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秀梅
要學好英語,就要讓學生喜愛英語,對英語產生興趣。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采用聽、做、說等方式,以活動為核心組織教學,為學生提供充分的語言實踐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我在教學實踐中是這樣做的:
一、活動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
興趣是孩子各種創造力的原動力,只要孩子感興趣,就會無止境地去追求。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就是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小學生好奇心強又愛動。如果讓他們對學習材料感興趣,那么對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中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母語;利用直觀教具、動作等方法吸引學生,讓學生樂于學習。依據教學內容要求,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學生在愉快的情景中學到知識。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實踐、參與與交流,在運用英語活動中培養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二、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
小學英語教學中,活動要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上,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要每個學生創造開口講英語的機會,培養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語言學習的快樂。我安排教學活動有個人、兩人、小組和全班的,活動在一定的語境和情境中進行,并給學生留出了自由發揮的空間,突出了培養學生用英語做事情和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
三、活動內容緊貼學生生活
學生對緊貼自己生活的事物最感興趣,貼近自己生活的東西會使他們產生感性認識。在教學中,要創設真實的情境。在這種情境中就會促進學生去思考。因此,教師設計的活動要以學生的日常生活學習經驗為出發點。如,在學數字1-10時,在設計課堂教學活動時,我將電話號碼這一人人都能接觸,并且天天都能用的事物引入課堂教學中來,同時讓學生收集自己的衣服尺碼、鞋子號碼等,讓學生說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數字。
四、活動形式要多樣化
兒童的天性是活潑好動。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地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讀讀、寫寫、唱唱的活動中,輕松的學會英語,通過感知、體驗、參與和合作學習的方式,學習語言。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設學習英語的氛圍,教師在設計活動時也要注意靈活多變,使得課堂氣氛既輕松愉快又緊張刺激,提高教學實效性。
總之,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必須遵循以活動為中心的理念,發揮語言情境的優勢,設計學生樂于參與的活動,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去感受語言、運用語言,培養他們的成就感、自信心和積極主動的學習意識,真正讓學生用感官和心靈去體驗英語語言及其運用。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化縣快大鎮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