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長芳
時間如流水,轉眼十四載。我的教育生涯已經十四年了,回顧這十四年的教育工作,酸甜苦辣咸,感覺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樣。十四年來我不斷思索著如何才能走近學生,走進學生的心靈。在此期間,曾看過不少教育名著,也曾聽過不少的專家報告,也曾與同事進行討論,結果都體現了一個“愛”字。冰心老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愛是教育的基礎,是老師教育的源泉,有愛便有了一切。”自踏上三尺講臺,我正為實現這一切而努力著,我帶著一顆為學生服務的心走上講臺,就像一個大姐姐一樣噓寒問暖,不僅關注他們的學習,也關注他們的生活,我也經常提醒學生:“要勞逸結合,活而不亂,注重效率”,犯錯了,老師與之談心,有難了,老師幫助解決。但往往我們所做的對學生的“愛”,學生卻感覺不到,直至2006年的一件小事的發生。
記得那年我教的一幫比較活潑的孩子,一天當我剛剛走上教學樓的二樓時,只聽到一片嘰嘰喳喳的吵鬧聲,我一聽就知道肯定是我們班那幫孩子在吵鬧。有老師在時,一個個像聽話的小貓咪,一旦離開老師的眼皮就反了天。想到這里,一股無名怒火直往上躥。
我三步并作兩步走進教室,剛想發火,張××跑過來說:“老師,不好了,李××生病了。趴在桌子上只哼哼,同學們問她怎么了,她也不說話。”我走過去,問她:“怎么了?”她微微抬起頭,臉色煞白,手捂住肚子,有氣無力地說:“肚子疼。”我又問了問她疼的位置,一聽不是闌尾處,這才放下心來。這時我想到自己也經常肚子疼,喝杯紅糖水就好了。我急步走回辦公室,在杯子里放了些紅糖,倒上熱水,給李××端了去。讓她趁熱喝下去,當她喝完紅糖水時,她的臉色逐漸有了血色。我問:“好點兒了嗎?”她輕輕地點了點頭,眼淚在她眼睛里直盤旋,她張了張嘴,好像想說什么。我見她已無大礙,就開始強調班中紀律:“以后,不管老師在不在教室,同學們都要遵守紀律,有生病的同學要及時告訴老師,不要在班里大吵大鬧……”
事隔不久,我們班寫了一篇作文題目叫《鮮花送給××》。當孩子們把作文本一一交上,在批閱到李××同學的作文
時,看到她寫的題目是《鮮花送給老師》,一般同學們都會寫“鮮花送給親人或朋友”,可她卻要把鮮花送于老師,她要送給哪位老師呢?她在作文中這樣寫道:假如我有一束鮮花,別人問我送給誰,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脫口而出:“鮮花送給老師。”……也許是那一杯紅糖水里飽含著師情,眼淚在我的眼睛里直打轉,在那時我都不知道該哭還是該笑,哭笑不得的感覺使我心神不定,師情的作用真大。其實在平時,在一件小事中或者在做錯事情時,老師也會苦口婆心地教導我們。而我們呢?連老師的作業都拖拖拉拉,我們要懂得老師的擔子比我們還要重呀!……我看出來了,老師十分疲倦,身體也瘦多了。我聽出來了,老師的聲音啞了。老師雖然十分嚴厲,但是那也是愛——嚴厲的愛。……
看完她寫的作文我不禁沉思起來,我們整天煩惱的師生問題竟被一杯紅糖水給沖沒了。學生的教育是由一個個真實的細節組成的,細節無聲、無痕、無語,教育卻有慧、有情、有愛,讓我們每個教師都開啟一顆慧心,在工作中擁有一片真情,付出一點真愛,努力發現一個個細微處蘊涵的教育真諦,捕捉每一個有價值的教育細節,用師者的人格魅力去感染他們,塑造他們高尚的品德,讓教育在平凡中演繹精彩,讓師愛就像一杯紅糖水那么簡單,在細微處綻放美麗,讓教育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
(作者單位 山東省東營市利津縣陳莊鎮方圓希望
小學)
編輯 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