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光輝
摘要:美術教育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對實現13億中華兒女的“中國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關鍵詞:美術教育;素質教育;作用
美術教育在今天的素質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對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對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和創新能力,對實現13億中華兒女的“中國夢”,都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地位
有人說,美術是一門百科全書,這句話一點也不過分。美術教育具有人文性質,以對視覺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創造為特征,是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全體學生必修的藝術課程,在實施素質教育的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素質教育”是百年樹人的關鍵所在,這樣說絲毫沒有過分。在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美術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視,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美術教育在提高與完善人的素質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美術課程具有人文性,是學校進行美育的主要途徑。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其成就大小歸根到底取決于基本素質狀況,只有接受良好而整體的素質教育,才會成為一個完美的人,才會被社會所接納。那么完整的教育決不能缺少美術教育,而且將其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把它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來看待,因為美術教育更多地是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愛黨、愛國、愛人民的思想觀念;初步樹立科學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具有正確的學習、工作、勞動態度和較強的責任感,特別是對于心靈美、行為美、自然美的認識;具有感覺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一)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以學生發展為本,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為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進他們全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現在的美術教材選擇了更基礎的,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美術知識和技能,并結合了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現在的教材最大限度的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并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具有將創新觀念轉化為具體成果的能力。通過綜合學習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探究與發現,找到不同知識之間的關聯,發展綜合實踐能力,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二)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修養
近代魯迅先生說:“美術可以輔翼道德”,通過美術教育,使人們自覺地服從社會的道德規范,良好的思想品德不會從天而降,需要我們去培養,美術教育可以加深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豐富的藝術修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激發學生去了解我們祖先創造的藝術文明,用審美的規律去感受和欣賞前人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藝術文化遺產,讓我們為我們的祖先驕傲和自豪。
教育德為首,讓學生在美的境界中學會做人的道理,形成高尚的思想道德觀念,在教學中把美術課與思想品德課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例如,《長江萬里圖》激起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及民族自豪感;拉斐爾畫的《圣母像》激起人們愉悅愛慕親切的情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米開朗基羅雕塑的《大衛》表現一種頑強、堅定和正義的精神氣質與勇敢、無畏和自信的人格意志。
(三)美術教育能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美術教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學技術,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智力。人的智力,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能力和理解能力,具體地理解,包括觀察力,想像力和創造力。日本的一位研究幼兒美術活動的專家板光彥認為:“美術活動不在于教會幼兒畫成一張或制成一件工藝品,不是為了培養未來的畫家,而是把它當成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種手段。”
(四)美術教育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增強動手能力
許多著名的美術教育家都指出:藝術教育并非造就專業藝術家或進行一種職業訓練,而是為了幫助學生在各個方面發展他認識與智力,特別是每個人都具有的獨創能力。使學生了解中國民間美術的概念、種類及其造型特點,掌握欣賞民間美術作品的基本知識。
從生理角度來看,人的左半腦是完成邏輯思維的,右半腦是負責形象思維的。國內外的很多研究表明,右腦的工作能力要比左腦強,學習美術的形象塑造和造型,對右腦是最大的開發和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有的學生對形象思維訓練少,創造能力不強,形成高分低能,只會應付考卷而缺乏創新意識,動手能力也不強。這種現象在生活上也體現出來。我國小學生日均勞動時間遠低于日,美,英等國家,在一些野外訓練中,不少孩子生活不能自理,要家長來幫忙,有些大學生不會做飯也不是什么新鮮事。要改變以上這種狀況其中重要一條就是加強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例如,在《陶器制作》一課中,我先組織學生去附近的瓷廠參觀陶器的制作方法,使學生的的表現欲很強,都想自己動手做一做,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潛能。
我們作為美術教師,要把美術教育貫穿于教學中,要真正通過美術教育推行全面素質教育,使他們的各種能力與素質在主動參與中得到培養和提高。讓他們在創作中發揮潛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
【參考文獻】
[1][德]席勒.美育書簡[M].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2]王大根.美術教學論[M].南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林芳美.淺談小學美術教育與素質教育[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0(04)
[4]朱曉飛.談少兒素質教育與美術培訓[J].美術教育研究,2011(05)
【作者單位:濟源市大峪鎮第五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