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完成數學作業的時候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錯題。教師要正確對待錯題資源,巧妙而合理地利用錯題資源進一步提升數學能力。首先教師要讓學生認識到巧用數學錯題資源,合理地利用學生的錯例好處多多。在這個基礎上,教師要捕捉錯題資源,巧妙利用,使學生通過錯題獲得進步,讓學生提升數學綜合實踐應用能力。
關鍵詞:巧用;數學;錯題資源
學生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當學生在解題中出現錯誤的時候,有些教師只顧生氣,卻忘記了巧用數學錯題資源,不但能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從錯誤解題方式中掙脫出來,學會正確解題,學會尋找正確解題的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提高了自己的創新能力,而且也在不斷的思考中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一、合理地利用學生的錯例好處多多
1.開發錯題資源,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有些學生對于數學知識點掌握的還不是很牢固,因此在完成作業的時候會出現一些錯誤。這些錯題資源往往暴露了教師授課當中的薄弱環節,教師要善于捕捉錯誤資源,并能在這個過程中仔細反思,積極去尋找、利用、開發這些錯題資源,使之變成教學契機,形成寶貴的教學資源,那么學生在糾錯、改錯的過程中會逐步感悟自己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的錯誤認知,并通過教師引導、自我完善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那么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就會提升,自然也會在進一步的數學學習中主動探究,積極思考。
2.正視錯題資源,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自信心
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正視錯題資源,對在單元考試中出現的錯題,教師要恰當運用,運用好典型錯題進行評講,解決學生對綜合知識掌握不牢的問題。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掌握了重點錯題解析方法的時候,學生的數學能力就會進一步提升,學習自信心也會增強。如,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出現了錯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深入研討,讓學生不但明白自己作業為什么出現了錯誤,而且讓學生明白應該如何去解決類似的問題。當學生下次出現這種問題的時候,就自然而然明白應該如何解決了。教師巧用錯題資源,從錯題入手,解決學生已經存在的數學問題,能夠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捕捉錯題資源,巧妙利用,使學生通過錯題獲得進步
1.巧用錯題資源,讓學生提升數學綜合實踐應用能力
小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時候,出錯的題常常是學生在知識上的模糊點。教師要掌控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不但要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讓學生能夠自主探究,而且要在學習進行到一定階段的時候,將學生在這一階段的作業中出現的錯題制成錯題集,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訓練。另外,教師要想讓學生提升數學能力,還要進一步在錯題的基礎上延伸實踐教學,
讓學生在解決實踐問題中進一步深化對曾經在作業中出現的錯題的認知,掌握正確結題的方法。
2.運用典型錯題,舉一反三,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學生在完成數學作業的時候,會出現一些典型的錯題。教師對典型錯題不要置之不理,而是要巧妙利用。首先教師要懂得在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是學生綜合知識掌握不牢的體現。教師巧妙運用會對提高學生的成績有很大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巧用典型錯題進行舉一反三的訓練,讓學生不但要知其然而要知其所以然。
如,在學生完成單元測試之后,教師要深入研究錯題出現的問題,并巧用錯題進行改編,并在復習階段將改編的錯題作為作業超市,讓學生選做,讓學生能夠從錯題解析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在學生完成某種類型的錯題解析的時候,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組內研討以及班內研討,要從舉一反三的例題中進一步掌握數學知識。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解析錯題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
3.巧用錯題,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以及創新思維
教師要培養學生的發現意識,在學生出現錯題的時候,要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能夠在糾錯的過程中自主地發現數學問題,思考自己為什么會出現錯誤。教師要讓學生在發現問題的基礎上,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如果個體無法解決,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組內合作交流,讓學生在自主合作的基礎上提高解決問題的途徑。教師要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發現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同時,教師要讓學生針對錯題資源提出不同的解題途徑,并讓學生深化探究,讓出現的數學錯題問題形成一種解題資源,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讓學生在探究中發展數學能力。
三、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錯題資源,讓學生不斷進步
1.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錯題資源
在學生出現錯題的時候,教師不要對學生橫加指責,更重要的是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對待課堂資源。教師要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明白通過自己的努力以及師生之間的研討是可以解決數學問題的。教師要在思維方式、數學表達能力以及數學情感態度等多方面給予學生積極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正確對待錯題,讓錯題成為自己又一次進步的階梯。教師要教給學生解決錯誤問題的方法,讓學生創造性地、全方位、多角度審視數學錯題,從不同的角度了解學生錯題結題方法。
2.顯示錯誤,防患未然,引發深思
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不但要教會學生數學知識,而且要讓學生懂得憑借自己已經掌握的數學知識找錯、知錯、改錯也同樣重要。當學生出現問題的時候,教師要讓學生從發現中進一步引申下去。教師還可以故意制作錯題,讓學生產生糾錯欲望,嘗試改正錯誤。如,在《圓的認識》教學過程中,教師出示錯題“圓的直徑是半徑的2倍”讓學生判斷,讓學生思考這個論斷必須在什么樣的條件下才能成立。教師要誘導學生在犯錯中辯證思維,讓學生能夠真正做到吃一塹長一智。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巧妙利用數學作業中的錯題資源,不但要讓學生正確認識作業中出現錯題在所難免,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應該如何巧用錯題資源,進一步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教師不但要針對重點錯題進行典型講解,還要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舉一反三,思考錯題產生的原因,讓學生能夠真正掌握數學綜合知識,能夠在錯題再次出現的時候正確解答。
參考文獻:
陳曉晨.新課程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教學效果[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1(11).
(作者單位 安徽省馬鞍山市含山縣東山中心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