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秋生+費美娟+隗元峰+于婷
摘要: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是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是高等教育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本文從我國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狀況出發,指出了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中存在的幫扶力度、創新意識、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科體系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對策。
一、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狀況
199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明確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2002 年4 月,教育部在清華大學等高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試點工作,這標志著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由自發探索階段進入到教育行政部門引導下的多元探索階段。2006 年《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特別強調要“注重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和就業能力、創業能力”。2008 年,教育部通過“質量工程”項目,又立項建設了30 個創業教育類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10 年4 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并專門成立“教育部高等學校創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對統籌做好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創業基地建設和促進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進行了全面部署。2012年9月、2013年1月,教育部分兩批啟動了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落實做好“本科教學工程”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實施工作要求,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迎來了全面實施的歷史機遇。
近年來,國內高校在各級政府的積極引導下,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在探索發展的進程中,各高校百花齊放,通過不同的方式,探索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形成了三種比較典型的教育模式:學科導向模式、實踐導向型模式和綜合型模式。
二、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育存在的問題
借鑒試點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經驗,國內許多院校以一種新的教育觀積極進行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和亟待解決的問題,制約著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發展。
(一)創新創業的幫扶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
盡管各高校大力宣傳創新創業的理念, 但實際上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力度還遠遠不夠,還沒有形成尊重、支持創新創業的強大氛圍。另外,社會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礙,盡管國家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在政策上有所傾斜,但是對于一些實際的便利和幫扶, 如創新創業資金的籌集、場地場所的供應等方面,還沒有強大的政策支持。
(二)大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有待進一步加強。
受到經驗缺乏和專業水平的限制, 很多大學生并未真正意識到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性,僅僅是應學校的學分規定要求而進行相應的創新創業活動, 缺乏興趣的培養和創新意識的樹立。有的學生雖然有很多創新的想法,但普遍對自身的能力表示不自信,又得不到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使得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積極性不高。
(三)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科體系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高校創新創業課程設置更多以講座的形式進行,系統性差,尤其缺乏對于創新創業技能的教育和培訓。創新創業課程未能與專業人才培養計劃相結合,體現和突出專業特色。
(四)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目前各高校師資的引進追求高學歷,過于強調新增教師的科研潛力。大多數專業課程教師專業面狹窄, 缺乏企業管理實戰經歷和創新創業的體驗,不能系統地指導學生的創新創業工作的開展,講課只能照本宣科,無法使學生從創新創業課程中獲取發展的能力。
(五)創新創業教育的實踐環節有待進一步加強。
很多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更多的是單純講授創新創業知識,有些高校雖然舉辦或參與了各種形式的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 但多數學校和學生不會真正將創新創業計劃付諸實施,而是過多地看重比賽。大學生創新創業實習基地缺乏,現實中很少有企業愿意提供機會,讓學生學習實際的企業管理和經營。大學、企業、其他機構、政府沒有形成開放的、多方互動的合力結構;雖然有些高校嘗試開辟高校創業園區或者成立創業孵化機構,為大學生提供在校創業支持,但由于高校擴招,很多學校的場地和資金資源有限,遠遠無法滿足大學生的創新創業需求。
三、提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對策
創新創業是當代大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途徑,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以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一) 注重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
創新創業意識是一種主觀的意識,這就要求高等學校要把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與研究型、應用型人才培養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責任之一。要讓學生意識到在當今就業形勢嚴峻的時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擇業觀念、開發創新思維、培養創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對大學生參與社會競爭有著重要的意義,同時對培養學生應對未來復雜的社會環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營造鼓勵創新創業的良好氛圍
通過報刊、廣播、校園網絡等形式積極宣傳國家和地方促進創業的政策、措施,高校推動創新創業教育和促進大學生創業工作的新舉措、新成效,宣傳成功企業家和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先進典型。開展各種學術交流、課外學術科技活動、主題教育活動。鼓勵學生參加各類學術講座和學術報告等,擴大學生知識面, 開闊學生的視野, 調動學生創新積極性。組織學生參觀創業成功的企業,邀請創業成功者介紹創業的奮斗歷程等,調動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建立一整套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的規章制度。在對學生的管理上實行彈性管理, 學生可以一邊在學校學習,一邊在企業工作,半工半讀、工學結合,允許學生學業中途休學創業等。
(三)完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
在借鑒國內外創新創業教育的成功經驗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 組織高水平的創新創業教育專家并吸納部分創新創業成功人士編寫適用和有特色的高質量教材,增強創新創業教育的頂層設計。要把創新創業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通過基本理論、案例分析和模擬練習的組合設計,用模塊化方式實施,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有關創辦及管理小企業的知識和技能。課程設置要突出專業特色,創新創業類課程的設置要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融合, 創新創業實踐活動要與專業實踐教學有效銜接。與此同時,課程的開設要充分利用原有課程資源,結合學校實際,實現跨學科、跨專業課程資源共享,結合學校特點和學科優勢,努力形成創新創業課程的特色和優勢。
(四)加強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成果取決于教師,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通常由教師進行指導。學校應制訂相關激勵政策鼓勵教師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進行指導,聘請企業導師指導大學生創業訓練和實踐。導師要注重學生的學習與實踐相結合,對學生施行個性化管理。導師要真正起到指導學生和提高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作用,讓學生在實踐中少走彎路,取得更大的成果。高校也應加大師資培訓力度。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精神的教師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前提。對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進行專門的培訓,同時應制訂相關激勵政策對指導學生取得創新創業優異成績的教師給予獎勵。
(五)培養創新創業學生團隊
創新創業活動的開展,離不開團隊的合作。一個成功的創業項目,需要不同專業領域的學生團結合作,在創新創業能力培育過程中, 應重視創新創業學生團隊的培養,充分發揮來自不同專業、具有不同專長的學生的能力。創新創業團隊的建設可以跨專業、跨年級進行,形成傳幫帶的良性循環機制,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有利于在學生中普及創新創業意識, 也有利于在實踐中總結經驗,保證創新創業項目的持續發展,提高項目的成功率。
(六)加強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建設,強化實踐活動環節
以校內外創新創業基地為載體,組織學生參加創新創業實踐。一方面通過專業實習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另一方面,在利用校內外專業實習基地的基礎上,探索多種形式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實踐基地建設。通過建設大學科技園、創業示范園等形式,實現校企聯合,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教學,實現“產、學、研”相結合。此外,還可以倡導學生定期深入社區、農村等開展社會調查、科技服務等實踐活動。
[參考文獻]
[1]曾水英.創新創業教育:當代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內容—我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內涵與關系理論爭論狀況分析[J].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2009,(10):7-8.
[2]曾偉,白鳳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淺析[J].赤峰學院學報,2009,30(2):175-176.
[3]韓孟潔.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思考和實踐[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11(5):105-108.
(作者單位:山東農業大學,山東 泰安 2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