,“校內創業師資”不足,“學校的創業文化氛圍”不強,“現教材應用性或針對性”不強。
“你認為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關于創業技能理論教育存在的問題可能是”,52.65%的被調查者選擇“創業教育師資缺乏”,48.76%的被調查者選擇“創業技能的教育理論不完善”,其后被調查者的選擇項依次為“創業技能培訓的等級認證工作未開展”“沒有創業技能相關的理論教育活動”。
2.1.3 學校創業教育活動開展狀況
“你所了解的學校開設創業教育類課程及實訓項目有”,被調查者普遍知道“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指導”和“大學生創業教育指導”,但對于學校開展的其他創業教育、創業培訓項目(如GYB、SYB等),僅41.69%的被調查者知道“大學生創業模擬實訓”。
“你參加過學校組織的創業教育活動有哪些”,超過50%的被調查者參加過“創業講座”或“創業教育理論課”,36.75%的被調查者參加過“創業模擬訓練”,而被調查者中參加過“創業園實踐”和“創業設計競賽”的僅占31.45%和28.62%。
“你認為所在二級學院創業教育實踐的開展情況如何”,被調查者的選擇順序依次為“開設了創業教育課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工作部及共青團組織在創業教育中有所作為”“有專業教師指導,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科研服務活動”“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學校開展的創業技能提升訓練”。
2.1.4 對創業教育課程開設的建議
“你認為大學生接受創業教育的理想階段是在”,63.60%的被調查者選擇在“三年級”?!澳阆M麑W校開設的創業指導課程內容更注重哪些方面”,被調查者的選擇項依次為“個性化輔導”“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市場營銷”“創業案例分析”“財政稅收”。
2.1.5 對創業教育活動開展的建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創業教育結合路徑有哪些”,被調查者的選擇項依次為“營造深厚的創業校園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融入創業精神或創業意識培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與創業教育開展模式相匹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擔任創業導師”。
在“你認為創業教育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的多項選擇問卷中,選擇 “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的實踐教育”和選擇“舉行創業模擬實訓類培訓”的被調查者分別為88.70%和79.86%,其次依次為“大學生創業課程的理論教育”和“大學生創業實踐活動或創業競賽”。
“你認為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途徑可以有”,被調查者選擇“加強社會實踐,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將創業精神、創業技能的培養設計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加強課堂教育,將創業素質培養植入課堂行為規范中”“開設創業教育課程,課程體系比較完善”等四個選項的比例分別為80.21%、72.08%、57.60%和54.77%。
“你希望通過怎樣的方式獲得創業知識和技能”,被調查者的選擇項依次為“活動+訓練”“親身實踐”“老師授課”。
“你認為學校有關部門培養大學生創業的途徑有哪些”,被調查者的選擇項依次為“進行模擬創業情境下的行為訓練”“建立創業實踐基地”“提供創業政策指導、咨詢”“開設創業教育課程”。
通過對問卷的分析可以看出,安徽農業大學已經逐漸形成一個良好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所開設的創業教育相關課程、開展的創業教育相關活動對學生獲得創業知識、提升創業能力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總體上學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和創業教育活動開展還存在一定的問題。
(1)被調查者普遍能夠正確認識和評價高校創業教育的積極意義,并給予了正面的回應,但學校創業教育的整體氛圍亟待進一步營造,學生參與創業教育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還有待進一步調動。
(2)被調查者對創業教育課程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較低,認為仍需進一步改進;同時,被調查者認為創業實踐獲得經驗的機會、校內創業師資、創業技能的教育理論等方面制約了創業教育課程的發展。
(3)被調查者對學校就業與創業指導、創業講座等課程或創業教育內容了解較多、參與較多,但對大學生創業模擬實訓、創業園實踐等專門的創業培訓和創業實踐了解有限、參與度有待提高。對二級學院創業教育實踐的開展情況普遍表示認可。
(4)創業指導課程內容更應注重個性化輔導,突出創業教育的實用性,應加強學生人際交流與溝通技巧教育。應通過創業案例分析,教會學生進行創業機會和環境分析,教育學生了解市場營銷、財政稅收等基本創業知識。
(5)進一步加強“社會實踐”“建立大學生創業實訓基地”“將創業精神、創業技能的培養設計成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中”等是學校開展創業教育的有效途徑。
