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春龍 趙廣勝
摘 要:小學科學是滲透科學常識、熏陶科學精神、培養科學態度的重要途徑,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的使命,科學課與其他課程不同,是以生活實踐為基礎,以實驗為途徑,從而發現科學現象,進行科學探索,從而產生對科學學習的興趣。
關鍵詞:室內實驗;規范操作;主體作用
室內實驗課是小學科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課堂紀律亂、鬧,實驗效果差讓許多科學老師頭疼,我認為只有正視問題,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才能規范科學實驗課堂,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下面我就室內實驗課堂規范操作應注意的問題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實驗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
課前準備是科學實驗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課程內容,教師進行相應的準備,教師在進行實驗準備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教材深度的關系。實驗前的學生準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在明確實驗目標的基礎上準備材料,或根據自己的方法來確定實驗材料,這是滲透科學方法創新科學思維的重要方式。
二、實驗過程中教師的示范引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要相融合
實驗教學中的教師示范,是為學生提供視覺形象和模仿的依據。為此,教師的演示和示范操作給學生的第一印象很深,也會逐漸影響他們在以后的獨立操作中仿效,可見示范對學生進行實驗操作的態度及嚴謹的科學學風的形成培養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根據實驗目的、實驗材料,自己來設計實驗方案,這種實驗方案是在教師指導,正確進行操作,在科學思想與科學態度結合下達到理智與創新的結合。
三、注意實驗之后的總結工作
教師要通過分析典型實驗,闡明實驗規律,加深學生對實驗的深化研究,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將學生的思路拓寬,將零散的實驗內容系統化、條理化,從而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提高。學生結合所觀察到的實驗現象以及實驗記錄對實驗結果進行總結,由小組內部進行討論,經過小組的內部討論向教師進行匯報,小組內部的討論充分發揮了民主精神,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對實驗現象與實驗結果進行真實的描述,如電磁鐵磁力大小與其他因素的關系時,有的小組小磁針并不偏移,這種情況就要向教師做真實匯報,師生共同再做實驗,從而找出更為準確的答案。
總之,小學科學課中的實驗應以規范學生的動手操作為主,教師的規范指導為輔助,鍛煉學生的實驗技能,學習研究科學的基本方法,同時注意培養學生的實驗素質,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青溝子學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