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小玲 李欽超 何春佳/哈爾濱金融學院
輔導員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作用初探
唐小玲 李欽超 何春佳/哈爾濱金融學院
在高校學風建設中,輔導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針對大學生存在的學風問題,就輔導員在學風建設中的作用進行探討,試圖為高校學風建設提供建議。
輔導員;學風建設
學風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本文所談的學風是狹義層面的學風,即大學生的學風,特指當代大學生在求學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和行為風尚,它通過學習目的、學習態度、學習精神、學習行為等因素表現出來,具有穩定性和時代性的特征,是當代大學生群體在學習生活中所形成的一種共同的心理傾向和行為趨勢。
(一)學習目標不明確
大學時期,本是一個人成長中最為寶貴的階段,應該是為了個人的成才目標奮斗求學的階段,是個人素質和能力完成質的飛越的階段,也是難度最大、發展潛力最大、需要投入最多的階段。為了今后人生幾十年的發展積淀,清醒的有識之人應該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一樣撲在書本上。而如今為數不少的普通院校大學生正相反,他們經歷過高考之后,仿佛跑完百米沖刺,要休息了。他們的目標就是一張大學文憑,而獲得這張文憑不必那么累了,考前抱兩天佛腳,湊合著也就過了,即使是想得獎學金的同學點燈熬油一兩周也能僥幸拿個高分了。膚淺的目標替代了理想,文憑、分數替代了知識、專業。
(二)學習態度不端正
學習目標決定了學習態度。調查顯示,關于學生對待上課的態度,有77%的同學有逃課經歷,10%的同學經常逃課,只有13%的同學從不逃課。對待考試的態度選擇及格和無所謂的學生高達35%。很大一部分學生對學習好壞無動于衷,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厭學現象,課余時間安排的是人際交往活動、兼職或上網,還有部分學生忙于學生會和社團工作而疏于自我學習管理。學海無涯苦作舟,從小沒怎么吃過苦的當代大學生對于任何苦和累的工作都反感,不愿承受求學之路的艱辛,敷衍了事的態度也就不足為奇。正是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三)學習行為不規范
學習態度必然影響學習行為。規范的學習行為是指能夠科學、有效地進行學習,能夠遵守學習紀律和考試紀律。本文中,筆者主要從學習習慣和學習紀律方面分析學習行為。普通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大學生學習習慣著實令人堪憂。能夠課前預習、課后及時復習的學生占少數,考前突擊復習的倒是占多數。到圖書館圍繞所學科目埋頭借閱大量相關書籍做輔助研究的則更是少數,大部分去圖書館的同學桌面上只放著課本和發的練習冊或是考前習題冊,伴之以提神的小說或小吃。還有一大部分同學從來不去圖書館和自習室,還有甚者上課不帶書包,嘮嗑、玩手機、睡覺,個別的點個卯就溜掉。長此以往,勢必有部分學生落得考試過不去,或考場作弊的后果,成為學習困難戶,畢業都難。
當前的學風現狀,已經引起了高校對學風建設的高度重視,采取了各項措施加強學風建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還有不盡人意的地方。
(一)學風建設理念不夠先進
營造優良學風,離不開先進學風建設理念的指導。當前,部分高校的學風建設陷入了單靠嚴明的制度、嚴厲的處罰來管理的誤區,把學生當犯人般看管,忽略了大學生在學風建設中的主體作用。調查顯示,70%的學生反感學校的監管措施。管得了身,管不住心。學風建設的關鍵仍在于喚醒大學生主體的學習自覺性,使大學生們從被動管制發展為自我管制、自我約束、自我教育,從而營造出濃厚的學習熱情和學習氛圍。
(二)學風建設管理工作不夠到位
部分高校對于學風建設中管理措施執行不力,影響了學風建設的成效。一是教學過程管理不嚴謹。有些科任老師對學風建設管理制度不夠重視,把到課率,抬頭率置若罔聞,只管自己上課走人,哪怕沒一個人聽,對著空氣講課也成;考前順應學生要求,劃定考試范圍,降低考試難度,造成學生更加不重視平時學習的惡性循環。二是學生管理不到位。許多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和教學工作等其他管理工作不能有機結合,學生管理工作偏重于常規事務管理,寢室衛生、內務檢查和來自全校各個職能部門的涉及學生的各種緊急的繁雜瑣事占據了輔導員大部分精力,無暇顧及學生的心理和學業的督管。
學風建設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題,輔導員作為最貼近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其作用的發揮關系著學風建設能否順利開展。輔導員可以從實施理想信念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職業規劃教育三方面入手,改善大學生的學風。
(一)輔導員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
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教育。正確的理想信念是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實現人生目標進程中的強大動力,能使人一輩子受益。
近年來,大學生在理想信念方面出現不少問題。有的學生把“享受”作為自己人生理想,“懶”字當頭,社會責任感缺失,不知“奮斗”為何物,日日耽于學校周邊的網吧、游戲廳、鐘點房等娛樂場所而荒廢學業。有的學生把“金錢”作為自己奮斗目標,頻繁打工賺錢或網上開店,忽略了主業。輔導員在與學生朝夕相處中要及時發現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上的偏差
并,用春風化雨的方式去給予糾正,引導大學生把社會責任和個人理想、現實任務和遠大目標結合起來,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提升學生成才的動力。
(二)輔導員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心理問題給高校學風建設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心理健康教育的好壞也直接影響到學風建設。許多學生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缺陷,如自私、猜忌、嫉妒、情緒易波動,自控能力差等,他們在人際關系、學習、感情等方面存在各種心理困惑,往往表現為不合群、自閉、悲觀厭世,甚至有自殺、暴力傾向,他們很難在學習上取得好成績,并且給周圍的同學造成不良影響。
一般高校雖然有心理咨詢室,但學生鮮有去咨詢的。輔導員作為距離學生最近的德育工作者,應該做學生心理問題的疏導者。不少高校支持輔導員參加心理咨詢師的培訓并獲得心理咨詢師執業資格證書。這對于輔導員幫助學生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助人自助很有幫助。輔導員要在工作中及時發現各種心理危機事件,進行干預,防患于未然。對于構成較心理疾病的,要及時轉介。
(三)輔導員應加強對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教育
職業規劃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的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并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大學生入學后最為關心的問題是畢業后的就業情況。多數高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中心僅僅提供的是一些用人單位的招聘信息,舉辦少數就業講座、進行政策制度指導等簡單的工作,而缺乏對大學生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教育。
因此,輔導員要明確學生在大學各個階段學習的重點,對不同年級階段的學生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針對性教育,幫助學生做好四年學習中的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員通過這些職業規劃教育,讓學生既有學習的壓力,又有學習的激情和動力,從而對學風產生積極的影響,打造出高校良好的學風氛圍。
[1]姚慧.大學生學風建設策略研究[D]. 2010,(5).
[2]胡金波,林偉,任雷鳴.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11-12.
唐小玲(1972-),女,哈爾濱金融學院,副教授,課題負責人;李欽超(1979-),男,哈爾濱金融學院商務英語系,輔導員;何春佳(1983-),男,哈爾濱金融學院商務英語系,輔導員.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學生工作專項)《高校大學生學風特點及學風建設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155xs323)部分成果。