良好的創業教育氛圍是培育大學生創業意識、提升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外部推動力。為了進一步擺脫高等教育和就業教育的傳統觀念,把創業教育理念深入師生頭腦,農業院校應加強創業教育的組織建設,建立創新創業教育多級組織架構,成立校級層面的創新創業管理中心,成立院級和專業層面的若干學科或專業特色的創新實踐基地,成立學生層面的各種創新創業實踐協會[4]。同時,農業院校要充分利用學校的報刊、廣播、網絡論壇、形勢報告會、座談沙龍等形式,積極面向大學生宣傳國家和地方關于促進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政策、措施以及高校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和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新舉措、新成效,宣傳成功企業家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先進典型,營造勇于創新、敢于冒險、樂于創業的校園創業文化氛圍[5]。
農業院校要立足“農”字做文章,深入念好“農字經”、唱好“愛農戲”,在培養農趣、提高農技、激勵農志上下功夫,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興農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神農大講堂”科技學術講座、“興農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愛農杯”涉農實用技能競賽、新農村規劃設計大賽等系列品牌活動,引導學生牢固樹立“學農、愛農、務農、富農”的思想,教育有創業意向的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激發學生在農業科技領域的創業熱情。
課程體系構建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環節。作為以農業學科為特色的農業院校,應積極探索建立具有農林學科專業特色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結合專業建設、學科建設開展創業教育課程建設,構建具有創新特點和鮮明特色的人才培養方案,培養具有創業能力的適應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農業科技專門人才,認真實施“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積極構建卓越農藝師、卓越農業工程師、卓越農業經濟師等卓越人才培養體系,要面向農林業生產一線以及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需要,深化面向基層的農林教育改革。
在課程體系建設中,要突出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加強學生綜合素質教育,應注重將行業標準引入到專業標準,將執業資格標準引入人才標準,將技術標準引入課程標準;要強化實踐育人環節,以創業能力培養為導向, 構建以課程為指引和以專業為指引的實踐教學體系,研究制定專業實踐能力標準,完善實踐教學體系,豐富和改革農學、畜牧、園藝等學科專業的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加強農林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積極創造條件,讓學生盡早參加科研和創新創業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知識競賽、科技活動和創造發明[6]。農業院校應充分考慮學生身心發育特點和對創業內容的階段性需求,建立全程化、分階段的創業課程內容與教學體系,拓展和加深學生的專業理論水平,積極開展創業模擬實訓,培養學生的開拓精神和創業能力,為學生畢業后能立即適應社會并敢于自我創業、快速適應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創業教育是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為使農業院校大學生盡快掌握創業過程,學校應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科技競賽、社會實踐、創業計劃大賽、學生科研素質拓展訓練、創業社團、大學生創業園、創業模擬實訓等多種多樣的創業實務訓練,使大學生的創業綜合素質在實踐過程中得到錘煉和固化。
同時,農業院校要緊扣專業、學科發展,積極建立以農業園、農萃園、教學生產實習基地等為基礎的創業實踐基地和創業孵化園,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的機會,并在政策、財物等方面給予保障,營造良好的創業實踐氛圍,引導學生結合專業學習,積極從事農業、林業、畜牧業等相關領域的創業實踐活動。
師資是創業教育有效開展的核心,建設具有創新能力的師資隊伍是創業教育的基本保證[3]。農業院校應針對當前創業教育師資現狀,尤其是具有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雙師型”師資緊缺的局面,成立創業教育和創業指導服務的專職教師隊伍,為學生提供專業的創業教育和全面細致的創業指導服務。農業院校應加強創業教育師資的培訓力度,努力提高創業教育教師的創業教育意識和創業理論知識水平,加強創業教育師資的創業實踐機會,增強教師自身的創業實際經驗和實踐感知,打造具備扎實創業教育能力和豐富創業經驗的專業師資隊伍。
同時,農業院校應加強同農林相關企業界的聯系,積極完善農業院校與科研院所、涉農涉林企業合作機制,聘請一批生產、科研、管理一線專家做兼職教師,優化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知識結構,強化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針對性,教育農業院校大學生能夠懂得涉農涉林等農業企業的基本運行模式,提升學生在農業相關領域創業實踐的能力。
