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進春 高敏
〔關鍵詞〕 幼兒園教育;發展評價;形式;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1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06—0068—01
幼兒發展評價是以幼兒園發展的實際狀況與預先設計的并要由教育活動達成的目標進行比較作出的關于幼兒發展水平的判斷。它一直是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一個難點,也是教師在教育實踐中難以操作的工作之一。現綜合多年來對幼兒發展評價活動的研究,談幾點認識。
一、幼兒發展評價的形式
日常談話,即教師針對幼兒隨時出現的一些在品德、行為、紀律等方面的好或不好的表現作出的評價,此評價缺乏一定的記錄與分析。作品點評,即教師評價的側重點是幼兒作業的完成情況及與幼兒原有水平相比較而取得的進步與發展的評價,此評價比較隨機。檔案袋評價,即教師對幼兒完成的一些學習作品匯集的評價,此評價只注重形式,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心得反思式評價,即教師通過對教學活動的反思作出評價,此評價缺乏對幼兒個體背景資料的闡述及對整個事件的分析。評價表式評價,是教師通過制作評價表格對幼兒進行的評價,此評價不能體現幼兒的實際發展水平,只能體現教育的整體發展水平和對教育目標的達成情況。
二、幼兒發展評價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整的評價方案。在對多數幼兒園及幼兒發展評價活動調查后發現,幼兒發展評價活動基本上是教師自發的一個評價過程,園方及教師都沒有提前做好評價活動的詳細方案,具有一定的隨意性和無計劃性。有些幼兒園雖然提前做好了評價表格,但是針對這些表格的運用,并沒有對教師進行針對性的培訓,同時這些評價活動也沒有形成園方常態性的活動。
(二)評價活動的執行者與方案、指標的制定者不同。在評價活動中,教師一般都作為評價活動的執行者,評價方案、指標的制定都是由園方或教研組決定。所以作為執行者的教師在一些具體的指標細化上存在一定的疑惑,認為不符合自己班級幼兒的實際發展情況,而作為制定者又不能很好地掌握不同班級幼兒的發展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制定的評價方案、指標體系僅是一個比較粗放的、寬泛的指標體系,不能體現出幼兒真實的發展情況,也就達不到評價的真正目的。
(三)評價結果的指導作用發揮不足。不論在何種評價活動中,評價結果都要起到兩個作用,即對評價者而言起到檢驗教學效果、促進教學能力發展的效果;對被評價者而言,就是了解其現有發展水平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根據評價結果制定具有一定指導意義的學習方案。但是在教育實踐中,基本沒有體現出對評價結果的運用,僅僅是將評價作為一項工作,評價結果作為數據保留而已。
三、對策
為使教師深刻地理解發展評價的意義、作用及掌握基礎的評價方法,對教師在已有發展水平基礎上進行適宜的評價培訓是必要的。培訓可主要圍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選擇適宜的評價內容。幼兒發展評價在幼兒園實踐中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通過對幼兒發展水平的評價,了解教育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但并不是任何教學內容都是可以進行評價的,幼兒園應從實際發展情況出發,選擇在某一方面對教學水平具有指導性作用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
(二)制定有效的評價方案。發展評價的主要實施者是教師。要使評價活動順利進行,并最終取得有效的評價數據,就要將評價方案的制定與教師的工作情況緊密結合起來。因此,要充分了解教師工作時間的安排。幼兒園各種活動多,教師工作任務繁重。這就決定了在制定方案時要盡量簡單易行,要將評價活動融合于教師日常的教學活動中,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完成評價,這樣既不給教師帶來太多的壓力,又能完成評價活動、獲得有效的評價數據。
(三)根據實際情況選擇評價方法。在評價方式的選擇上,要遵循易于操作、總體評價與個別評價相結合的原則。當然這并不意味著在每一項評價活動中都使用總體評價與個別評價相結合的方式,教師應根據評價內容與評價對象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
(四)將評價結果與教育實踐有機結合。將評價結果反饋到教學工作中,并能進行改進是工作的另一個重點。所以,在評價工作結束后,將評價結果進行總結,然后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討論,找出改進的方法,并在規定的時間內組織有針對性的復評,這個方法的實現是一個長期堅持與改進的過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
編輯:王金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