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瑩
摘 要:愛因斯坦曾經這樣說過:“諒解也是教育。”對別人的過錯能寬容和諒解是一種美德,也是一個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心理品質。優秀的教師都善于以自己的寬容走向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變成學生心中可親可近、可信可敬的人,從而順利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關鍵詞:教育;優秀教師;健康成長
我特別喜歡一位哲學家說過的話:“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論其美丑,故天空廣闊無比;高山收容每一塊巖石,不論其大小,故高山雄偉壯觀;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論其清濁,故大海浩瀚無比。”每當想起這番話,我就不由得想到這樣一件事例:
那天,我正在上課,班上一位平時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女生,不停地做小動作,不知擺弄著什么,我試著走近她以引起她的注意,但她卻毫無知覺,我只好開口:“你玩什么?”她頓時一驚,慌亂中將東西藏到身后,我怒不可遏,大聲呵斥:“你也不知道自己的成績有多‘好,上課居然還做小動作,拿出來!”只見她漲紅著臉,慢吞吞地從身后拿出一只手表。這時,我更是氣急敗壞,一把奪過手表高舉過頭,正要往地上摔去,我突然發現她的眼里閃爍著晶瑩的淚花。其他同學的目光都盯著我的手,我定了定神,感覺自己的舉動似乎太沖動了,畢竟她還是一個孩子,我把手表放回講臺,繼續了我的講課。
事后,我找到了她,對她進行了教育,她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我就把手表還給了她,而我也發現她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有了明顯進步。
一年后,在一次習作《我尊敬的一個人》中,她居然又提到了這件事,說那塊手表是她奶奶送給她的,那幾天,奶奶剛剛去世,上課時看著手表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奶奶,她感謝我當時沒有將她的手表扔在地上,說我是她最尊敬的人……當我讀到這篇習作時,我真的非常慶幸,慶幸當時沒有因為一時的沖動而失態,給學生的心靈造成傷害。
經過這件事后,我明白了,對別人的過錯能寬容原諒也是一種美德。是的,有時候,學生犯了錯誤,大多數都會后悔,希望得到寬容、諒解。有些學生只要我們教師拉一拉,就能成為好學生。如果稍一不慎,推一推,或不注意方法,就能毀了一個人,甚至釀成更為悲慘的結果。從那以后,每當學生犯錯,我總是在心底提醒自己這樣一句話:給他一次機會吧!
但是,是否學生犯了錯就不需要批評和懲罰,只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給學生改過的機會呢?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懲罰作為一種古老的教育手段,它的存在自然有它合理的一面。值得探討的是:我們應怎樣合理、科學地運用正當的懲罰手段以謀求最佳效果,畢竟批評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
一、慎罰、巧罰,保護學生自尊心
俗話說:“法不責眾。”教師心中必須有明確的懲罰對象,并對其所作所為做到心中有數。學生犯了錯誤,教師要找學生耐心地談話,讓學生明白自己錯在何處,在這里,教師要講究“舌根藝術”,做到慎之又慎,不能用過量的或過重的體力勞動來懲罰學生,更不能用歧視、侮辱、威嚇性的手段,那樣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使之產生逆反情緒以至于用繼續犯錯的行為來進行反抗。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有時會因為控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而過失犯錯。這時,我們應針對其所犯錯誤的動機用懲罰以揚其長。
英國皮亞丹博物館收藏了兩幅畫,一幅是人體骨骼圖,另一幅是人體血液循環圖,這是當年一名小學生麥克勞德的作品。小麥克勞德出于好奇,想看看狗的內臟是怎樣的,就殺了一條狗,而這只狗恰恰是校長的寵物。校長給麥克勞德的懲罰,就是罰他畫了這兩幅畫。后來,麥克勞德成了一位有名的解剖學家。校長就這樣用巧妙的懲罰呵護了麥克勞德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有人曾經說過:“體罰學生是錯誤的,心罰學生是可怕的,因為那將是一個永遠的懲罰。”特級教師丁榕曾處理過一起偷筆事件。在她了解到失竊的筆在某個學生的書包時,她沒有聲張,課后特意給他一支筆,說:“我知道你需要筆。”這個學生聲淚俱下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主動將筆還給了同學。某些行為看上去好像是對不良行為的懲罰,然而結果卻起到了強化的作用。
二、教師要善于觀察,讀懂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
教師每天面對的是幾十個有思維的孩子,而且每個腦袋中裝有不同內容,各有各的心思,各有各的想法,怎樣使他們敞開心扉,了解他們的內心?我歸納了幾個小點:即勤觀察、勤交流、勤家訪、勤鼓勵、勤表揚。
有段時間,班級里時常發生丟東西的事,為了“破案”,我是絞盡腦汁,協同班干部做好“地下監督崗”,但偵察了幾天,仍毫無線索。此時,我只好使出最后招數——“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我利用班隊課對全班學生進行了一次推心置腹的談話,從青少年心理健康談到少年犯,從父母養育之恩談到人生觀、價值觀……整整花了一節課,最后,我發出最后“通牒”:“希望那位同學能偷偷地主動將錢放到我的辦公室,如果他這樣做了,我們全班同學都會原諒他。”皇天不負有心人!中午,我發現辦公桌上的兩張被揉成一團的五十元錢,當時,我的心情真的難以形容,是成功的喜悅?抑或是……回到教室,我不但沒有批評那個學生,還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了該學生,而且也讓全班同學原諒了他。
三、教師要學會用放大鏡尋找學生的閃光點
俗話說:“十個指頭伸出也有長短。”問題學生成了教師最頭疼的事。這時,作為教師,不應橫加指責,任意懲罰,更不應該放之任之,視而不見。
班里有一名曾經是最令我頭痛的男生,他對學習一點興趣都沒有,考試時他只交空白卷,平時就更不必說了。無論是苦口婆心的教育還是聲色俱厲的批評都無濟于事,一副“軟硬不吃”的樣子。我一次次苦心策劃的轉化計劃都宣告失敗,實在是無計可施了,但又不忍放棄。在一次,偶然聽到“成功教育”法之后,我想,何不試一試呢?于是,我在提高他的學習興趣上下功夫,千方百計地創設機會讓他獲得成功,細心注意他哪怕是微小的進步,及時給予恰到好處的表揚。使他看到自身的力量,獲得了成功的喜悅與自信。有位哲人說:“使人前進的最大一種刺激物,是一種成功的感覺。做了一點事的人,無論事情大小,只要他嘗著一點成功的餓快樂,便會渴望再次成功的光榮。”終于,我高興地看到了他逐漸有好轉的跡象了:學習興趣濃了,紀律好了,作業完成及時了……
諒解孩子,寬容孩子,給學生一次機會吧。只有這樣,才能讓孩子健康成長。
(作者單位 山東省臨沂市臨沭縣玉山鎮鎮武小學)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