創業典型的激勵作用和榜樣示范作用是創業教育活動中的重要內容。農業院校應積極挖掘學生創業典型,印發“創業校友風采錄”或創業典型風采錄,并積極利用報刊、廣播、網絡論壇等宣傳創業校友的事跡,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典型、創大業。
農業院校應深入挖掘農林牧副漁等農業企業的校友創業典型,發揮他們的引導效應,鞏固學生的專業思想,強化學生的專業意識,讓學生明白農業戰線大有可為,教育學生樹立堅定的在農業產業領域創業的信心,切實落實“學農、愛農、務農、富農”的農業高等教育目標,服務“三農”工作。
創業教育具有社會性與其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的個性并存的特點,因此,農業院校應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積極整合校內資源,廣泛尋求社會支持,充分利用社會優質資源,努力構建完善的、具有農業院校特征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支撐體系和資源利用體系[7]。
農業院校應充分利用校內的優秀人才資源。農林學科是農業院校的優勢學科,但同時農業院校往往擁有理、工、經、管、醫、文、教、法等多種學科。因此,各類高級專業技術人才是農業院校重要的人才資源。農業院校在大學生創業教育實踐中應有效利用好這批人才資源,努力發揮好全體教職員工的主動性,形成人人關心、人人支持和人人服務大學生創業教育的良好局面。
農業院校擁有的農作物新品種、優良畜禽新品種、林果新品種、新型農業技術等是優秀的農業科技成果,也是大學生創業教育重要的資源。農業院校應充分利用好這些科研技術和科研品種,在服務于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同時,促進成果的推廣轉化,促進農村發展、農民增收。
農業院校應充分挖掘學??臻g資源,有效利用農學、畜牧、園藝、茶學、環境工程等生產實習基地,為學生提供創業實踐場所保障;同時,以校外實習基地和產學研合作基地為依托,建設覆蓋農業產業方方面面的、分散性大學生創業實踐基地,為學生創業實踐提供有效載體。
農業院校應積極發揮各級學生組織、各類學生社團的作用,促進大學生創業教育。各級團學組織、農業經濟研究會、新農村發展研究會、園藝植物觀賞協會、創業者協會等學生社團是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重要力量和組織形式。農業院校應充分發揮學生組織等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功能,讓他們在創業教育的實踐活動中不斷發展壯大,不斷提高影響力,不斷提升帶動力,引領大學生創業教育不斷深入開展。
高校、社會、企業、政府等方面良性互動的創業服務科學化系統,有助于提升大學生創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和支持度[8]。農業院校應積極聯系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教育主管部門、金融機構和企業等,設置各種類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金,對有發展潛力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給予輿論、資金和技術上的強力支持。農業院校應發揮自身辦學時間較早、校友資源豐富的特長,在大學生創業教育中注重發揮校友資源的作用,將農業院校打造成校友創業的資本、人才信息集散中心。農業院??梢陨钊爰訌娕c政府、企業的密切合作,在關于工商注冊登記、稅務登記和其他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落實等方面做好工作,加快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成果的轉化力度。
創業教育是高校一項長期而艱巨的教學任務,培養創新型農業科技人才和提升農業院校大學生創業能力,是當前農業院校面臨的重要任務。農業院校在推進創業教育過程中,要遵循農業高等教育和農業人才培養的規律,結合學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專業特色,科學定位,不斷地進行創業教育實踐探索,構建符合農業院校大學生發展需要的創業教育模式,培養符合時代要求的創新創業型農業科技人才。
[1]姬惠惠.高校創新創業型大學生培養的研究:以安徽農業大學為例[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6):50-54
[2]李偉銘,黎春燕,杜曉華.我國高校創業教育十年:演進、問題與體系建設[J].教育研究,2013(6):42-51
[3]周穎,強利軍.地方性新建本科院校創業教育師資問題探析[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10):115-117
[4]胡桃,沈莉.國外創新創業教育模式對我國高校的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13(2):91-94
[5]郭晉暉,何臨春.高等農業院校創業教育初探[J].教育探索,2013(1):152-154
[6]付金沐,陳嘯吟,馬艷平,等.對地方高校深化教學改革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思考[J].宿州學院學報,2012,27(10):118-120
[7]李躍,王淑霞.構建以就業思維為導向的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J].宿州學院學報,2011,26(4):95-97
[8]李炳論.大學生創新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構建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32):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