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喜波
摘 要:三年級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習上是一個大的轉折,好動但求知欲強,自信心強,愛學習,喜歡把自己的認識和想法讓教師知道。根據這一特點,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指導學生質疑,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從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小學學習;質疑;習慣
一、深入鉆研教材,充分做好讓學生質疑問題的準備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于課前的準備。教師只有深入鉆研教材,讀出教材的本意和新意,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把教材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同時教師要對教材和教學參考用書做深入細致的研讀,要自覺地廣泛涉獵有關的知識,并把這些東西進行內化,變成對教學有用的東西。還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精心設計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流程,確保良好的教學效果。另外,備課不能停留在一般理解教材內容的水平上,要多設幾個為什么,還要估計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什么疑難問題,教師該怎樣處理,務必充分做好讓學生質疑的準備。
二、引導學生質疑
對于質疑,開始學生很不習慣,他們不敢提問也不會提問題。他們認為:能看懂書上的說明,理解例題,會演算就是學會了。針對這種情況,我在上課的過程中對所做題目有意提出一個為什么,問他們為什么要這樣算,并告訴他們如果一道題只會算,而不會說它為什么這樣算,只能給50分,并一再強調真正對一道題明白就是既要會算,又會說明為什么這樣算。鼓勵他們做學習的主人,同時,在課堂教學中還要注意有目的、有意識地問幾個為什么,啟發學生想問題。這樣,學生質疑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興趣也就更濃。
三、組織學生討論,解決疑難
對于學生的疑難,教師該如何處理呢?在教學中,我讓學生進行討論來解決疑難。學生的討論是在教師組織指導下,與教師的講解、教具的演示等配合起來使用。例如,我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計算”一課時,有一學生問:“長方形有四條邊,正方形也有四條邊,為什么長方形周長公式里是乘以2,正方形周長公式里是乘以4呢?”學生提出這個問題,反映了學生對兩個周長還未弄清楚。因此,我就引導學生圍繞這個公式的問題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學生紛紛要求舉手發言,有的學生說:“長方形的長加上寬是不同長度的兩條邊,乘以2,也就是4條邊?!庇械恼f:“正方形的邊長相等,是四條邊,所以要乘以4,實際上都是四條邊的總長度。”
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學生逐步養成了質疑的習慣,而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普遍大大提高。這很大程度上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單位 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鎮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