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凱
近日,旗教研室搞片區教研活動,筆者有機會聽了某校高年級的一節現場習作課,感觸頗深,記錄下來與同行交流。
現場習作課的環節是這樣的:由教研室的領導和教師現場出題;作課教師簡單對習作提了一點要求,然后學生開始自主習作。展示時一篇篇洋洋灑灑、文從字順的文章令在座的教師贊不絕口,不時發出嘖嘖的贊嘆。當時我就在想,同是偏遠的農村地區,是什么方法讓該班學生的作文水平如此之高呢?其中該師談到,提高學生習作能力,最主要的方法是讓學生背誦作文、借鑒運用。根據筆者的多年教學實踐,關于習作教學談幾點膚淺的想法。
一、習作教學要做到依標靠本,樹立正確的習作教學觀念
習作教學的“標”就是《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習作性質是“練筆”,是“習作”。只要比較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就行。這就為我們教師在習作教學中指明了方向。我們做教師的,不要把習作教學的目標定得太高,讓學生談作文而色變。
二、致力于求真立誠,努力把做人與作文統一起來
教學生作文就是教學生做人——做真人與作真文統一。課程標準建議在寫作教學中,“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求真立誠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作文的靈魂。
三、習作教學要注重培養四種能力——觀察能力、思考能力、表達能力和創造能力
要求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觀察,樂于動筆,不斷有所發現,有表達的沖動。
四、讀寫結合,說寫結合
要重視習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口語交際教學之間的聯系,善于將讀與寫、說與寫有機結合,相互促進。低中年級堅持由說到寫;中高年級教學應結合例文滲透基本的寫作知識,并經常進行隨文練筆和文章部件仿寫訓練。
五、加強修改、展示和評價激勵
每次寫話、習作后,都要求學生自己朗讀幾遍,發現并改正意思表達不清、用詞不當、語句不通順的地方。經常組織寫話、習作展示,增加同學間的相互欣賞、互相評改機會。只有教師在習作教學中真正地理解了習作教學的理念并用其指導自己的習作教學,學生的習作能力才會真正提高,才能真正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
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做教師的應少一些浮華,多一些寧靜。特別是在學生的心中,要播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不要讓功利扭曲學生習作的靈性,還學生一個自由快樂的表達空間,讓學生想之所想、思之所思、言為心聲,真正步入健康的習作軌道。
(作者單位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翁牛特旗白音套海蘇木白音套海總校)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