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玉芳
一、當前大學英語教學中面臨的困境
(一)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調
大學英語教學模式的確定,一方面受到教育理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限于現實中的教學要求。由于我國高考體制的引導,目前大多數大學生都是在分數的指引下,追求成績的提升,因而教學模式比較固化。片面追求考試成績,導致英語教學方法的單調。比如筆者曾經了解的一些重點中學,學習英語幾乎都是單詞、課文、練習、復習、鞏固、提高再鞏固。如此循環往復,題海戰術,反復訓練,直至將有些知識強化于學生大腦中。盡管有些經濟發達地方實行了電化教學,由于受限于經費投入,大部分地方中學的教學模式還是黑板、粉筆、課本教學。相對來講,這仍然是一種比較原始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與信息化時代、創新時代格格不入。這種限制和不足同樣在高等院校有所反映。
(二)英語教師任務繁重,師資力量相對薄弱
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大學英語教師任務繁重,師資力量相對薄弱。一是教學任務相當繁重,普遍超負荷工作,以我們學院為例,一般大學公共英語每周課時都在16節次左右。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大學生的人數也在成倍增長,英語教學各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比較突出的就是任務繁重,教師沒有時間和精力從事教學研究,也很少有機會進修和培訓。二是教師整體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大多數院校的英語教師都是從師范專業畢業,部分來自非師范專業,他們接受的教育都是普通高等教育,大都缺乏與所教專業相關的英語基礎知識,教起來不是那么得心應手。因此,教師隊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校內外的外語學習環境已大大改善,學生參與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其學習英語依賴教師的程度大大降低,學習興趣有所減弱。
從目前的教學趨勢來看,中國有條件的的小學已經自低年級開始學習英語,這就使得初中畢業生的英語基礎要較過去從初中學習英語的畢業生要好一些、高一些,同時,也為提高大學生英語基礎知識打下了前提。如果大學英語教師的水平不能盡快跟進或者提高,會影響大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再加上最近幾年,互聯網傳播迅猛,各種知識包括學習英語的知識通過各種媒體廣為傳播,大量英語培訓機構如新東方等迅速擴張,都使得大學生依賴教師學習英語的趨勢下降。
如何解決這些困境呢?筆者認為,需要大力加強ESP教學。
二、加強大學英語ESP教學
(一)何謂ESP英語。
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縮寫,主要培養大學生的專業課程中的英語寫作能力,引用資料為自己的觀點論述的能力,運用適合學術文體的結構和詞匯的能力,學術閱讀和記筆記的能力,學術小組的討論能力,做演示和陳述的能力,有效學習學術講座的能力,學術批評的能力等。其教學目標是掌握學術口頭陳述(oral presentation)的基本要領,包括英語聽和說的宏觀技能(macro skills),能聽懂英語授課,在專業科目的研討課中能口頭陳述自己的觀點,并能與他人討論和交流學術問題。提供學術語篇的閱讀和書面表達能力,包括讀和寫的圍觀技能(micro skills)和語域選擇能力,側重于說明和議論語體學術語篇的寫作等。
(二)如何加強ESP教學。
第一,首先要改變認識,要認識到該教學方法更符合因材施教教育規律。
因材施教出自《論語·為政》,所謂因就是根據;材即資質;施為施加;教就是教育的意思。指針對學習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體情況進行不同的教育。長期以來,我們用統一的大學英語大綱來教育高校除英語系之外的所有大學生,這些年大學英語為提高高校大學生英語水平功不可沒。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需求越來越專業化,大學英語教學也應該與時俱進,因應時代的變化,緊跟時代脈搏。
第二,要敢于實踐,投入建設。
ESP教學歸根到底就是在完成教育部對大學生英語教學的任務和要求的基礎之上,有針對性地增強來自各個不同專業的學生的專業英語教學。以我校為例,我校現有電子信息工程學院、機電工程學院、計算機技術與軟件工程學院、外語學院、商學院、輕紡與服裝工程學院、旅游與航空服務學院、輕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國際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生物工程學院、建筑工程學院、人文學院等14個二級學院共57個專業。另設有生物工程、建筑工程、藝術設計、人文社科等4個系,共52個專業。我校公共外語系有40余人,主要承擔了全校除英語系之外的大學英語教學工作。目前我校已有個別院系已經開始在試水專業英語教學。如人文學院的文秘英語,機械學院的機械英語,旅游與航空學院的旅游航空英語等。這些ESP英語教學課程的開設,受到了我校學生的普遍歡迎,選修學生絡繹不絕,反響熱烈。但是限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約,ESP英語教學的范圍還并未完全鋪開。
[注釋]
①ESP即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作者單位:武漢職業技術學院 外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