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輝
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兒童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應該是活動,活動是聯系主客體的橋梁,是認識發展的直接源泉。根據心理特點,放手讓學生在動手、動口、動腦的協調過程中,進行自主探求知識的活動,可發展學生的認知結構。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實行開放式教學,讓學生自主地探究性學習。
一、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
單純的說教無益于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的情感因素,相反卻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多媒體信息具有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動靜皆宜、感染力強等特點;利用這一特點,可以再現或創設教學所需的情境,使學生如聞其聲、如見其形、如臨其境,順利突破難點,還可以提供條件讓學生主動參與,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二、教學中采用直觀形象的誘導方式
借助多媒體手段提供實物、模型、圖標、聲音、色彩等重要的動態片段等各種形式的感知,給予啟發誘導,以尊重學生思維的自主性、獨特性。運用“協作式學習”強調協作組成員之間在平等、自由民主的氛圍中進行討論、交流,鼓勵學生自由發揮和想象。運用“發現式學習”強調學生對網絡上豐富的資源進行收集、探索、分析,從中辨別出對自己有用的東西,獲得自己需要的資料,鍛煉學生的自主、自理能力。
三、利用人機交互的學習環境供學生自由選擇,讓學生成為真正的認知主體
信息技術成為學生學習與認知的有效工具,并且根據學習目標,學習者合理選擇合適的信息技術工具作為學生的學習工具,并可利用計算機網絡功能,通過人機交互讓學生在教師幫助下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培養學生獨立鉆研、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終身受益。
四、利用多媒體提供信息資源,豐富學生的課內課外知識
通過課外的多媒體教學,制作課外的多媒體教學軟件,或將課堂教學軟件交給學生,以幫助學生消化在課堂上沒有完全消化的知識和方法,或幫助學生形成能力。根據多媒體計算機提供機會讓學習者把聽到又能看到的信息,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來,使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于傳統教學的效果。
只要我們轉變教育觀念,給學生留下時間、空間和機會,放手讓學生大膽地去想、去看、去說、去畫、去做、去懷疑、既教給學習方法,又教給獲取知識的途徑,就能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意識。
(作者單位 吉林省長嶺縣海青中心校)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