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圓
摘 要:美術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美術作品的鑒賞不僅可以提高文化藝術的修養,而且對教育和培養人才產生有著積極的作用;同時還有開闊眼界、提高文化修養的作用。可見,美術的鑒賞更能促進了人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中國美術;鑒賞;方法;作用
中圖分類號:J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35(2014)03-0106-02
1 美術的重要性
美術作品是一個無限的、在創造的過程。美術不僅是一個色彩斑斕的生活課題,也是一個博大精深的學術課題,它預示了一個民族文化的發展歷程。在人類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隨處可以看到美術的影子。美術折射出人類意識形態的同時,還展示了科技的更新和換代。美術作品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人類的經濟、文化、社會的變遷是通過圖形流傳至今,使現代人認識遠古的社會,很多象形的文字也是通過美術的方式表現出來的。在校學生可以通過美術作品的展示來認識客觀世界。
我國的美術作品有著悠久的歷史、精湛的傳統技藝和燦爛多彩的文化背景。學生可以通過大量的卷軸畫、青銅器的紋飾、畫像磚、畫像石、敦煌壁畫和民間的一些年畫等,了解中國繪畫的歷史,同時認識民族的遺產,領略中國古代藝術美的氛圍。
美術其實也是一種視覺感知的藝術,在欣賞美術作品的過程中,可以由表及里地欣賞美術作品,感受作品豐富的內涵,欣賞和諧的色彩搭配和唯美的藝術形象。這樣不僅可以深入體會作者作品體現出來的人文情懷和思想感知,還讓欣賞者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達到一種視覺上和心理上的共鳴,喚醒對藝術的感知力和創造力。比如說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它所表現的就是宋代的經濟、社會和自由貿易的情形,詳細地展示了當地各個階層的生活狀況,對了解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和人文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2 美術教育的作用
2.1 有助于提高創新意識
美術鑒賞的意義在于,通過形、色和內容,達到一種賞心悅目和身心舒暢的作用,通過美術作品特有的結構和獨特的表現、處理手法,揭示一種形象思維的特點,用一種敏銳和個性的眼光發現作品,發現一種獨特的美。圖像傳遞的就是信息,信息是頭腦加工中的形象儲存,會產生一種新的想法更有助于創新的意識。
2.2 有助于提高文化意識
為了更好地了解一個美術作品,就需要事先了解作品的歷史背景和人文環境。這樣不僅可以開闊眼界、提升發散思維能力、擴大知識儲備,還可以了解歷史文化、提高文化意識。
2.3 有助于培養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個美術作品一般都借用美術的形象,傳遞出社會的思想浪潮。美術作品的欣賞,培養了學生的道德品質,形成了一種良好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在觀看美術作品的同時,可以了解真、善、美的意義,不斷地發展和完善自我認知。
2.4 有助于提升審美的意識
美術作品的欣賞是通過普遍的藝術熏陶形成的,以一種感性的模式,加入了自己的領悟和感受所形成的。在心靈的洗禮之中,形成良好的審美和健康的價值觀。這種潛移默化的審美熏陶,促進了人的和諧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
美術教育有益于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讓學生受到了美的熏陶和一種精神上的滿足。美術的鑒賞就是陶冶情操、凈化思想,使身心得到美化,促進全面發展。
3 美術鑒賞的方法
3.1 與繪畫技藝、工藝美術相結合
一味地欣賞美術作品,并不能很好地領悟一個優良的美術作品的內涵和精髓。適當的臨摹作品,打破美術中紙上談兵的規則,更有助于了解一個美術作品。比如,在鑒賞剪紙藝術和雕刻藝術時,可以讓學生在欣賞和學習藝術作品后親自臨摹。這可以激發學生對探索美的追求,同時為今后的鑒賞學習做鋪墊。
3.2 點、線、面相結合
“點”“線”“面”作為美術家去表達自我藝術美感的方式,往往與形、色、體、光等視覺上面的感知并存。視覺上運用了概括和提煉的方式,與抽象相聯系,營造著自己的思想感知,在美術作品中占據了一個特殊的方式。對于這些能力的認知和培養,需要在大量的實踐中去鍛煉,這是美術作品鑒賞的一個重要環節。比如我國著名的繪畫大師吳冠中的《山水》,主要由毛筆線勾勒出的,線條流暢、輕松自由,惟妙惟肖地體現輕重虛實的變化,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抒情的意味;同時,富有感情的色彩。中國畫的美學意義在于凸顯出那種鮮明、生動和唯美,繪畫出來的花、鳥、魚、蟲栩栩如生,活靈活現,樸質而唯美。
3.3 與當時的文化背景相結合
悲鴻有幅作品叫作《愚公移山》,這個小故事在徐悲鴻大師的筆下更具有時代的特色,畫家用了不多的人物形象,造成了別開生面的一種群體效應,就是要呼吁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共同奮斗,打敗日本帝國主義。通過這樣的美術鑒賞,讓我們會產生一種積極的愛國熱情。由此可見,美術作品的思想境界產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美術鑒賞能全方位地提升人的素質和審美意識,有助于人文素質方面的養成。美術的鑒賞其實就是一種審美的需求,提高審美能力,更加細致地觀察生活中的美。通過鑒賞大量的優秀作品,學生可以學習鑒賞方法、增加鑒賞興趣,提高鑒賞水平和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盧輔圣.中國書畫全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9.
[2]陳高華.晉代畫家史料[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3]李新平,成文光.美術鑒賞[M].哈爾濱: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09.
〔編輯:李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