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美仙
摘 要: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群活生生的、充滿求知欲望的孩子們,為了達到“有效交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設計彈性方案,有效地進行預設,不僅備課是預設,教師平時積蓄的人文教學素養也是預設,課堂上隨機應變地運用教育智慧解決突發問題更是一種預設。
關鍵詞:務實有效;刪繁就簡;隨機應變
在現實的課堂教學中,我們面對的是一群群活生生的、充滿求知欲望的孩子們,他們帶著自己的知識、思考、靈性、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從而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教學過程也就不會一帆風順。為了達到“有效交往”,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應“著眼于整體,立足于個體,致力于主體”,設計彈性方案,有效地進行預設,不僅備課是預設,教師平時積蓄的人文教學素養也是預設,課堂上隨機應變地運用教育智慧解決突發問題更是一種預設。精彩的預設,才能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的情景中涌動生命的靈性。
一、教學目標——“務實有效”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英語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的發展和英語學習的特點,關注每個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英語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目標的設置不能偏向認知目標,應更加注重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把學生當作是全面發展的整體的人來看待,確立“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方面整合的教學目標體系,注重預設學生在這節課可能達到的目標。
二、教學預案——“刪繁就簡”
“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發展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過程,這個過程充滿多元性、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因此,進行教學預案時,不能把教學內容定得太窄、太死,不能用老師的思維代替學生的思維,應“簡單”一些,“刪繁就簡三秋樹,標新立異二月花”(鄭板橋),為學生創設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廣闊發展時空,供學生表現自主、合作和探究。
1.板塊預案
在板塊預案時,我們英語教師應考慮學生在活動中會有怎樣的反應,如,牛津小學英語中listen and repeat這一部分教學,預案如下:
第一板塊:看圖呈現單詞(讓學生看圖,提出問題: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通過看圖,巧妙地學習四個單詞,并引導學生比較畫線部分單詞的發音,總結發音規律,并舉例加以拓展)。這一板塊中預設,學生看圖會怎樣回答,如果答不出,作出怎樣的引導,畫線部分字母的發音的拓展練習出現錯誤時該怎樣引導
等。第二板塊:遣詞造句(讓學生用四個單詞造句)。這個板塊是最難預設的,也是動態生成的最佳時機,需多留動態生成的時空。第三板塊:趣讀句子(包括聽錄音,范讀呈現句子;句子接龍;瘋狂英語讀句子及表演讀)。這一板塊的預設,旨在讓學生在聽聽、讀讀、演演、玩玩中受到語言的啟蒙訓練。
2.彈性時空
葉瀾教授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強調課堂的動態生成,但并不主張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韁似的展開教學,而是要求教師有教學方案的預設,并在教學方案中預設為學生的有效主動參與騰出時間和空間,真正意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有情感、有差異、有需要、有發展的人,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這就要求教師不要過多干預,只能是調控。如,牛津小學英語6 B Unit 5 The seasons,學習重點句型“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y?Because its... I can...”時,我預設一個Ask and answer,讓學生調查自己的好朋友最喜歡哪個季節及原因,并填寫好表格,最后向全班學生介紹一下,學生下位置進行交流。讓課堂充滿一個個靈性的“閃光點”,也讓課堂煥發出更靈動鮮活的生命美感。
三、教學過程——“隨機應變”
學習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的過程,是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歷程。作為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成為知識的呈現者、學習的指導者,更要成為信息的重組者,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類信息,隨機應變,把握課堂教學中閃動的亮點,把握促使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切入點。
1.捕捉學生的錯誤表達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語言表達發生錯誤是司空見慣的,教師除了幫助其糾正外,還應盡可能地將其演繹成為積極的生成性動態教學資源,從而讓全班學生受益匪淺。如,Nancy went to the park and her friends yesterday.我先把這個錯誤的句子寫在黑板上,然后問:“What did Nancy do yesterday?”學生回答:“Nancy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我又問:“Who and Nancy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學生回答:“Nancy and her friends went to the park yesterday.”這時,我就把這句正確的句子寫下來。與學生一起把正確與錯誤的兩個句子進行比較并改正錯句。
2.捕捉學生的信息差異
小學生思維活躍,勇于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毫無疑問,這相當一部分差異信息又可作為生成性動態教學資源。如,牛津小學英語6 B Unit 5 The seasons
T: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S:I like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best.
I like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T:Why do you like...best?
S:Because...
這時已達到訓練目標,但教師繼續深入。
T:Why dont you like...?
Who like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best?
...
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些都告訴我們:課堂上學生的學習不是預約的,而是學生與教師及同伴之間“思維碰撞、心靈溝通、情感融合”的動態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會有許多意外與驚喜。作為英語課堂組織者的教師要學會基于英語課程,預設英語課堂的各種可能,機智地抓住教學中發生的稍縱即逝的動態資源,優化英語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運村小學)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