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益明
摘 要:教師不是為了教書,而是為了育人。育人不是知識的傳授,而是道德的傳承。育人必先育己。教師有正確的教學心態(tài),才會有正確的教學姿態(tài)。當教師心系教育,身正為范時,則學生正也;當教師心系學生,善氣迎人時,則學生善也。讓教師不要把教學當作工作,讓它成為生活,化為理想。那么,教師就會愛上教育,愛上學校,愛上課堂,愛上學生,成就了教育,也成就了自我。教師將是快樂、陽光的園丁,學生將是天真、活潑的孩子!
關(guān)鍵詞:愛;身教;真誠;善意;教書;育人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也是教師的基本使命和主要工作。但我認為,大部分同事都和我一樣,只停留在教書的境界,邁向育人的境界隔有一道鴻溝。許多特級教師和教育家研究表明,他們雖然地位崇高,名聲顯赫,卻淡泊名利,寧靜致遠。雖然教出的學生成績優(yōu)秀,卻從不與別人爭第一。在塵世中,依然留有一顆一塵不染的心。他們只會不斷學習,不斷探索,不斷發(fā)現(xiàn),把教育融進生命里。正如陶行知所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樣樂于奉獻、甘為人梯的教師,怎能培育不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呢?下面就如何用教師的人格力量影響、感染學生談?wù)勛约旱?/p>
看法。
一、教師心系教育,身正為范,則學生正也
王夫之說:“身教重于言教。”“身正為范”幾個字很多年前已貼在教師辦公室的墻上,但能身體力行的有多少?育人就先育己吧。
1.身正必先心正
華人首富李嘉誠說:“栽種思想,成就行為;栽種行為,成就習慣;栽種習慣,成就性格;栽種性格,成就命運。”想讓自己站得直,行得正,得有一個剛正不阿的靈魂。靈魂即思想,一個好思想從何而來?好書中來。
以往總是為了教書而教書,為了掙錢而教書,為了養(yǎng)家糊口而教書;以往總是為車子而愁,為房子而愁,為了生活改善而愁。如今覺得教書不是一種工作,而是一種生活;上課不是一種任務(wù),而是一種探索和實踐。看著孩子的點點進步,發(fā)現(xiàn)教育的點點奧秘,那是一種成就,亦是一種快樂!
2.心正然則身正
羅曼·羅蘭說:“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沒有偉大的藝術(shù)家,偉大的行動者。”思想品格決定我們在“教書”還是在“育人”。只有把“育人”作為目標,植入靈魂,一切教學行為不令而行。
若帶著心去聽課,就會發(fā)現(xiàn)教師的一言一語,學生的一舉一動,都閃爍著教育規(guī)律。也更讓我明白了《細節(jié)決定成敗》一書中的一段話:“每個人所做的工作,都是由一件一件的小事構(gòu)成……所有的成功者,他們與我們都做著同樣簡單的小事,唯一的區(qū)別就是,他們從不認為他們所做的事是簡單的事。”讓我們認真地對待每一個教育細節(jié)吧。
3.身正感化生正
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們熟悉這句話,也知這個理兒,但我們通常做不到。所以我們苦口婆心的教育,卻無濟于事。正應(yīng)孔子那句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二、教師心系學生,善氣迎人,則學生善也
夸美紐斯說:“德行的實現(xiàn)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教師心中有愛,學生亦有愛;教師寬容學生,學生亦會寬容;只有教師尊重學生,學生才會尊重你。不要把學生當別人,當自己的孩子看待。只有如此,才能在我們的一言一行中,散發(fā)出真摯的愛,真切地關(guān)懷感化學生。
1.投之善意的微笑,報之真心的微笑
泰戈爾說:“微笑,是世上最美麗的語言。當你微笑時,世界愛上了你。”當我們微笑著面對學生,學生也愛上了你。教師的微笑是對學生理解、信任、鼓勵、寬容、欣賞,給學生信心和力量。
因為我給了學生微笑,所以,每當下課時,學生碰到我,還會微笑著大叫一聲:“章老師好!”我微笑示意。因為微笑,讓我們拉近了距離;因為微笑,讓我們少了些代溝;因為微笑,學生敢在我面前說真話,露真情了。
2.投之善意的言語,報之真心的言語
莎士比亞說:“老老實實最能打動人心。”因為真誠的話肯定是善意的。教學中要多鼓勵,但也少不了批評。只要批評得真誠,學生愿意接受。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必然融化學生的心。
可為什么平時批評教育效果甚微呢?每當我們批評學生時,定會說:“這是為了你好。”但真是這種心態(tài)嗎?或許因為學生做錯事斥罵一下,發(fā)泄心情而已。這樣的批評起不到教育作用,只會讓學生產(chǎn)生抵觸情緒。我們應(yīng)該用平和的語氣指出學生的不足之處才對。這是和一個問題學生的談話過程。
真心地為了學生健康成長,批評和鼓勵必然同行。當我們真誠地與學生交流時,會發(fā)現(xiàn)學生把你當師長,當朋友,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話告訴你,進步是肯定的。
3.投之善意的行為,報之純真的行為
明代李贄說:“動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動人以行者,其應(yīng)必速。”教師的一切行為都是學生模仿的對象。想把學生造就成什么人,自己就應(yīng)當是什么人。
教育,從頭到尾,都源于一個“愛”字。心中有愛,心就誠;心中有愛,言就善。源于愛的微笑像陽光,源于愛的行為像慈母。在愛的沐浴下,課堂是歡樂的,校園是溫馨的,教育是成功的,教師和學生都是幸福的!讓我們用正和善書寫曼妙的教育詩篇,用正和善感染每位學生,讓我們共同來堅守這份平凡,堅持再堅持,前方不遠處自會有一份喜悅、一份幸福在等待著正和善的心靈。
參考文獻:
[1]趙國忠.教師最需要什么.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03.
[2]陳浩鶯.走向心理健康:教學篇.華文出版社,2002-01.
[3]趙國忠.班主任最需要什么.南方出版社,2008-08.
(作者單位 浙江省紹興越城區(qū)陶堰鎮(zhèn)中心小學)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