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薇
摘 要:《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健康是指人在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的良好狀態,幼兒動作的發展是身體機能發展狀況的主要表現,也是適應社會生活的基本能力。”子領域目標中提到的讓幼兒具有一定的適應能力,要保證幼兒每天的戶外時間不少于2小時,其中體育活動時間不少于1小時,以提高幼兒適應季節變化的能力。然而在日常教學中,戶外活動常常會因為其他領域的延時或這樣那樣的原因被教師一帶而過,所以,再總結存在問題后,要學著不斷嘗試改進,在明確活動類型、保證活動時間的基礎上,豐富幼兒的活動器械、內容,并通過材料的隱性指導策略,激發幼兒自主活動的積極性,讓健康戶外活動真正活起來。
關鍵詞:幼兒自主;健康戶外活動;組織策略
一、日常健康教育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指南》中對健康領域的教育建議后,總結了在日常健康教育活動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梳理分析。
1.教師“偏科”現象嚴重,計劃性不強
教師執教隨意性較強。組織時間不到位,缺乏統一的組織和安排。因此,戶外活動時間往往是放羊式或盲目式的。
2.幼兒園提供的運動器械不豐富
活動時難以滿足幼兒好奇、求變的特性,造成熱門器械受爭搶,冷門器械堆墻角的現象。缺乏統籌安排,出現器械“撞車”現象,造成材料不夠用的現象,影響了教師和幼兒開展戶外活動的積極性。在組織時形式比較單一,內容隨機性強,在幼兒參與活動時教師也會擔心幼兒的安全事故,對幼兒的運動限制較多,造成幼兒玩不痛快、玩不出新的現象,從而影響到鍛煉的效果。
3.活動內容鞏固性有余而發展性不足
在戶外活動中我們不難看到這一現象:幼兒戶外體育活動時,活動內容大多是復習性質的、舊的、淺顯的居多,缺乏新穎,缺乏挑戰。而新授的具有一定難度的內容及少,許多內容幼兒張口就答,順手就做,輕而易舉,毫無難度可言。
4.缺乏自主性,沒有充分體現“在玩中學、在學中玩”的原則
每次集中培訓時都在反復強調一個《綱要》理念和貫徹《綱要》精神,號召大家學習《綱要》,作好筆記,落實到實處,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激發幼兒情趣,讓幼兒自由自主地選擇游戲,使幼兒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但是,要真正做到這一點不是那么容易的。大多數教師擔心紀律不好或難以應付突發事件,就按自己的想法設計一個在掌控范圍內的游戲,整個環節都是教師唱主角,幼兒卻成了游戲的配角,使幼兒的自主性發揮不出來,自然,幼兒玩這個游戲也沒有興趣,更談不上完成的效果好了,造成幼兒的天性不能釋放出來,幼兒在這個過程中也得不到快樂。
二、健康教育活動中的組織策略
針對《指南》教育建議中的內容,查找了相關資料,分析、反思、梳理出了部分健康活動的組織策略,希望能應用于實踐教學中。慢慢總結經驗,反思調整,使我們的健康戶外活動能真正落到實處,使幼兒有個良好的身體,愉快的情緒,強健的身體。
1.了解幼兒園戶外活動的類型,保證活動時間
(1)有計劃、有目標的戶外活動
①幼兒園運動性區域活動是幼兒園體育活動的一種特殊形式,是教師根據主題目標,有計劃地創設與主題相關的區域,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選擇、自主游戲、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活動。每天活動時間約40分鐘。
②早操是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是有組織、有結構的成套身體動作練習,是一種全身性的系統身體鍛煉活動。每天時間約25分鐘。
③戶外體育游戲是一種內容豐富、活潑有趣、規范性低、可變性和開放性強的戶外活動。每天活動時間約25分鐘。
(2)自由式的戶外活動
自由式的戶外活動包括餐后散步、玩大型玩具等自由活動。每天活動時間約30分鐘。
2.從運動器械著手,多渠道豐富資源
(1)教師學會靈活運用各類運動器材,讓學生豐富課堂活動
①布類、繩類器械:毛毛蟲鉆洞、跳袋、跳繩、翻繩、皮筋……
②紙類器械:紙盒鞋、滾筒、各種紙箱小推車、小汽車……
③鐵類器械:滾鐵環、鐵圈、壘高鐵桶、拖拉玩具……
④瓶、罐類器械:保齡球、拉力器、可樂瓶舞龍、梅花樁、罐類搭建……
