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梅
作業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鞏固和運用,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語文作業是語文課堂教學的自然延伸和補充,但長期以來,教師在作業的布置上,更多注重的是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訓練,忽略了課程目標三個維度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現實教學中不僅有許多機械重復的抄抄寫寫型作業,還普遍存在老師布置學生被動完成的現象。那么,如何讓學生在完成語文作業的過程中既能夯實基礎,又可提高素質、張揚個性。我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嘗試設置多種形式的語文特色作業,為學生搭建了一個才藝展示的平臺,受到了學生的歡迎,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一、關注作業設計,提升興趣趣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作業的創新設置首先得強調一個“趣”字。為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作業設計要擺脫機械重復的、枯燥乏味的、煩瑣的死記硬背、無思維價值的練習。題型設計要做到趣、活、新、奇,通過多種渠道,把豐富知識、訓練和發展創造性思維寓于趣味之中,讓生動有趣的作業內容取代重復呆板的機械練習,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之產生一種內部的需求感,自覺主動地完成作業。如,在學完三年級《花鐘》一課,我看到孩子們對花鐘的內容非常感興趣,就相機留下回去自己制作花鐘的作業,學生興趣盎然,第二天交上來的作業出乎我的想象的精彩。另外,對日積月累中出現的諺語、兒歌、名言警句等生澀難背的內容,我就留下自編拍手歌,小組合作完成的作業、對文言文和古詩詞我則布置讓學生運用流行歌曲的調子演唱的作業,學生分別創作了《牧童》《游山西村》《清平樂·村居》《沁園春·雪》配唱吟誦形式。靈活多樣的作業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好勝心,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既掌握了知識、培養了情操,又完成了學習目標、提高了技能,使完成語文作業成為學生的最愛。
二、立足“文化大餐”,完善“營養套餐”
我校將“開放式閱讀”校本課程納入課堂教學中,以每周一次的“文化大餐”為載體,豐富閱讀內容,完善校本課程。要求教師精心選擇教學內容,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盡心組織教學程序,精心進行教學評價。為此,我們班級開展了讀書交流課、閱讀鑒賞課、好書推介課三種課型,學生自主選擇所要交流的書籍,所要鑒賞的美文,此舉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學生的說話、寫作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立足學校文化大餐的基礎上,在班級作業布置上我也采取了選擇營養套餐的方法。班級的營養套餐共分三種:A餐叫基礎餐,主要是一些簡單的字詞句的抄寫背誦;B餐是營養餐,主要是美文、閱讀的積累運用和練習;C餐是加強餐,主要是名著閱讀賞析和美文的仿創,學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在語文學習上的具體情況,選擇所對應的套餐作業。
三、嘗試多元評價,讓學生個性飛揚
教師在對學生語文作業的評價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口頭作業的評價不能很好落實;書面作業的評價忽視了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只給出“優”“良”“及格”的成績或寫出簡單的評語。作業批改有時甚至成了教師宣泄對學生不滿的載體:“×”打得越來越大,“字跡潦草”等評語也赫然出現在作業本上。這些評價不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自信心,也影響了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甚至影響到學生做人的態度和將來的發展。在新的評價理念指導下,我在實施“多元化”作業評價方面進行了探索,力求做到“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讓學生個性飛揚。
1.對作業評價語言的改革
我先在學生中間進行了試卷調查,根據學生的調查問卷情況,我選擇了二十條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作為作業評價的常用語言,如有贊賞式:對學生表示由衷地贊美和賞識,我忍不住要多看兩遍,真好!“你真棒!最近學得真棒!喜歡你深刻的見解,喜歡你愛思考!”肯定式:對學生的作業中的某方面表示關注和肯定。“這一次做得不錯,再努力些就會更棒!孩子,你在努力!這就是耕耘后的收獲!這段時間學習狀態很好!”批評式:直接點明作業中存在的問題,促其改正。“認真寫了嗎?不可以對自己降低要求!”激勵式:激發和鼓勵學生,使其奮發。“加油!超過別人!放飛夢想,突破渴望!”指導式:對作業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指導。“嘗試用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借景抒情,你一定能學會。”一次次對學生作業的積極評價,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尊重和關愛,學生受到的是鼓勵、激發的是興趣、收獲的是進步。
2.采取伙伴互評,交流碰撞
伙伴間的互相評價不但可以使學生在評價中互相激勵、互相幫助找出不足,還能促使學生主動加強對學習的體驗與感悟,加深理解。所以在檢查作業時,我注重為學生搭建互相評價、交流碰撞的橋梁,形式有同桌互評、小組互評等。
特色語文作業,賦予了學生無窮的想象空間,激發了他們對語文的興趣。如今,一提起做語文作業,學生就好興奮,高聲喊著:“耶!”我也在字里行間見證了學生的成長,在一本本作業中分享著他們創作的喜悅。正是,特色作業顯魅力,師生共享樂其中。真的是作業也快樂。
(作者單位 遼寧省大連市中山實驗小學部)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