⑤木、竹類器械:拉力器、晃板、杠鈴、陀螺、長竹竿、竹排車、竹梯橋……
⑥球類器械:紙球、布球、皮球、足球、籃球……
⑦混合類器械:輪胎車、健身器、百變呼啦圈……
(2)善于運用材料隱性指導策略
隱性指導策略主要體現在體育材料上作指示標記等,使該器械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不用教師一一講解、指導,幼兒一看就知道該怎么玩,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幼兒的自主性、參與性。如,我們在用礦泉水瓶制作的高爾夫球桿上貼了彩色標記,提示紙球接觸的面,減少幼兒反拿球桿的幾率;用草席制作的“坦克”,供幼兒鉆爬。一開始沒有任何暗示標記,幼兒在鉆爬的時候往往會偏失方向,后來,教師在“坦克”上進行了加工,劃上了兩條標記線以及兩只“小手印”,暗示幼兒爬行時,兩只手要摁在線上不會偏離方向,小小的暗示,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發幼兒潛能,滿足幼兒需求是讓戶外活動活起來的基礎
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懂幼兒的需求,盡量滿足幼兒的天性,激發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使其產生興趣,讓幼兒樂在其中,同時又得到了經驗的提升。這就要求教師有敏銳的觀察力,關注幼兒的個性發展,同時活動內容做到動靜適度,材料投放也要恰如其分,過多或過少都會帶來相反的效果。還可以利用資源共享的方式,激發幼兒的興趣。如,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班級同時進行游戲,交換器材玩,這樣既新鮮,又不雷同,幼兒的需求得到了滿足,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充分發揮幼兒的自主性是讓活動活起來的關鍵
教師在游戲過程中,要以一個參與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加入到活動中去,與幼兒分享和交流活動帶來的快樂,對能力較弱的幼兒應給予溫馨的關注,給予引導和啟發。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自愿組合、自愿選擇材料和伙伴、自愿選擇游戲角色,讓幼兒在歡樂的大自然中尋找屬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盡情地玩、盡情地笑吧!
5.活動的安全性是讓活動活起來的保障
首先,教師在組織幼兒戶外活動前,要檢查材料和道具是否安全,如有不安全的因素,應及時處理好,方可進行游戲。其次,教師和保育員應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在組織幼兒活動時要及時、無誤地處理好幼兒的突發事件,如有幼兒不舒服或流汗較多的時候,教師和保育員應及時通知保健醫生和給幼兒用毛巾墊上。最后,活動結束時,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幼兒收拾和整理好活動器材,清點好器材的數量,以免出現丟失的現象。
戶外活動與其他教育活動一樣,是多種形式并存、共同發揮作用的教育過程。在日常教學中可嘗試戶外活動與區角游戲的區域整合,有效地激發幼兒參與的積極性,實現多種資源的整合利用。讓我們在保證兩小時的戶外活動時間的同時,提高戶外活動的質量,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組織促進幼兒各種動作發展,真正體現《指南》健康領域的目標。
參考文獻:
[1]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4.
[2]顧榮芳,薛菁華.幼兒園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黃顯軍.對當前幼兒健康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的思考[J].學前教育研究,2003(ZI).
[4]陳仕范.幼兒健康教育應該重視的幾個問題[J].學前教育研究,2005(ZI).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正裕幼稚園)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